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霞
【摘要】依托“三步六正”國學課堂教學模式,以國學課堂教學所要達到的“六個力”與君子人格涵養為評價重點,以教師執教的正音正讀、正字正義、正心正行為基礎,以學生行為為觀察證據,以國學誦讀為要素構建出讀正確、讀流暢、讀成誦、讀大義、讀入境、讀韻律、讀體驗、讀悟理的國學課堂執教評價體系。
【關鍵詞】國學教學模式 課堂執教評價 觀察證據選擇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22-02
一、中小學國學啟蒙教育的目標定位
通州區國學教育總體思想是: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智、青年養德。國學課不是語文課,不是思品課,更不是主題活動課,而是以誦讀為基礎,集詩書畫誦舞于一體的國學課。
國學總體目標是:國學啟蒙教育旨在對學生進行國學初步的發蒙,使其具有國學入門知識、修養和能力,在趁童蒙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讓他們誦讀最有價值的經典作品,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而漸漸地開啟其智慧、塑造其人格、完善其道德、優美其品格,進而培養其記憶力、認知力、表達力、社交力、自省力、創造力。
二、“三步六正”教學模式的概要
(一)“三步六正”教學模式簡介
“三步六正”教學模式中正音正讀是基礎、正字正義是重點、正心正行是升華,三者層層遞進,相互聯系。前一步都是后一步的基礎,后一步是前一步反應與發展。而一以貫之、貫穿始終的學習方式是誦讀。
(二)國學課的誦讀策略
策略一:歌謠唱讀。適用于低年級國學啟蒙課堂教學。
策略二:節奏變換。適用于中年級的國學啟蒙課堂教學。
策略三:平仄誦讀。適用于五至九年級的國學課堂教學。各學段不同的教學方式
從學前到高中的四個階段由于學生認知方式不同,我們采用的教學方式、教學重點也各不相同。
學前期:以《幼兒園五大學習領域》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以幼兒五大領域中“語言”領域缺少正規讀本為切入點,以幼兒聲音形象為主要學習特征。
小學階段:三步六正的教學重點在誦讀上,誦讀集詩、書、畫、唱、舞于一體,突出誦讀的審美功能。
初中階段:主要學習方式也是誦讀,但在“正字正義”階段重點借助重點字的理解、字理的引入、六書的講解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誦讀,達到讀理解,讀韻律,有感悟的教學目標。
高中階段:以小組討論、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思辨。
三、“三步六正”教師執教評價體系的總體結構設計
好的教師課堂執教評價體系應同時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要體現有效教學理念的要求,二是要提出能反映評價指標具體狀態的客觀的、可觀察的證據。三是與教學環節相匹配,便于教師把控與實施。
“三步六正”教師國學課堂執教評價體系
1.從國學教學目標即六個力與人格涵養構建評價體系。
本評價體系,以“三步六正”教學模式中的正音正讀、正字正義、正心正行的三個環節為依托,以國學課所要達到的國學啟蒙教育目標,即記憶力、認知力、表達力、社交力、自省力、創造力與君子人格涵養為評價要素,構建的評價體系。
2.從教師課堂執教的各環節的基本任務出發構建評價指標。
本體系沒有采用我國當前較為普遍的學生維度作為一級評價指標的做法,是因為學生的表現、狀態等是教師執教的結果,教師的教是導致學生種種表現的原因,評價的目的是評價教師的教,是要通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改善學生的表現,因此,從邏輯上講,應該從教師的角度出發設計分析評價指標。
3.體現有效教學的理念。
從教師執教的角度設計評價指標并不等于否認學生的主體性,相反,我們認為只有經過學生能動的、認知和情感同時投入的構建活動,有效的學習才能真正發生。教師的作用在于激勵、支持、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但不能代替學生獨立、能動完成學習活動的過程。因此評價指標的設計都是圍繞著教師所應發揮的作用提出的,從教師執教的正音正讀、正字正義、正心正行三個教學環節設計9個教學層次的評價指標。
同時體系中的9個觀察證據是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獲得的,六個力的測評是借助專業測量工具進行測試與學生行為分析相結合得到的評價證據,人格涵養是通過學生行為分析與個案觀察得到的。也就是說這個評價體系非常重視通過學生表現這個“果”來評判教師執教這個“因”。
4.首次將最低一級的評價指標與觀察證據聯系起來。
使得對每個與觀察證據聯系起來,使得每個指標的判斷都落實在可觀的、可觀察的證據上。這樣的好處在于,一是提高課堂分析評價的效度和信度,避免一千個聽課者出現一千個結果。二是可以為上課的教師提供非常具體的的改進建議,有效地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濟.教育哲學通論[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94.
[2]崔允漷.課堂觀察LICC范式:一種專業的聽評課[J].教育研究,2012,(5).
[3]馬鏡泉.馬一浮學術文化隨筆[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