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媚++楊運東++劉衛民++童小玲
【摘 要】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校財政專項資金投入的不斷加大,國家和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但是,目前高校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管理仍存在評價體系不健全、評價方法不易操作、評價指標不全面、評價效果不佳等問題。運用平衡計分卡(BSC)理論和關鍵業績指標(KPI)理論相結合的方法嘗試制定符合高校資金管理特點的績效評價指標和評價流程,對加強專項資金管理,促進資金效益最大化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平衡計分卡; 關鍵指標分析法; 專項資金; 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6)12-0098-05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國家和社會各界對高校科研越來越重視,而高校專項資金的經費來源也越來越多樣化,資金規模也越來越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強調需要建立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制度,加強重大項目經費使用考評[1]。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優化高校專項資金資源配置,提高專項經費使用效率和效益,成為了各大高等院校管理的重點、難點。
一、BSC與KPI的理論概述
目前,在管理界和學術界研究和應用得最多的績效管理方法主要有平衡計分卡績效管理體系(Balance Scorecard,BSC)、關鍵業績指標績效管理體系(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和標桿超越績效管理體系(Benchmarking)。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平衡計分卡績效管理體系和關鍵業績指標績效管理體系。
(一)平衡計分卡績效管理體系(BSC)
平衡計分卡(BSC)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一個名為“未來的組織績效衡量方法”的研究項目,其主持人Kaplan和Norton經反復研究后提出,其目的是有機結合公司發展戰略與績效管理,將企業戰略轉化為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的績效指標,兼顧了財務與非財務的指標、短期與長遠的利益、短期與長期的目標,克服了傳統績效評價方法只考慮財務指標和短期利益等問題,成為當前現代企業戰略實施的重要管理工具。目前,平衡計分卡在國外被廣泛運用于各類營利與非營利組織的績效管理和評價過程中,包括在國外高等院校也得以逐漸推廣。相比國外,平衡計分卡在我國大多為大型企業所用,甚少應用于非營利組織,因此,平衡計分卡理論在我國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
在高校專項經費績效評價中引入平衡計分卡績效管理體系,有助于克服傳統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的主觀性、片面性,有助于更全面、公平、科學地考量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情況。平衡計分卡績效管理體系促使高校結合長遠戰略管理目標對專項資金績效管理目標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可起到強化專項資金發展定位,正確引導資金管理方向,提升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管理水平的作用。
(二)關鍵業績指標績效管理體系(KPI)
關鍵業績指標(KPI)是一種用可行為化的標準或可量化的數據來反映組織目標實現程度的重要指標體系,以關鍵因素為依據來確定績效評價需求,是績效管理的有效手段。確定關鍵業績指標主要遵循SMRT原則:S(Specific)指績效考核的績效指標是具體的;M(Measurable)指績效目標是可行為化或者可量化的;A(Attainable)指績效指標在付出條件下是可以實現的;R(Realistic)指績效指標是現實的;T(Time-bound)指績效指標的實現是有時限性的。關鍵業績指標管理體系所制定的績效指標對實現戰略目標有增值作用,制定的過程也是組織自身能力不斷增長的過程,有助于組織和成員在過程中不斷提升績效能力、不斷進步和成長。
二、基于BSC與KPI理論制定高校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
目前高校專項資金績效管理體系存在指標不全面、層次不清晰、效率和效益評價不夠重視、可持續發展目標過于模糊等問題。參照平衡計分卡原理(BSC),借鑒企業績效評價過程,結合高校專項資金管理戰略要求及特點將原有理論的四個維度調整為具有高校專項資金管理特點的四個維度,投入方面的指標分為財力維度和過程維度,產出方面的指標分為效益維度和學習與成長維度。“財務”代表高校專項經費是否合理配置、規范使用;“過程”代表專項經費到位情況和執行效率;“效益”代表專項經費的產出效果;“學習與成長”代表項目實施后對高校組織成員的知識與能力的提升情況。然后運用關鍵指標法(KPI)選取影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關鍵性指標。在制定績效評價系統時,應按重要性原則選取可考量的重點關鍵指標,而非指標越多越好;同時,由于各類專項資金的實施目標具有差異性,因此高校應該在制定關鍵業績指標時首先考慮所衡量的專項資金的目標要求,并據此選取適用的評價指標,以提高評價質量。
筆者以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專項資金為例,設定該類專項資金的績效指標體系如圖1。
