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合明++何小敏
【摘 要】 隨著高校面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面臨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與發(fā)展,高校財務的戰(zhàn)略性地位越來越重要。如何凸顯高校財務的戰(zhàn)略性地位?首要的就是科學、合理、高效地重組高校財務的經濟業(yè)務流程,改革目前高校“重會計核算輕財務管理”的現象。通過分析我國高校“一元制”財務組織機構設置的現狀、產生的原因、存在的問題等,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思路,具體探討了怎樣建立可供操作的“二元制”高校財務組織機構、相關科室的職責職能等,為推動我國高校財務、會計機構的分設起到了較好的參考與借鑒作用。
【關鍵詞】 高校財務; 財務機構; 會計機構; 機構分設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6)12-0109-05
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全與完善,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與發(fā)展,對我國高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別是在高校收入來源渠道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的進程中,許多高校的年收入呈現出幾何級數的增長,如何規(guī)劃使用好這些資金,把錢真正用在刀刃上,真正發(fā)揮資金應有的效益,是擺在我國高校財務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目前,我國高校在這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更談不上好與不好的問題。它不僅是高校財務部門的事情,而且更是高校黨政領導班子的事情,甚至還與高校主管部門、財政部門以及教育體制息息相關。要想真正解決好這個問題,還必須是上下聯動、齊心協力才行。筆者在此提出一些分析和思考,以供參考。
一、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功能與設置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設置部門統稱為計劃財務處、財務處或財務部等,負責全校的財務、會計業(yè)務及相關事項。其下設的科室(僅供參考)主要有:計劃財務與綜合管理科、會計核算科、資金結算中心、基建財務科、收費管理與信息技術科、會計稽核科等,當然,有些還包括多校區(qū)的財務室、“一卡通”結算中心、資產經營公司財務部、科技園財務部等。對于“985”和“211”高校還應設“專項資金管理科”“科研經費管理科”等。
我國高校財務部門的主要業(yè)務內容主要包括有:負責學校的預算與決算工作;管理學校的專項資金;負責科研項目的立項和結題工作;負責學校教職工薪酬的發(fā)放;負責學校各項收支確認及賬務處理;負責往來款項的清理、核對;對學校會計憑證和會計報表進行稽核;負責校內各單位之間內部結算;負責基建財務核算與決算;負責往來款項的催繳、稽核工作;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檢查財務票據的使用情況;對各項財產物資的增減變動和結存情況進行稽核;對項目預算執(zhí)行情況進行檢查;負責校園“一卡通”專項資金的收付及賬務處理;銀行賬戶的年檢;各項稅收的繳納;維護學校信息平臺中財務數據的日常交換及異常情況的處理;年度會計總賬及明細賬的打印、裝訂、歸檔;學校會計檔案的整理及歸檔工作;參與學校招投標工作;辦公室日常工作;對外報送相關統計報表和財務報表等。
從以上歸類的業(yè)務來看,我國高校財務部門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會計管理的業(yè)務處理上。當然,有的學校財務處的職責上也明確了開展績效評價、進行財務分析等,但從實際情況看,基本上都沒有開展或沒有很好地開展財務管理工作,財務與會計機構的設置都是合二為一的。究其原因何在?應該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職員工意識薄弱
不管是“985”“211”高校還是地方普通院校,教職工普遍反映的財務問題首先就是報賬難,無一例外。很少有人去關心學校各單位、學院或個人每年拿的專項資金有多少?用得怎么樣?績效如何?是否存在過度投資現象?每個學院或每個專業(yè)的辦學成本如何?辦學效益怎樣?投資到學科建設平臺或本科教學工程平臺等資金購買的設備是否真正用在這些平臺的建設上?諸如此類的現象、問題還很多,這實質上就是學校財務管理上的問題,而教職員工更關注和關心的是會計管理、會計服務方面的問題。
(二)高校主要黨政領導及班子成員對學校財務管理的要求比較低,而對會計管理、會計服務方面看得很重
