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紹偉教授在校長論壇上的主持詞(摘登)
揚州大學潘紹偉教授
各位校長、各位體育老師上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參加2015年江蘇省小學體育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選手和觀摩比賽的體育教師對各位校長撥冗親臨比賽現場闡述、交流、探討當下小學體育理論與實踐問題表示衷心地感謝和熱烈地歡迎!
各位校長的參與本身就是對我們小學體育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小學體育青年教師的最大支持和鼓勵。
目前我國學校體育面臨的情境:
一方面,黨和國家及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學生體質健康和學校體育的高度關注;強化學校體育和學生體質健康的政策性措施不斷出臺;校長們對于學校體育的認識與理解更為深刻和理性;學校體育的場地器材設備條件整體得到明顯改善;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時明顯增加;體育教師的數量與學歷水平不斷提高與改善。
另一方面,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整體仍然令人擔憂;學校體育的理論地位與實際地位存在明顯的落差;12年乃至14年的學校體育,培養了很多不喜歡運動、不會運動、不主動參與運動享受運動、不能從運動獲益的“體育畢業生”等。
我相信通過小學校長體育論壇舉行,校長們從學校教育角度對學校體育的思考與實踐,一定會給各位體育教師重新認識與理解學校體育、體育課程、體育教師的價值與作用以很大的啟示;一定能加深我們對于小學體育的認識與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創新出更受小學生歡迎、更有利于小學生參與其中、獲益其中的小學體育。
南開學校創始人張伯苓認為教育必須德、智、體三育并重,不可偏于求知的智育。他說:“教育沒有了體育,教育就不完全。我覺得體育比什么都重要。我覺得不懂體育的,不應該當校長。”張伯荃認為,“德智體三育之中,中國人所最缺者為體育。”他說:“每個學生有堅強之體魄和健全之精神”,張伯苓在其辦學實踐中,堅持把體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倡導體育運動并取得了卓著效果。
在倡導體育運動中,張伯苓認為“學校體育不僅在技術之專長,尤重在體德之兼進,體與育并重”,指出對體育道德及運動精神應予以充分注意。
在他看來,體育使國民身體強健,可治“重文輕武,鄙棄勞動”的“弱”病;體育比賽尤其是球類活動,能夠強化人們的集團意識和互助精神,可治“不善團結,不能組織”的“散”病;體育比賽講求的法治、公平和競爭精神,可治“自私心太重,公德心太弱”的“私”病。他認為,體育最講究競爭、智慧、團結、合作、公平,其對于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比肥胖流行現狀更讓人擔憂的是所有群體、幾乎所有年齡段都出現的持續、迅猛的增長趨勢。”季成葉以城市男生肥胖率為例說,“北京、上海1985年的肥胖率為1%,2005年上升到12.3%;北方沿海大城市的肥胖率從1990年開始上升,2005年已經達到11.8%,接近北京、上海的水平;沿海中小城市直線上升,短短10年間從2.4%增長到8.3%;內地、南方大城市從1995年開始上升,10年間從3.1%急劇上升到6.8%;內地南方中小城市的增勢相對慢,但10年來也猛增了6.1%。”
“肥胖對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危害很大。”季成葉說。從即時性生理危害來看,肥胖者怕熱多汗,容易中暑和虛脫,而且由于肌力和耐力差,容易發生創傷、車禍、扭傷等意外事故;從學習能力來看,肥胖越嚴重,對學習能力的損害就越大,因為他們的耗氧量大,昏昏欲睡,影響學習,而且由于懶于活動,容易削弱感知、注意和觀察能力,導致信息量減少;此外,肥胖還容易造成其心理、行為問題增加,甚至出現諸如高血壓、脂肪肝等肥胖相關疾病。他表示,“從教育的角度說,我們很清楚,雖然一直強調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還是在執著地流行。”一些地方和學校,由于過分重視升學率,把升學率看作是教育工作成績的惟一指標,為了保證升學率,凡是與升學考試相關的學科,就受到重視,未能納入的學科則被忽視,甚至擠占。這就使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學習時間過長,缺少鍛煉時間,必然導致體能下降。
“從學校這方面看,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還未能很好扭轉。”比如,有些學校的體育投入嚴重不足,場地、器材都很短缺,難以滿足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需要。這充分說明學校還沒有把體育教育真正當作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認真對待。
“從體育自身看,大家仍然特別重視競技體育,而對群眾體育相對放松。”體育工作應首先側重群眾體育,保證國民體質,在此基礎上再適當組織競技比賽,這是世界流行的體育觀。然而,不少地方的實際工作卻背離了這種體育觀,不僅經費投向偏重競技體育,而且各方面都熱衷于宣傳體育競賽名次,對群眾體育狀況卻不夠關心。
“從家長的情況看,很多也不重視孩子體質、體能的發展。”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孩子近視了就給他們配眼鏡,但就是不舍得讓孩子把時間用于體育鍛煉,對孩子身體素質的提高重視不夠。
