林海
有分析直言,這是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來,歐洲面臨的新一輪金融危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還沒從年初“股債雙殺”的陰影中緩過神來,歐洲銀行業就再一次陷入危機。
近日,受到減記壞賬影響,意大利大眾銀行一季度業績不及預期的結果導致公司股價日內重挫14%,拖累意大利銀行板塊走低,大眾銀行周內跌幅更是高達25%。
除此之外,德國、瑞士的銀行業也未能幸免。巨額虧損、難以處理的大量衍生產品等原因,都可能導致德意志銀行破產,德國商業銀行周內暴跌也超過9%。與此同時,瑞銀一季度的凈利潤同比暴跌64%以上,周內股價也暴跌達7.5%。
有分析直言,這是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來,歐洲面臨的新一輪金融危機。發達國家相繼出現問題意味著整個歐洲的銀行業都已經淪陷了,更不用說歐洲其他相對落后國家的銀行業。
一時間,歐洲央行長期推行的“QE”遭遇眾夫所指,被認為是造成這種局面的“元兇”。
回顧去年底至今年初的“歐洲銀行業危機”,以德意志銀行為代表的歐洲銀行業出現罕見的“股債雙殺”,導火索是應對金融危機應運而生的應急可轉債(CoCo債券),能源業貸款潛在的巨額虧損,以及隨后一連串慘淡虧損的業績也來火上澆油。
其直接結果是STOXX600銀行業指數在2月跌至接近2012歐債危機期間的最低位,主要銀行也暴跌超過20%—30%,瑞信、德銀等股價更是刷出了歷史新低。
彼時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表示或不再考慮進一步降息,不過在其它寬松措施加碼之下,歐元區資產收益率進一步走低,意味著銀行們的利差空間也在繼續縮窄。之后全球股市總體企穩回升,美聯儲加息推遲消息傳來,銀行業危機在股市上的話題發酵暫告一段落。
但隨之而來的3月,歐洲央行再度推出新一輪寬松刺激措施,包括調降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擴大資產購買計劃規模至每月800億歐元,將非銀行企業在歐元區發行的投資級歐元債券納入購債范圍;啟動“第二代”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
4月底,歐洲央行例行貨幣政策會議,決定維持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不變,繼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德拉吉表示,為確保通脹水平及時回到低于但接近2%的政策目標,歐洲央行需要維持適當的寬松貨幣政策。
市場人士分析,進一步擴大寬松,利差長期縮窄對銀行業造成的負面擔憂讓投資者沒法保持信心。銀行業如果崩盤,歐洲經濟無疑將遭遇重創,但歐洲央行面對低迷的通脹又無法不保持積極的寬松姿態,歐央行實際上陷入了進退維谷的狀態。
如今,STOXX EUROPE 600銀行股指數下挫已逾30%,持續的寬松貨幣政策、低迷的經濟形勢以及難以預測的政治環境,未來歐洲銀行業市值持續縮水似乎已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