高校領導班子成員到各部門調研的時候,聽到反映財務問題最多的就是報賬難、服務態(tài)度不夠好。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種定性思維,那就是學校財務處就是要搞好會計核算、搞好會計服務、保證資金安全、不違法亂紀、簡化報賬流程,讓教職工滿意就行。這也形成了一種社會刻板印象,實則不然。大家試想一想,現在各高校正在進行的“十三五”規(guī)劃對于學校的發(fā)展應該是舉足輕重的,具有相當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該戰(zhàn)略規(guī)劃如果沒有相應的財務預算相銜接、相配套,就得不到落實;還有就是每所高校每年都有工作要點或工作計劃,而來年的工作要點或工作計劃基本上都是在本年末出臺,但學校來年的預算基本上都在八、九月就開始了,到年末都已經學校批準上報主管部門了,學校的年度計劃和年度預算嚴重脫節(jié),能保證來年的工作不折不扣圓滿地完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再有就是,專項經費。每年,高校都要預算較大一部分資金用于專項建設,比如說,學科建設。項目的錢花了,花得怎樣?來年還要繼續(xù)花嗎?……如果沒有一個像樣的評價體系,沒有一些能拿得出來的數據,沒有一套評價合理的方法,沒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考核及處理辦法和措施,勢必就會形成會哭的娃娃有奶吃這樣一種極不正常的學校建設投資的怪圈。正如黃顯云[1]描述的那樣,某些高校處于強勢地位的部門和機構占據了大量的資金,卻不一定能保證相應的產出;而弱勢群體處于“貧血”狀態(tài),無法公平享受學校公共資源的好處,甚至無法保障基本的正常運行經費。這就需要財務工作者對項目進行績效評價,需要相關部門的傾力支持和配合。還有就是會計信息加工問題。如果學校能給財務部門配備專門的財務人員對每年學校產生的會計數據以及財務報表通過一定的會計專門方法進行加工、分析,形成有用的會計信息提供給學校決策者,這對學校的發(fā)展無疑是一大幸事,使學校的決策真正步入科學化、正規(guī)化的軌道。
(三)高校財務處的領導及職員們本著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的心態(tài),而不愿提及,更不愿實行
高校所有的財務、會計人員基本上都清楚,財務處的職能不僅僅只包含會計管理,還應包括財務管理,當會計管理規(guī)范到一定程度后,財務管理的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為什么不愿提及,更不愿實行?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高校財務處基本上履行的是會計管理功能,社會上絕大部分人都是認可的,大家也就習以為常,也不愿意再多一事,自然就沿襲至今,沒有改觀。
目前,高校財務處組織結構多數為一元制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
二、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分設的理論基礎
盡管財務與會計關系非常密切,相互交融甚多,但它們之間有根本區(qū)別,主要體現在:定義不同、理論體系不同、方法體系不同、學科不同[2]。由此可見,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分設是大勢所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兩方面:
(一)高校會計管理和高校財務管理職能所決定
雖然人們或多或少地清楚高校財務處承擔了財務與會計雙重職能,包含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的兩個二級學科,即財務管理和會計學,高校會計和高校財務是有著不同職能特征的兩個學科,但其差異性如何?為何在一定規(guī)模的高校應改變財務、會計機構合一的“一元制”設置狀態(tài),而采取財務職能與會計職能分開設置的“二元制”機構,這可以從高校財務和高校會計的職能中得到答案。
目前,會計理論界有決策有用論、管理工具論、信息系統論、管理活動論四種主要觀點[3],但萬變不離其宗,按管理論來說,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采用專門的會計程序與方法,對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綜合地反映和監(jiān)督經濟活動全過程,以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3]。其職能比較多,但其基本職能也稱主要職能是核算和監(jiān)督。會計的核算職能是會計的首要職能,是會計工作的基礎。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從價值量上反映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狀況;對單位經濟業(yè)務的核算具有完整性、系統性、連續(xù)性;全過程反映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會計的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前預測。會計監(jiān)督是會計又一基本職能,它是會計運用一系列的現代方法以保證經濟活動不偏離事前規(guī)定范圍,達到預期目標的整個過程。它主要表現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監(jiān)督。會計的核算與監(jiān)督職能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對經濟業(yè)務進行正確核算的基礎上,才能提供可靠的會計信息,作為會計監(jiān)督的依據;同時,也只有搞好會計監(jiān)督,才能保證經濟業(yè)務在既定的范圍內進行,達到預定目標,從而充分體現會計核算的作用[3]。