夏丏尊在《愛的教育》譯者序言中這樣寫道:“學校教育到了現在,真空虛極了。單從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馬燈似地更變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從未有人培養顧及。好像掘池,有人說四方形好,有人又說圓形好,朝三暮四地改個不休,而于池的所以為池的要素的水,反無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
“只有那些是始終不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蘇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給了孩子》唐其慈譯選集3,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10頁)“兒童及年入小學,小學之時,宜專注重于身體之發育,而知識之增進道德之養成次之。宜以養護為主,而以教授訓練為輔。今蓋多不知之,故兒童緣讀書而得疾病或至夭殤者有之矣。”在很多情況下,體育教師面對的是人數眾多的班級、劣質的設施、短缺的資金、不充足的器械、有限的教育資源、欠缺的專業發展機會,以及得不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普遍支持。羅爾?布約克沃爾德說過,游戲“作為一種存在形式的玩耍,隨時隨地,超越時空。”他認為人類中每個成員都有與生俱來的一種韻律、節奏和運動為表征的生存性力量和創造性力量。詩人泰戈爾晚年曾辦了所學校,他的學生可以光著腳在草地上奔跑,騎在高高的樹權上讀書,有人感到吃驚和不理解。對此,泰戈爾說,“童年是一個文明人一生中惟一可以在樹杈和客廳的椅子間作出選擇的時期,難道因我已是成人不便這樣做就該去剝奪孩子的這種權利嗎?”
5~17歲兒童青少年應每天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到高強度身體活動;大于60分鐘的身體活動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效益;大多數日常身體活動應該是有氧活動。同時,每周至少應進行3次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強壯肌肉和骨骼的活動等。
“從社會來看,伴隨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體能下降的現象普遍存在。”比如,大家出行靠汽車、上樓坐電梯、洗衣做飯等家務勞動都有了現代化的工具,體力活動大大減少,運動量大大降低,體能隨之下降。
在許多國家,青少年暴露在各種社會痼疾之下,使他們處于高度危險之中。這不僅表現為運動水平下降、肥胖增加、久坐不動,也包括青少年群體中存在的自卑、營養不良、家庭矛盾、焦慮、高輟學率、暴力、吸煙、酗酒和吸毒。現在的兒童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過多的能量無處釋放。孩子們急需適量的運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現有的體育課內容過于狹窄,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他們既無法體會體育課對個人發展的意義,也無法通過體育課獲得社會性經驗。強制性的跑、跳、投等運動讓孩子們感到體育課“了無興趣”,從而不愿參加體育運動。學校體育要想承擔起促進積極生活方式的作用,就必須超越以成績達標為基礎的課程目標,豐富課程內容,使體育課變得更加靈活多樣。更新后的體育課應該包括培養對自我和身體的認知、促進健康和道德教育三大內容,使體育課真正成為提高生命質量和終身教育的推動力量。
小學體育主要講的是小學體育對象和主體是正在成長中的、現實活靈活現生活存在著的人生階段。我以為小學生本身就是天生的游戲家、哲學家。實際上游戲的奧秘和樂趣正在于,它表明了人們對另一種生活的希望。游戲是不知所求、不知所往。“游戲的態度就是一種自由的態度。有了這一態度,人們就不必再拘泥于事務的物質特性,也無須關心一件事情是否真正‘意味著’他所比擬的東西了。”
體者,載知識之車而道德之舍,無體是無德智也。蒙田主張通過游戲或運動“希望他們的外表、態度或禮節和他們的身體及他的心智一起形成起來。因為,我們所訓練的不是心智,也不是身體,而是一個人,我們決不能把二者分開。”
裴斯泰洛齊:“他反對不能促進人的所有道德和精神能力的發展相一致”的體育教學。他認為這些活動不能認為是真正的體育,而只是舞蹈擊劍或騎術的傳授。這種傳授僅僅能片面發展這些身體活動的技能,確實人的各種能力得不到發展;認為“通過身體練習獲得優于本能的意志品質”才是真正的體育教育。興味之起,由于日日運動不輟。運動既久,成效大著,心中無限快樂;性味者運動之初,快樂者運動之終;性味生于進行,快樂生于結果。心力——不畏險阻一往無前的勇氣;膽力——有自信力而發生者也;體力——體魄者,與精神有密切之關系者也。
部分校長主題發言后的點評語:
李偉平校長發言
在常州市局前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李偉平《讓體育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石》主題發言后的點評:
釋放生命的能量,如何讓孩子在很好的地方得到最正確地釋放,是我們教育中都應該體現的一件事情,我們體育教師更應該在這方面做出努力。豐富生命的體驗,小孩子在生命中通過不斷地活動體驗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尊重生命的超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會有權利在此基礎上超越自己,這就是教育本身的價值,讓所有的人變得更善更能更美,李校長的交流給大家一個大的啟示,我們體育來講,從更高價值層面上去認識和理解我們的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師、地方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對有追求、有膽量、有擔當、善于創造的校長,由衷表示感謝。