三、實證案例分析
(一)運用層次分析法對關鍵指標確定重要性權數[2]
1.以上述構建的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為研究對象,制定量化指標重要性標準(如表1),邀請數位專家根據表1的標準對初步設定的關鍵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兩兩對比打分。然后根據數位專家的打分結果分別計算各關鍵指標的權重平均數和權重標準差,由此確定各個關鍵指標的初始權重。
2.以上述方法得出的指標初始重要性權重為依據建立各要素層次之間的兩兩對比判斷矩陣,如表2所示。
3.計算判斷矩陣中各層指標要素相對于上一層要素的重要性排序,并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出各個要素指標相對總體目標體系的權重系數,如表3所示。
(二)運用功效系數法對關鍵指標的評價分數進行無量綱化
結合高校專項資金使用的實際情況以及所構建指標體系的特點,引入了功效系數法把評價專項資金的各項關鍵指標按多檔次標準,經功效函數轉化成為可以度量的評價分數,以此得出被評價項目的總體評價分數。
以A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為例,設置五檔標準值以及對應五檔標準值的標準系(如表4)。按照功效系數法的計算公式,對每個指標計分如下:
1.本檔基礎分=指標權數×本檔標準系數
2.上檔基礎分=指標權數×上檔標準系數
3.調整分=[(指標實際值-本檔標準值)/(上檔標準值-本檔標準值)]×(上檔基礎分-本檔基礎分)
4.單項指標分數=本檔基礎分+本檔調整分
5.總得分=∑單項指標得分
該校該類專項資金各項指標平均值以近三年平均值為衡量依據,設定定量指標評價標準表,如表4。
采取A高校2014年國家特色重點學科X項目專項資金的執行情況為標本數據,計算該項目績效評價分值,如表5所示。
從表5的數據可得出A高校2014年特色重點學科X項目綜合績效評價情況。
1.財務維度:反映專項經費的配置合理性。表5反映了財務維度中科學研究與隊伍建設投入不足,需進一步改善經費資源配置。
2.過程維度:反映專項經費到位情況和執行效率,效率越高越好。從表5可看出,該專項資金的財政資金及自籌資金到位及時,但資金執行率不夠滿意,說明可能存在資金使用批復和執行情況相脫節、項目招投標不夠及時的情況。
3.效益維度:反映專項經費投入的產出效果。從表5可看出,該專項資金投入后,學生受益人數和實驗人數達到項目的設定目標,效果較滿意;在專項資金投入到該學科建設后,獲得了省部級及以上項目立項和獎勵的情況也較為滿意,發表論文與著作數量超預期目標,說明學科科研能力有較大的提升;但科技成果轉化未能達到預期目標,說明該學科在今后應加強科研成果知識產權建設促進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科研人員的勞動成果,以提高科研成果的經濟效益,實現科研成果的價值轉化;科研平臺建設和設備購置較建設期增幅的分數較低,說明該校仍應加大對該學科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進一步引進和補充一些檔次較高的軟、硬件設施,以增強研發的實力,保證該學科有良好的科研環境。
4.學習與成長維度:反映項目實施后對高校組織成員知識與能力的提升情況。從表5可看出,該學科的學習與成長情況有待改善。在學生方面,應加強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在增加研究生人數的同時,注重創造性人才的培養,促進其科研能力的提升;該學科應認識到其科研整體實力和水平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的意識,鼓勵科研人員通過開展國際合作項目,拓寬國際合作與交流渠道;同時,鼓勵科研人員積極參加各項國際學術會議,努力爭取多承辦國際型的學術交流與會議,提升社會的影響力,提高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層次與水平。
總體來說,X項目綜合評價得分較低,分數僅為68.615,說明該學科在今后還需不斷完善專項資金資源配置,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效果,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找出學科發展水平與國內外高校的差距,使學科發展的綜合實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四、結語
本文綜合運用平衡計分卡法和關鍵指標法構建的高校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和流程,既關注了專項資金的投入情況,又關注了項目的產出情況和持續發展情況;既符合專項資金的短期目標,又符合學校發展的長期目標;既重視了資金的使用過程評價,又重視了資金的效率和效益評價。本文的實證研究能夠為高校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管理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對加強高校專項資金管理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同時由于高校專項資金類型多樣化,很難一概而論或者進行比較,本文選取較為重要的指標作為研究標的,且由專家打分確定指標權數,可能會受主觀因素影響,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數據的準確性,今后還需不斷探索,繼續完善。●
【主要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
[2] 孫紅.層次分析法在平衡記分卡中的應用及其常州電視臺績效評價系統的實現[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碩士學位論文,2011.
[3] 蔣方華.基于平衡計分卡高校教育資金使用效益評價體系構建[J].會計之友,2011(11下):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