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師在專業成長和專業發展中越來越多的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是教育事業的主要支撐。教師專業發展程度決定了教育的質量,教師隊伍建設也是學校建設的重大主題。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而學校是教師專業發展和成長的主場,在信息技術下的校本研修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帶來了巨大變化。
【關鍵詞】校本研修 教師專業發展 信息技術水平 網絡化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20-02
目前,新課改的實施,新教材的普及,信息技術的使用,給教師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但是所任學科的“專才”,更應是無事不曉的“通才”。隨著時代和科技的持續進步,教師需要不斷拓展創新、形成較全面的知識結構,延伸擴展知識能力,拓寬書本以外知識,提高教師吸取信息的能力,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水平,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方便、提升。
一、關于校本研修的定義及意義
校本研修是以學校為基礎、教師為主成,教師專業發展為主題,校長自主組織,以教師在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通過專業引領、同伴交流探討等方式解決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專業知識等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學習、工作、研究三位一體的學校活動和教師行為。
至我縣全面實施“班班通”,信息化辦公深入進入學校,每間教室都有多媒體設備,各項硬件設備都較充足,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上猶縣教育局要求學校教育及教師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目前學校教師專科學歷達80%以上,由于受教育經費及教師業余時間等因素的限制,教師專業的發展受到很大制約。大部分教師在新課改和教育信息化下,進入了“頭痛階段”,在教學和專業發展方面面對不少困惑。近幾年各方面的教育教學都在培養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教師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
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當今教育被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新挑戰,也是對教師提出了新挑戰、新追求。教師素質發展要求有了明顯增強。
二、信息化技術能力既有助于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發展,又是信息化現代社會的主流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充分開展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讓學生成為主人,形成學生自主探究等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中成為主人,教師充當配角。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利用網絡化信息等加強校本研修,積極為構建高效課堂服務。
三、建立共享、互動的校本研修體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在組織開展校本研修的過程中,要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主和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讓教師在校本教研的過程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現代技術的普及下,在網絡環境中的校本教研已經很普遍,教師之間也不再局限在小范圍的研修。例如我校正在積極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開展情況:
(一)開展優秀教研組評比,強化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設。
教研組是學校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的基本單位,是校本研修的前鋒。要使各學科教研組正常有序地開展研修活動,學校就應在教研組間建立競爭機制。例如:學校可以通過“優秀研修組”評比,開發各小組的潛能,通過獎勵等形式開展教研活動,讓教師獲取樂趣,并能加強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設。
(二)開展學科教學比武大賽,搭構教師發展平臺。
校本研修是本著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的原則下展開,課堂教育教學是教師成長的平臺,教師教育水平發展和教研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標志。學校積極開展教學優質課等觀摩課和教學比武等,備課組之間積極教研,積極制定高效課堂評價模式,搭構教師專業發展下有序成長平臺。
(三)網絡化教研,擴展教師研修水平。
信息技術下所形成的強大的網絡平臺有助于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是教師之間交流的平臺,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強有力支撐。學校要積極建立網絡教學模式,加強對教師的網絡化培訓,最大限度地獲取教育教學資源。
(四)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成長。
學校要有計劃地開展豐富有趣的教研活動。例如:每月讀一本好書或教育名著,寫800字的讀書筆記;上一節公開課,寫出教學反思;收集自己成功的教育故事,寫出教學案例;多人主持開展課題研究,寫出教育論文;聽專業名師講座,寫出收獲心得體會等等。
(五)提高教育研修意識,培養教育專業骨干。
學校要開展教育專題講座,多開展教研課題討論,給予教師硬件支持,對優秀教師多培養發展,幫助他們加強教學水平及培訓,促進教師往學科帶頭人發展,提升自我水平。
新課程改革發展的今天,要在信息技術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實現教學理念的提升,學校教研的提高,更需要實現教師成長的轉變。而實現提升、提高與轉變,需要一個井然有序的過程,需要講實話、做實事的作風。
參考文獻:
[1]謝忠新.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小本研修的研究[J].中國電教育信息化,2009(4)
[2]喬愛玲,焦寶聰.支持信息化教師專業發展的區域性校本研修模式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