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雅琴 蔡鴻霞
摘要:目前在經濟學界與法學界對于傳統領域企業搭售行為研究已比較成熟,相關法律法規較為完善,但對于互聯網企業的搭售行為,現有可供參考的文獻較少,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互聯網企業所面臨的濫用支配地位的反壟斷控訴卻越來越多。在處理此類控訴時,由于缺乏互聯網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判定結果引起社會較大爭議。本文提出運用基于互聯網產業的“R-SCP”理論來研究我國互聯網企業搭售行為的政府規制問題,是對用傳統反壟斷法手段來規制搭售行為的一種新的理論探索。
關鍵詞:互聯網:R-SCP;搭售行為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4-000334-01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互聯網行業經過22年的發展,現已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引發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轉型和深刻變革。伴隨這股浪潮崛起了如微軟、蘋果、Faeebook、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等眾多全球知名互聯網企業,在這些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成功背后,越來越多具有優勢地位的互聯網企業憑借搭售行為成功助推了其在相關市場中支配地位的不斷延伸。互聯網企業搭售行為,指互聯網企業從事市場交易行為時,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互聯網產品或服務捆綁在一起予以銷售,使購買人為了得到所需要的互聯網產品不得不同時購買從性質上與該互聯網產品無關的其他產品的行為。
互聯網巨頭微軟公司運用Windows操作系統對Media播放器的搭售,使得安裝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用戶都會被默認安裝并使用Media播放器,對于在全球操作系統領域處于絕對支配地位的Windows而言,這無形之中也急速增加了Media播放器的使用人數與微軟在播放器市場的勢力。互聯網企業成功的搭售背后,是整個互聯網行業所呈現出的典型的寡頭壟斷特征,因此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在進行搭售行為時極易遭遇反壟斷調查與訴訟。2004年3月24日歐盟委員會裁定微軟濫用其在操作系統領域的壟斷地位,將自己的media播放器與Windows進行搭售,并且拒絕向服務器行業競爭對手提供相關技術信息,造成競爭對手Real Networks產品與蘋果的QuiekTime等無法與Windows充分兼容而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認為微軟妨礙了正常的市場競爭,下令其停止捆綁銷售的做法并處以高額罰款。在處理此類控訴時,由于缺乏互聯網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規制當局只能參考現有對傳統企業的反壟斷規制方法對其進行規制。但互聯網行業與傳統行業相比具有其特殊性質,采用傳統反壟斷規制思路很可能不僅達不到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效果,反而會減少其他互聯網企業的創新動力。
“R-SCP”理論(Regulation-Strueture-Conduet-Performanee)是我國學者以早期哈弗學派的“SCP”理論為基礎,通過將該范式與規制經濟學相結合而提出的研究“政府規制-市場結構-企業行為-經濟績效”的新范式。傳統的“SCP”理論是哈佛學派早期產業組織的理論研究框架,該框架基于“市場結構-企業行為-經濟績效”的分析范式,認為市場結構、企業行為、經濟績效三者之間構成一種前者決定后者的單向傳導關系。但簡單的將該理論移植于我國反壟斷研究當中可能存在諸多問題,顯然不適應于我國當前國情。“R-SCP”這一新的研究范式與哈弗學派“SCP”理論最大的區別在于政府規制、市場結構、企業行為、經濟績效四者之間構成動態組合,他們的關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不再僅僅是一種單向的傳導。因此,不同于哈佛學派“SCP”理論的“結構主義”觀點,“R-SCP”理論更加注重分析企業的行為。在該理論框架下,不僅僅是市場結構決定企業行為,企業行為決定市場績效,企業行為本身能夠影響市場結構,市場績效也能夠影響企業行為。正是由于這種動態的變化關系,“R-SCP”理論實現了從“結構主義”分析到“行為主義”分析的轉變。
基于互聯網產業的“R-SCP”理論則是將該理論的研究范式應用于互聯網產業相關問題的研究當中,通過分析市場結構、企業行為、政府規制與市場績效之間相互關系,最終對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提出指導性建議。該理論的研究對于尚不夠成熟的我國互聯網產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如在研究“政府規制”問題時,政府可以根據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實際狀況,結合當前市場結構下企業行為與經濟績效的綜合評價,制定相適應的政策以達到最佳的規制效果。或者因為企業行為本身會影響市場結構以及經濟績效,如互聯網企業本身易形成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當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某家或幾家企業對市場競爭環境造成不利影響,企圖提高進入壁壘時,政府可采取反壟斷規制的手段進行干預。
在“R-SCP”理論框架下,充分分析與理解市場結構、企業搭售行為、市場績效之間的相互關系,能夠為我國互聯網企業的搭售行為規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論與現實依據。互聯網產業的市場結構中強壟斷性與強競爭性并存,而根據目前我國互聯網產業的市場績效來看,整體發展有利于我國消費者福利的提高與創新效率的提高。因此,對互聯網企業搭售行為的規制,應該更多的考慮互聯網行業自身的特點,積極運用經濟分析手段,取代原有的以企業結構作為反壟斷分析的出發點,以降低價格作為反壟斷法規制的目標,而應該將規制目標調整為“建立動態的、行為主義的、創新為主導的”反壟斷規制目標。
總的來說,在面對互聯網企業搭售行為時,應當動態的認識市場結構、企業行為、市場績效與政府規制四者之間的關系,將反壟斷規制政策的重點從“結構主義”轉向“行為主義”,注重對企業行為的分析。政府應結合當前市場結構下決定的企業行為與市場績效來決定如何對市場結構進行調整。政府規制的調整更多的應從對經濟績效評估的角度出發,即讓市場本身發揮其決定性作用。要以鼓勵互聯網企業的不斷進步與創新為反壟斷規制的最終目標,不斷提升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國際中的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