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赫迪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構建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工作展開研究,探討了當前構建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現存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對策和方法,希望可以為今后的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082-01
一、前言
當前,很多地區的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真正做好農業科技教育服務工作,就必須要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
二、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的特征
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具有以下六個鮮明的特征:
1.行業綜合性
農業是一項龐大的行業產業,涉及農、林、水、牧、副、漁等多個行業和領域,從客觀上看,它還跟科技、教育、財政、稅務、金融等多個部門聯系緊密,尤其是在當前產學研、政金介相結合的新形勢下,農業科技成果必然涉及到各個關聯行業,成為一項影響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2.地域差異性
我國地大物博,東西地區、南北地區地域差別較大。由于各地域的地形、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不同,導致農業科技信息需求、農技推廣服務也相應的具有較大的差異性。
3.成果時效性
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普及,具有顯著的周期性特點。必須在農時季節及時進行推廣應用,才能發揮科技成果的最大作用。如果延誤了農時,就必然導致農業科技成果的經濟、社會效益“打折”。
4.工作實用性
在一定意義上講,農業科技成果具有社會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它們不以“物”的形式出現,不可能直接進入市場,只有在政府的正確引導下,在農村和產業種植領域大規模地加以推廣和應用,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產生廣泛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5.需求多樣化
由于受環境等因素影響,農民的科技需求表現出多元性的結構特征,并普遍存在于國內外。主要表現為不同目標、不同持續時間、不同學科的信息需求同時存在。
三、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1.農業技術推廣主渠道作用不明顯
農戶現有技術來源于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農業技術推廣站并不是農戶現有技術的主要來源。農戶對政府推廣技術的滿意程度較低,這與當地農戶的認知和習慣有關聯,但側面也反映出政府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無法有效的滿足當地農戶對農業科技的需求。
2.農業科技宣傳的實效較低
政府對農業科技服務做的不到位,所在地的農業科技宣傳與推廣范圍不夠。再加上農業科技信息的時效性,農戶文化水平的限制,對農業科技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
3.農業科技服務各方面不能滿足農戶需求
隨著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業科學技術對農業經濟的影響不斷加強,農戶依靠技術增收的特征愈加明顯。農戶對農業科學技術的渴求不斷增加,而技術推廣機構各自為政,沒有形成網絡式的、服務功能齊全的服務體系。每個地區農業的發展有其自己的特色,但農業科技推廣機構在技術宣傳上不到位,推廣內容不全面。
四、構建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的對策
1.切實加強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
在政府統一管理下的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首先要求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對其進行機構改革,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機構要構進一步健全,使得上下溝通流暢,管理體制更加順暢,保障更為有力,使農業技術服務與農業生產需求形成有機結合。對各級農技推廣機構要穩定人員,穩定隊伍、穩定經費渠道,積極引進大中專畢業生,提高農技推廣隊伍整體素質。按照農業廳提出的改革目標、要求,在政府領導下的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機構編制部門核定某一區域內(場)農技人員、編制由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統一實行實名制管理,做到專人專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根據各鄉鎮農作物種類和種植面積,本著保障公益性職能履行的原則,公開、公正、公平統一調配各級農技推廣技術人員,并負責提供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農業科技教育體系改革要圍繞實施“組織、技術、知識”三大工程進行,把農業產業化經營,結構調整、轉換機制,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增強服務活力作為改革深化目標完成。
2.完善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的運行機制
進一步完善基層農技推廣組織體系、責任體系、考核體系、培訓體系和保障體系建設。對農牧技術人員進行競爭上崗,實行農業科技教育服務推廣責任制度、農業科技教育服務人員績效考評制度、農業科技教育服務人員知識更新制度等基層農業科技教育服務人員管理度。一是建立農業科技教育服務人員聘用制度。采取競聘上崗方式,擇優聘用,聘用期限不超過三年的辦法,聘期滿后根據工作情況續聘或解聘,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基層農業科技教育服務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二是建立農業科技教育服務責任制度與考評制度,根據量化考核內容,實行動態管理。確定考核工作由縣市農業局、鄉鎮場、農民三方共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進行公示;農科技教育服務人員的工資報酬、晉職晉級、業務培訓等與年度考核結果掛鉤。三是制定農業科技教育服務人員工作績效考評制度,實行農民、主管部門、鄉鎮政府三方共同考核。四是探索農業科技教育推廣服務多元制度,形成了基層鄉鎮、農民雙向選擇與科技特派員選送、有償服務相適應的新機制。
3.充分發揮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
根據農業發展需要,各地都已建立了相應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但是作用不明顯。農業科技服務組織的發展應圍繞優勢農產品和特色產業需要,依托示范基地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引進試驗示范和技術培訓。示范基地由種植大戶承包土地,生產資料及生產費用由農戶投入,通過項目補助生產資料及技術應用,生產收入歸農戶所有。示范基地對作物要求實施精量播種、滴水、滴肥、病蟲害統一防治等各項最新技術,以及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循農業部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最新標準,并配套使用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栽培最新技術,嚴格控制農藥使用,示范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嚴格按配方施肥,降低農田有毒物質,提高示范基地作物品質。依托示范基地舉辦田間地頭現場講座,組織各鄉鎮農民代表到示范基地進行新品種、新技術觀摩,培訓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法人等。以此輻射帶動農業實用新技術推廣,農民整體種植水平提高。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構建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必須要深入分析如何構建,構建的方法有哪些,存在哪些問題,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和對策,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教育服務體系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參考文獻:
[1]白天志.構建甘肅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問題的研究[J].草業科學,2015,06:163-167.
[2]談應權,蔡德軍.農業科技創新與服務體系構建的分析與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5,0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