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卓文,李 伊,徐天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北京 100070
?
微媒體應用發展現狀分析
鄧卓文,李伊,徐天晟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北京100070
摘要微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我們的知識結構與信息傳播,改變了我國線上線下溝通與互動的傳播方式,同時帶動了微博、微信等微媒體的快速發展。文章從微媒體的發展速度、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做了全面系統的論述。
關鍵詞微媒體;微博;微信;發展現狀;發展趨勢
微時代到來,技術高速發展,我國移動社交網民的數量不斷增長,傳統的單一媒體界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眾多媒體的出現[1]。微媒體是新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新的媒體形式,是由許多獨立的發布點構成的網絡傳播結構[2]。微媒體是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型媒體形式;微媒體區分于大型企業運營的傳統媒體,是新型媒體形式,有大量獨立的網絡發布點構成傳播結構。社交媒體是人們相互用來征求意見、經驗和發布觀點的工具和平臺,現階段主要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論壇、貼吧等。所謂社交媒體是由網民自發貢獻,提取,創造新聞資訊,然后傳播的過程。有兩點需要強調,一是要人數要達到一定規模,另外則是要使用者的自發傳播,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構成社交媒體的范疇。社交媒體的產生依賴的是Web2.0的發展。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革新,社交方式的不斷發展,使信息傳播具有流動性、瞬時性、廣泛性的特點,傳播信息內容的精簡使其極具沖擊力,為發布信息者提供更加便利的信息傳播平臺。從博客到微博,從Facebook到Twitter,國內外各大社交媒體應用的興起,使信息能散布全世界的各個角落,這無疑顯示微媒體無可度量的潛在價值以及當今市場對其前景的看好。微媒體的迅速發展同時也改變人們現階段的工作和思維方式,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及行為方式。
此外,由于現代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傳播更加流動、瑣碎,因而在閑暇之余,人們更愿意接受“快餐式”的信息內容往。短小精煉的傳播內容成為微媒體信息創造的主要目標,高效快捷的傳播渠道成為新媒體發布信息的主要途徑。
1.1國內外微媒體使用情況
微信與Facebook作為國內外最受歡迎的微媒體,二者在各自使用情況比例中都達到了71%的水平。
在國內,微信現階段已成為我國使用最普遍的微媒體應用軟件。并且一定客戶端已成為主流。據2016最新調查顯示,微信平均“日登錄用戶”5.7億。
在國外Facebook的使用人數遠高于其他微媒體,據Pew調查中心調查顯示Facebook成人用戶群體的平均好友數量是338個以及其中間值達到200名好友。

表1 2012-2014國外微媒體使用情況
1.2微媒體滲透及訪問情況
國內2014年上半年中,近90%的用戶使用過即時通信工具,QQ的使用最為普遍,比例為77.8%,領先其它通信工具;其次是微信,同期使用過的用戶比例為65%;阿里旺旺、YY語音、陌陌的覆蓋率都在10%以上。從以下數據來看,QQ、微信的用戶經常訪問率相比其他社交工具都要高出許多,因此忠誠度最高的。
國外從使用頻率分析來看,Facebook所使用的頻率最高,每日瀏覽的比重占70%,值得一提的是,據統計,2015年第一季度,Facebook每月的活躍用戶高達15.9億;instagram與Twitter日常使用頻率居中分別占據49%與36%,Pinteresty與Linkedin最低。

表2 2014年即時通訊滲透率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外各自最熱門的微媒體軟件使用頻率及其相近(微信:72.5%,Facebook:70%)。
1.3 微媒體用戶年齡分布
1.3.12014年國內社交媒體用戶年齡分布
據調查顯示,“90后”“80后”為最大使用人群,分布占據了37.7%和30.8%的比重,“70后”位列中檔為20.7%。可以說現階段使用的主流人群為中青年。
1.3.22013微博用戶年齡分布
用戶年齡結構方面,在2013年中,“90后”用戶為微博使用的大多數群體,占總用戶量的53%,“80后”用戶占總用戶的37%,而年齡層相對較大的“70后”與“70前”用戶占比相對較小,由此不難看出微博用戶中,目前微博用戶整體年齡層偏年輕化。

圖1 2013年微博使用者年齡分布
1.3.32013Facebook用戶年齡分布
中青年人群占多數,30周歲以下的成年使用者比重最多為27%。
通過2013年微博用戶年齡分布情況與同年Facebook的情況做相比,中青年群體為國內外主要使用人群。然而,國外的老年使用者(65+)用戶比重遠遠高于國內相應年齡層的使用者。

表3 2013年Facebook使用者年齡分布
1.4微媒體地域分布
通過2013年與2014年數據比較,唯獨郊區呈現使用比例上漲,其余地區都下降的態勢。

表4 Facebook使用地域分布
通過對國內外微媒體地域分布圖進行數據分析,可以清楚得出:2014年二線地區為使用的高發區域,且發展的趨勢也大致相同。

表5 2013,2014國內外社交媒體地域分布圖
當下,微媒體正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以至于當我們看到政府、企業、學校、工廠以及幾乎所有機構組織都在運用微媒體通信時,它證明微媒體也在逐漸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當然,沒有什么比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更加重要了,因為人的行為方式間接影響著人們的最終決策。
隨著時代的發展,微媒體作為一個新興的事物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雖然在過去幾年里,大眾只是在特定的一些方面對其進行了解,但未來需要開始探討它的真正意義了。未來幾年,微媒體會在以下幾方面發展更快。
1)微媒體應用持續滲透至線下實體。隨著微信的快速發展,微店也隨之快速發展,線下實體發展也越來越迅速。
2)微媒體應用越開越注重提高安全性,力求打造更安全可靠的移動客戶端。
3)越來越多的事件由微媒體等展現,微媒體應用的輿論影響力不斷提高,逐漸成為輿論引導的重要力量。
微媒體將網絡中的微內容組織起來在統一的地點提供閱讀或其他處理。微媒體具有增值性、差異性、傳播性、選擇性這4個特征,同時具有閱讀、撰寫、管理、發布這4種功能,并由此重新組合、延伸。本文具體概括了微媒體的發展現狀,并對其未來的發展作出分析。
參考文獻
[1]余秀才,童石石.微信的發展現狀與傳播問題[J].新聞與寫作,2015(9):5.
[2]折江虹.從微博與微信的異同看社交微媒體走向[J].新聞世界,2014(7):193-194.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10-0042-02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微媒體對大學生行為模式影響及其應用的研究》(項目編號:15ZHB011)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移動社交網絡輿情線上線下相互作用機理及引導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5AGL001)支持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鄧卓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