簡單來說,高校會計的主要工作就是記賬、算賬、報賬,在不突破政府政策法規(guī)和學校相關制度底線的前提下,為教職員工服務好,同時,對外編制的報表必須要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高校財務管理,是指高校依據政府的財經法規(guī)和辦學方針,以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為宗旨,組織各項財經活動,處理各種財務關系的一種管理活動或管理工作。
高校財務管理職能是指高校財務在運行過程中所固有的功能,主要包括財務預測與預算職能、財務決策與風險管理職能、資本運營與資源配置職能、財務分析與財務控制職能、財務信息與財務監(jiān)督職能等,也就是常說的預測、決策、計劃、分析、控制、監(jiān)督等。
從高校的財務管理功能來看,它和高校的會計管理具有一定的差別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聯系。它是以高校會計為基礎的一種管理活動,沒有高校會計也就無從談起高校財務。但同時,它又與高校會計有較大的區(qū)別,主要表現在:目標、原則、方法、服務對象、服務內容等。這就需要增設或分離出專門人員,履行學校財務管理部門的職責,同時確保財務處內各職能科室之間既分工明確又協調一致且秩序井然。
可見,高校會計側重于規(guī)范服務,高校財務側重于決策支持,把兩個不同職能領域的學科人為地放于一個機構中合并執(zhí)行,顯然是有悖于科學管理的理論基礎[4]。
(二)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分設的國際比較
由于會計管理和財務管理具有不同的職能,在西方企業(yè)中主管會計工作的最高長官稱為主計長,主管財務的最高長官稱為司庫或財務長。在西方的大中型企業(yè)里,由首席財務總管負責的財務工作被分割為兩部分,一部分由財務長負責,另一部分由主計長負責,財務與會計是作為截然分開的兩個部門[5]。在西方企業(yè)中,財務工作組織的體制主要有三種形式,無論是總經理領導下的財務副總經理制、總經理領導下的總會計師制還是董事會領導下的財務總監(jiān)制,都設有主計長和財務長,分別負責會計和財務兩個職能部門的工作,且兩部門的工作有著各自的職責定位[4]。
在文獻[2]的研究中,西方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基本上都是分設的。
目前,我國高校還是由會計管理與財務管理職能合一的“一元制”機構占主導地位,為了建立與現代大學制度相對接的會計與財務管理系統,高校財務管理職能應從高校會計管理職能中分離出來,通過高校財務、會計機構的“二元制”設置,滿足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要求,徹底改變“會計中有財務,財務中有會計”以及“重會計、輕財務”的現象,實行財務、會計機構分設,讓其履行各自應有的職能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綜上分析,高校財務、會計機構的分設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中來說都是必要的且是很有益的。
三、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分設的實踐性探索
前面已經分析了高校財務、會計機構為什么要分設的原因及理論基礎,但是,如何進行分設才能保證新機構的功能及效率,才能使財務處各職能科室之間既分工明確又協調一致且秩序井然?這也是本文要探討的至關重要的問題。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進行探討:
(一)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分設的目的及意義
1.從制度上根除高校財務中重會計管理輕財務管理的不正常現象。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分設從制度上根除了高校財務中重會計管理輕財務管理的不正常現象,極大地強化了高校財務管理功能,使學校財務管理既能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又能保證對重大財務事項的控制和監(jiān)督。在財務、會計機構分設以及崗位設置時,一是必須要有利于明確財務目標和會計目標,更好地實現二者的職能;二是要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和財務制度建設,促進財務與會計工作的互相服務、互相監(jiān)督,做到職責明確,崗位明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互相制約,協調高效[6]。