張燕校長發言
在南京市銀川小學張燕校長《悅動我們在一起》主題發言后的點評:
我們學校體育現在的很大問題,孩子在九年義務或者十幾年的求學生涯里有沒有喜歡上體育,有沒有感受到體育帶給他的快樂,給他帶來的力量和情商。像張校長的介紹,有悅動的課程,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悅動的課堂,我們如何更好地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是特別值得關注的事情。把這些扎扎實實做好,孩子可能會喜歡上體育。悅動的研修,很好的教學首先要有很好的教師,而很好的教師他不可能是天生的,他一定是通過教研活動不斷地成長,如何激發他們內在的動力是一個要思考的啟示。悅動的課外活動,學校體育不僅是課程,還有豐富多彩的更富選擇性的課外活動,讓孩子都快樂其中參與其中享受其中,這樣的體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我們的學生還會害怕體育甚至討厭體育嗎?一定不會!再憶張校長充滿詩情畫意、充滿悅動的話語,給我們帶來的啟示,讓我們享受我們其中。追求無限的可能,讓快樂體育給學生帶來無限成長的可能性。
在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副校長金偉文發言后的點評:
如何讓孩子們的生命得到應有的成長?跆拳道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技能動作,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更多的禮儀、更多的拼搏精神和進取精神。根據學校自身特點開展特色活動,一個運動項目可以做無數的動作,力量、速度、靈敏、耐力、柔韌、上下肢軀干等,從個人的氣質方面,他的膽量、勇敢、合作、禮儀等都體現在運動中,所有體育教師要認識到的核心概念是任何一個運動項目一定含著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的可能性。要想有健康的學生首先要有健康的教師,要有健康的教師最好要有健康的校長,也就是說健康的校長可能就是我們健康的教師和學生的榜樣,提倡學生參加,鼓勵教師參加,只有讓教師快樂其中、參與其中、享受其中,給孩子們做出榜樣,這樣的學校一定會更好地鼓勵學生,讓學生獲得教師關懷的學校一定是所好學校。
在蘇州市敬文實驗小學校長張芯菁發言后的點評:
基于孩子成長規律的認識,對小學階段教育追求的認識,我們關懷孩子的健康、孩子的生命成長,關懷了孩子的快樂,其實真的是關懷并對孩子一輩子的事情負責。我們在創設運動環境的時候,更多的是要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創設安全快樂的運動環境,也就是說既是安全的,同時也要是有利于孩子快樂的運動。對于孩子來講,一定是快樂的運動,才可能是獲益的運動,如果只是被強迫地運動,學生也很難真正享受其中、快樂其中。通過體育課,提高了三個“力”,不止是體力,還得到了心力和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只有給孩子選擇性才有自主性,才可能有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校長沙龍”階段部分校長發言后的點評:
體育課程,分層實施;陽光體育,全面鋪開。參與運動的廣度得到了擴展,體育素養得以提升,體育精神也得到生長。
特色課程觀、大課程觀、校本課程觀、生活課程觀,把最好的資源融入到學校來,不再是閉門辦學,享受最好的體育。
根據學校實際選擇校本課程;明確課程目標,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體能與自主鍛煉的能力;加強管理完善機制與制度;平崗校區,借助社會力量。
特色課程觀、大課程觀、校本課程觀、生活課程觀、課程是充分開發與利用社會資源的課程。
有什么樣的體育教師就有什么樣的運動場,有什么樣的運動場與運動就會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就有什么樣中國的未來。
提高認識,認識體育的價值;身體是知識道德;加大投入安全快樂的環境創設;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提高學生心力、膽力、體力。拓展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用幾句話來表達我參與、主持上午校長的專題經驗交流和討論的心得與感受:
堅守與擔當——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待學校體育認識學校體育,提升學校體育的價值與追求。
思考與創造——基于校本、生本創造來許多具有鮮明特色的、深受學生歡迎的、具有實效的,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體育。
成效與信心——通過今天的論壇看到了校長們一顆顆赤誠教育之心,看到了各個學校的創造,看到了各學校的成效,提升了我對搞好學校體育的信心。
感謝與期盼——感謝各位校長的熱情參與和精彩發言;感謝熱情參與的各位教師的認真準備;期盼有更多的校長關心、支持學校體育工作,用教育智慧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切可能的條件。
讓我們記住校長們與我們分享的他們對學校教育、學校體育的思想與創造。
特別說明:此文根據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