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雪
化學作為人類文明的基石,在促進人類進步和發展的歷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作為一線化學教師的我們,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學科的本質,揭示化學學習的意義以及化學知識的社會價值,在化學學科觀念的建構過程中,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所謂“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特定的任務或情境中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或品質,這是伴隨和影響學生一生的東西。以下是我對基于“核心素養”的化學課堂教學的一些認識。
一、教師應認識到對教育和教學的深層意義
“教育就是忘記了在學校所學知識之后仍然被學生記得的東西。”這是吳星教師在進行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建構為主題的講座時說的一句話,聽后我覺得特別受啟發。在我們的教學中,總是會為了高考這個大目標對學生進行不斷的知識灌輸,卻忘了思考教育教學真正的意義。教師的職責不是教學科,而是教學生。知識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應該是我們通過教學讓學生獲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視角,這種能力的獲得和發展才是影響學生一生的。因此,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我們應該教給學生一些什么東西?而我們目前又教了什么?這些問題都是我在以后教學中需要不斷思考和改進的。
二、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進行化學課堂教學
學生在特定的任務或情境中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或品質就是構成“核心素養”的表現。在化學課堂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在于教師對問題情境的創設和選擇,情景創設和選擇角度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化學學科觀念,而這種學科觀念是會影響學生一生的。反觀我們多數一線化學教師的化學課堂教學,一直忽略了情境選擇的重要性,在新課的學習過程中,僅僅為了引起學生一時的關注,呈現給學生一些與所學內容相關的化學的“過”,這種不恰當的情境選擇,恰恰是造成學生恐懼化學和厭惡化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教師呈現的是一個真實、合理的問題情境,那么學生在面對時就會將課堂和生活聯系起來,建立起一種化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社會的正確的學科觀念。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積極思考不斷探究,因為這塊內容對他的生活是有用的,是有實際意義的,不是虛浮空洞的單一知識點。加上教師的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方法和技能不是我們用分數可以衡量的。因此,化學課堂教學情境的設置一定是真實合理的,同時問題情境的設置應該具有延續性,是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被提出和用到的,而不是達到吸引學生眼球的目的后就可以置之不理的。
三、重新認識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意義和功能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實驗的地位和功能并沒有被突顯出來。很多情況下,教師簡單地認為化學實驗不過是提高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一種方式,所以設計的實驗探究過程也不過是按照既定的實驗結論而進行的實驗驗證和演示。當教師在教學中遇到一些與預想設定不同的現象,而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又有限到不能解釋這種差異時,總會含糊敷衍過去,這些情況對學生造成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同時對學生認識化學學科本質和幫助學生建立“基于證據的推理”觀念更是有害無益。現在細細反省,覺得作為化學教師的我們也許連化學是什么都沒有搞清楚,更別提對化學實驗的正確認識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人們認識和了解化學也是通過不斷的科學實驗達到的。因此,化學實驗在中學化學知識體系中的意義不是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這么簡單的。實驗過程中所包含的科學思維、科學態度以及化學觀念和應用才是化學實驗真正應該交給學生的東西。
四、教師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知識
時代是在不斷進步的,知識也是隨著世界的進步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很多知識具有發展性和不確定性。而我們卻局限在高考,局限在自身能力水平上,將不確定的知識內容絕對化地呈現給學生而并不對由此產生的結果加以審視和分析。只有當教師意識到知識的發展時,才能意識到自己專業知識存在的局限性,才會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研究來拓寬自己的眼界,最終通過“教、學、研”的結合達到使自己成長,讓學生思維得到拓展而不至于被局限的目的。
總之,在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教育所關注的早已不僅是分數了,如何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除了知識以外的重要品質和能力才是我們一線化學教師應該深思的。
參考文獻:
[1]常素芳.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強化素質教育的思考[J].青年文學家,2014(3Z):206.
[2]舒暢.新課程化學實驗教學功能的再認識[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1.
[3]王后雄.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研究[J].化學教學,2008(7):27-32.
[4]李娜.淺議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學中國人,2015.
[5]周瑞沛.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關注什么[J].化學教與學,2011(11):37-38.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