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華
【摘要】從古至今,人們都在不斷地閱讀,以增加自己的知識面,擴展自己的視野,從而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對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識字和鍛煉寫作能力的時期,如果不加以訓練,學生將很難寫出流暢的語句來。本文通過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訓練和指導,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 語文閱讀能力 自主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89-02
隨著學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需要去學習的知識更廣泛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了。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養成需要教師和家長積極的去培養,引導學生不僅要閱讀,而且要思考,特別是對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描述。閱讀會使學生受到語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漸漸地學生自己就會寫出屬于自己的優美語句,甚至是優秀作文。本文從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訓練,以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自主閱讀中生成個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鍛煉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引導學生把文章仔細的進行閱讀并講解,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閱讀,使學生對文章更加理解和領會。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時,要鍛煉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合作閱讀能力以及探索閱讀能力,使學生養成自己的閱讀風格,進而更好的進行文章的閱讀。自主閱讀能力要求學生閱讀后,自己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在文中找出與問題有關聯的部分,自己進行思考總結,得出自己的觀點,完成閱讀的最終目的。有時學生會對文章的理解產生偏差,教師要及時進行正確的引導,以使學生順利的完成閱讀內容。閱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式的討論交流,對于文章中比較模糊的部分進行討論,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鍛煉了學生的合作和分享意識。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小組討論后積極回答,使學生體會學習的合作精神的魅力。
二、以讀代講,強化讀書訓練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首先是要學生產生興趣。小學階段,教師提倡的是讓學生去閱讀文學名著,不僅增長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拘泥死板,要順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思想的跨越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有效引導和培養。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集體到閱覽室進行閱讀,拓展文學視野,使學生充分感受文學的魅力。
關于閱讀,對于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閱讀方式,如拿到一篇文章,先是進行快速的瀏覽,知道文章大概的主旨并進行透徹的理解,最后再對文章進行詳細的解讀,領會作者的思想意圖。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對文章進行總結概括,對文章中的優美詞句進行整理和背誦,以便于自己的文章的寫作。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不僅要對文章的核心內容進行理解,還要漸漸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課本知識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平時的寫作要求,所以學生需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以增加自己的知識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如對好的文章進行整體的詳細的解讀,對段落辭藻好的則可以進行背誦,以為己用,對于故事情節的文章,學生則注重的是人物的心理變化和動詞的運用,而對于有的文章則要注意作者的文章框架結構,對文章的關注點的不同學習,會使學生掌握文章的學習重點,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以問促讀,強化讀書指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有關于課文選自哪個作者的哪篇名著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可促進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從平時的寫作中看出來,那么對于課堂關于文學的知識,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提問閱讀能力差的學生,促使這些學生去閱讀,當然,也不能打擊閱讀能力強的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要兼顧。教師可以安排一節課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測評,分組進行答題,教師對文學知識進行提問,小組討論進行回答,對于表現好的小組進行鼓勵,表現差的小組給予指導,每周進行小組比賽,可有效促進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盡量結合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和文學知識的掌握度,否則會適得其反。經常在學生間組織寫作比賽,對優秀的作品進行表揚,對不好的作品進行耐心指導,并強調學生去進行大量的閱讀。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指導。
隨著小學教學水平的逐漸提高,對小學中年級的學生的寫作水平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且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本文通過以讀代講,加強學生閱讀訓練;以問促讀,強化學生讀書指導;教師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加強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傊訌娦W中年級的閱讀能力是小學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劉麗云.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5(05).
[2]梁征平.淺談如何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3(08).
[3]張亞峰.如何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新課程[J].新課程,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