2.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使科學合理的財務預算成為常態(tài)。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前提是必須科學合理地編制財務預算,包括短期、中期預算。為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高校通常會根據未來發(fā)展目標編制年度財務預算以及三年期的滾動預算。從理論上來說,高校財務預算可以采用彈性預算法、固定預算法、零基預算法、滾動預算法、增量預算法等,而且,從理論上來講,人們比較推崇的是零基預算法,并與滾動預算法相結合是最理想的,但是,目前在實踐中特別是在高校財務預算的實踐中,使用零基預算法是非常困難的事。很多高校并沒有真正意識到財務預算的重要性,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才進行預算編制。因此,高校為了方便且不激發(fā)矛盾,目前,常采用基數加增長的方式進行預算,理論上稱之為增量預算法。該方法無法對預算項目收支的合理性進行研究,從而造成了高校資源的較大浪費。另外,高校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基建后勤等部門的工作量比較大,收支事項特別是支付事項比較多,但因財務人員缺乏對上述部門的溝通了解,導致預算不能夠編制得很完善,即不能具體到每個項目、每個環(huán)節(jié)上等,這樣使得高校很難合理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因此,大力推進高校項目庫建設并與績效預算、績效評價很好地結合起來,正是高校財務人員為之奮斗的目標。
3.大力推廣和加強財務制度建設,使高校財務制度步入科學化法制化軌道。高校財務管理制度包括四類,第一類是法律,如會計法、稅法、經濟合同法、預算法、招投標法等;第二類是法規(guī),如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高等學校財務制度、事業(yè)單位財務規(guī)則等;第三類是規(guī)章制度,如地方政府頒布的法規(guī)、制度、文件等;第四類就是高校自己制定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如學校內部的預算管理辦法、財務管理辦法、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差旅費管理辦法、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等。
4.會計核算規(guī)范化。會計核算的規(guī)范化是指從原始憑證取得,會計憑證填制、審核、資金支付、憑證交接裝訂、賬簿及報表打印等各種業(yè)務流程的規(guī)范。
高校經費來源渠道的拓寬以及多元化,使高校經費管理呈現多樣化、業(yè)務核算復雜化的局面。不同性質來源的經費支出方向不同、核算要求也不同,在會計核算、票據審核環(huán)節(jié)中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和繁瑣性[7]。
5.完善財務監(jiān)督和績效評價。建立健全高校對財務部門資金安全的監(jiān)督、專項經費使用效益評價、財務整體績效評價等內部控制體系具有重大意義。財務處內部要完善與健全崗位責任制度,在業(yè)務流程和審批程序上加強內部控制,加強會計監(jiān)督,在考核與評價環(huán)節(jié)上要強化績效評價。
(二)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分設的原則
1.適用、精簡、高效的原則。增設或分離高校財務管理機構和崗位的目的是使高校的財務管理真正實現業(yè)務歸口、權責對等、財務公開、相互制約,進而使學校財務管理程序明確化、制度規(guī)范化和要求具體化。改變和調整機構及崗位設置,其核心是要解決學校績效預算、績效評價、財務分析與控制、投資及風險管理等問題,做到學校資金的綜合效益最大化。因此,在進行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分設時,必須考慮適用、精簡、高效的原則,這也是首要考慮的。
2.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兼顧原則。新的機構和崗位設置要有利于遴選籌資渠道、優(yōu)化資本結構、降低資金成本,在提高資源配置的經濟效益時,還必須兼顧社會效益。
3.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資產管理的原則。高校財務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有一個共同的職責,就是從價值形態(tài)和實物形態(tài)上都要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因此,新的機構和崗位設置應該有利于學校資產的全方位、全過程以及全員管理,真正使學校的資產做到賬實相符、賬證相符、賬表相符等。
(三)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分設的內容
如何界定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分設的內容尤為重要。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分設實質上就是把高校財務人員或叫財會人員分為幾類:第一類就是從事會計基礎工作進行會計核算與結算的,是一線財務人員,也稱為一線或基礎財務人員;第二類就是運用財務與會計的專門技術、方法等對第一類人員輸入、輸出的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得出對學校決策層有用的決策信息,也稱為二線或技術財務人員;第三類就是對學校的年度計劃、中長期規(guī)劃進行預算以及執(zhí)行后的決算,對學校專項經費進行評價、考核,對學校各項投資及風險進行管控等,也稱為三線或戰(zhàn)略財務人員。當然,二線和三線財務人員也可以合并歸為一類。各類財務人員所承擔的職責不同,所要求的財務與會計知識也不盡相同,有所側重。如何劃分?如何分設?根據機構分設的目的、意義、原則,課題組設計了一套問卷調查表,也到全國各高校進行了一些實地調研,整理相關內容如下:
1.普遍認為,高校財務、會計機構分設不是截然地分拆成兩個毫不相關的部門,而是適度地分設,都在學校財務部門內進行。因為高校財務和會計雖然有較大區(qū)別,但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能完全斬斷截然分開,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2.普遍認為,高校財務處應該下設財務管理中心(二、三線財務人員)和會計管理中心(一線財務人員)。財務管理中心主要包括:預決算與綜合管理科(預決算工作辦公室)、績效評價與財務分析科、學校規(guī)模不大時,可考慮設置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學校規(guī)模較大時,應單獨設置國有資產管理處從財務部門分離出去。會計管理中心主要包括會計核算科(含基建核算)、資金結算科、會計稽核科。其具體組織結構稱作二元制組織結構,如圖2所示。
預決算與綜合管理科的主要內容:年度預決算的編制;三年期滾動預算的編制;項目庫的建設與管理;財務制度的建設與完善;教職工薪酬、醫(yī)療、養(yǎng)老保險、稅務;財務處日常辦公的管理工作等。
對于預算,遵循的原則是收支平衡,略有盈余,采用的方法比較科學合理的是:項目庫+基數預算+滾動預算。零基預算法在理論上可行,在實踐中無法操作。
績效評價與財務分析科的主要內容:教學、學科、科研、后勤等專項的立項管理與績效評價考核;對學校財務與會計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如學校每年的生均培養(yǎng)成本、各二級學院每年的生均培養(yǎng)成本、各學院分專業(yè)的每屆生均培養(yǎng)成本等;學校資本結構的優(yōu)化等。
高校績效評價是指運用一定的評價方法、評價指標及評價標準,對高校預算管理的全部資金的使用效果進行綜合性評價。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內容應包括綜合實力、運行績效、發(fā)展?jié)摿Φ榷鄠€方面;評價范圍應包括學院、研究所、職能部門、教學教輔、專項經費、后勤保障等。高校應建立預算跟蹤、分析和評價機制,實行負責人追責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定期對預算執(zhí)行情況進行分析,將實際執(zhí)行數據與預算進行對比,找出產生差異的原因,提出改進措施,確保預算管理規(guī)范進行[7]。
當學校規(guī)模較大時,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也可以分離出去,組建國有資產管理處。主要職責包括政府采購、招投標管理,土地、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的登記、管理以及報廢處置,固定資產實物賬目的管理與核對等工作,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會計核算科、資金結算科、會計稽核科以及其他科室的主要內容和目前許多高校正在做的大同小異,在此不再贅述。
四、結語
綜上,高校財務、會計機構的分設不是高校財務部門一個簡單的機構分設問題,也不是把現有的機構(科室)分離、合并就了事,它實質上是高校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更好地發(fā)揮高校財務部門應有的作用,根據高校財務管理、會計管理的目標、職能、原則等從高校財務內部進行的一次科學、合理、精簡、高效的流程再造,但絕不是簡單的疊加。也可以認為,它是根據高校財務管理、會計管理的目標、職能、原則等對高校財務人員進行的一次科學合理的分類并進行歸類。筆者認為,通過對現有高校財務流程進行科學合理、精簡高效的再造后,整合了高校財務、會計管理的功能,優(yōu)化了財務、會計機構的設置及人員的組合,理順了財務管理體制,凸顯了財務目標及職能,提高了學校資金的使用效益,培養(yǎng)了學校成本理念,有助于學校勤儉辦學,推進了學校重點學科、重要專業(yè)的建設與發(fā)展,真正從財力上保障了高校健康、有序、可持續(xù)發(fā)展。●
【主要參考文獻】
[1] 黃顯云.基于戰(zhàn)略預算的高校財務管理體制研究[J]. 教育財會研究,2011(12):8-13.
[2] 喬春華.高校會計機構設置與會計人員配置研究[J]. 教育財會研究,2011(4):3-10.
[3] 謝合明.企業(yè)會計學基礎[M]2版.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3-6.
[4] 范英杰.“二元制”財務機構設置的理論與實踐分析[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77-81.
[5] 詹姆斯·范霍恩,約翰·瓦霍維奇. 現代企業(yè)財務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36.
[6] 陶云,戴詩發(fā).高校財務機構和崗位設置探索[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46-49.
[7] 劉艷萍.基于新財務制度下新疆高校財務的精細化管理[D].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