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玥++劉洋洋
【摘要】奧爾夫教學法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影響深遠,目前我國的學前音樂教育發展應該借鑒奧爾夫教學法中的教學方法。經研究,我們可以采納和學習奧爾夫教學法中的部分教學方式,取其精華,從而完善我國的學前音樂教育體系。本文將對奧爾夫教學法在我國學前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現狀進行深層次地探究。
【關鍵詞】學前音樂教育 奧爾夫教學法 應用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206-02
一、引言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學前音樂教育方面缺少一套比較成熟的理論知識和教育體系。根據目前我國音樂教育發展的現狀,依然采用教唱、教授樂理知識等傳統教學模式,因而忽視了學生自身對音樂的感悟以及情感的表達,導致了學生喪失音樂創造力。因此我們應該借鑒學習奧爾夫教學法中的三個基本原則,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二、奧爾夫教學法簡介
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所獨創的音樂教育體系奧爾夫教學法中包含了新型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奧爾夫教學法是一種以培養兒童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為基礎,從而進行自主學習的方法。原本性、即興性、人本性是奧爾夫教學法的三個特性。其中奧爾夫教學法的核心思想是“原本性”,是指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首先以教授簡單節奏為基礎,逐漸增加學習內容,反復記憶音樂基礎知識,這樣的方法既強化了學生們對音樂知識的記憶力,增強了學生們對音樂學習的動力,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即興性”是奧爾夫教學法的重要原則,是指主張自主實踐能力,使學生們從實踐中提高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興致,使學生們能從音樂欣賞中提高自身對音樂的感知力,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記憶力;“人本性”是指奧爾夫教學法的教學理念是以人為本,注重從實踐出發,自主獲取知識,更注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在實踐中,應該遵循學生們正確的思想理念,指導學生將自己的理念運用到實踐中,如果實踐結果存在瑕疵,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索。
三、目前我國學前音樂教育的現狀及分析
早期的學前音樂教育只是以培養兒童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為目的,而如今,我們認識到了音樂對于幼兒教育的作用,例如:音樂教育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激發了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體現了幼兒的合作精神等。因此開展了音樂教學的相關課程,加強了對早期音樂教育的高度重視,從而促進了兒童在身心健康、情感表達、音樂素養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學前音樂教育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1.學前兒童在音樂教育中主體性的喪失。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學習的專業時,忽視了孩子們的主觀意愿,往往只是代替孩子們進行選擇,從而使得孩子們喪失了主體地位,導致兒童對于學習動機的不明確,無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難以使兒童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教學過程與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不相符。在課程設置方面急于求成,所設置的課程目的只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取得顯著的學習效果,這種快節奏的學習,妨礙了學前兒童對基礎音樂知識的掌握。過分地追求音樂技能的提高,反而忽視了學前兒童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和實踐的重要性。
3.學前音樂教育機構制度松散,缺乏有效、統一的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學前音樂教育教師隊伍現狀堪憂,教師自身的學歷差距明顯,專業化程度低,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有限;教學能力低下,教學模式缺乏系統性,教育的過程中只注重了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智力的開發以及音樂感覺的培養,從而不利于學前音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4.缺乏對學前音樂教育的認識。家長為了給孩子在未來的發展鋪上一條成長的道路,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錢,學前兒童也只是把音樂技能當作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因此嚴重忽視了對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從而就無法從音樂學習中獲得情感的升華。
四、奧爾夫教學法在我國學前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及分析
在奧爾夫教學法的傳播中,我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李坦娜在給學生教授《十面埋伏》時,運用了奧爾夫教學法,課前,李老師給了每一位學生一個紙箱,讓同學把紙箱當作一門樂器,通過想象,制造出不同的聲音,同時對每一位同學的想法給予贊賞與鼓勵。學生們對于這種教學方式感到新奇,并愿意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嘗試制造出不同的聲音。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開始用手指擊打紙箱的不同位置,并且交流學習,制造出很多不同的聲音,之后,李老師用了一種不一樣的方式擊打紙箱,制造出了不同的音響效果。李老師的這種教學方式體現出了奧爾夫教學法的“即興性”原則,啟發了學生們對音樂的感知力。這種教育方式就是將生活融入到音樂中,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從生活中發現音樂,進行再創造。李老師的這種授課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們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們的主動性,體現了學生們的主體性。讓學生們從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從而充分體現出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基礎性原則。李老師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出奧爾夫教學法中的“即興性”,其作為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最重要的原則,是教學法中的主要教學方式,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自主學習,能夠讓學生們在音樂學習中體驗到真情實感,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會提倡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樂器進行教學。
在樂理視唱課程中,也適合融入奧爾夫教學法。樂理視唱課程的學習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對音樂的聽覺和辨別能力。老式教學中,教師只是單純的借助黑板、粉筆、鋼琴等教具來傳授知識,教學內容比較單一、教學形式簡陋、課堂缺乏活力。從而導致學生們喪失了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降低了課堂效率,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有教師運用欣賞樂曲或者辨別琴音等方式來鍛煉學生們的聽覺能力,提高學生們對音樂的欣賞力以及積極性。
除了以上的教學方法外,我國還將奧爾夫教學法與動作教學法,節奏教學法融合到一起。其中動作教學法體現了奧爾夫教學法中的“原本性”,即將動作與旋律,音樂與舞蹈相結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奧爾夫教學法提倡學生用肢體表達音樂的動態美,要求每一位學生以節奏為基礎,跟隨著旋律,帶動身體產生律動,將音樂、動作和舞蹈緊密聯系到一起。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豐富了教學活動,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動力;節奏教學:奧爾夫教學法認為音樂組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音樂起源于節奏。根據這一理論,教師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教學:endprint
1.學生認識節奏,進行模唱訓練:可以用生活中的聲音來進行模唱,例如:流水“嘩啦啦”的聲音、鐘表“嘀嗒”的聲音等。通過教師的指導,使學生們在生活中發現聲音,并且模仿這些聲音的頻率和節奏,這種教學模式會逐步提高學生們的興趣。
2.聽辨節奏,識別節奏型:在教學中,從簡單的節奏型開始,訓練學生的聽辨能力,并且要求學生熟記節奏的名稱和結構,最后通過反復欣賞樂曲片段加深學生對節奏型的記憶力。
3.聽記節奏,加強訓練:聽記節奏是學習音樂的一項基本技能,教學時應教導學生首先記住符干,再通過反復聽辨,確定節奏型,這樣可以節約時間記下節奏中的重要部分。
奧爾夫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早期音樂教育的發展,促進了我國教學理念的更新和突破,促進了教學實踐方面的探索等,但其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中西方文化的沖突明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起源于德國,德國崇尚西方文化,而我國卻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東方文明古國,這就導致了明顯的中西文化差異,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中所提出的被動式教學方式與奧爾夫教學法中提倡的自主性學習理論相悖,類似教唱一類的傳統教學方式成為了發展和運用奧爾夫教學法的主要障礙。
2.學校與教師方面: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師資力量成為我國學前音樂發展停滯不前的一個重要因素。師資力量是學前音樂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今,為了培養學前音樂教育教學的人才,很多院校都開設了學前音樂教育這門專業,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教師缺乏音樂素養。我們在進行學前音樂教育時,不僅要求教師的專業技能過硬,也要將注意力放在對于幼兒音樂感知力和對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上。因此,在傳播奧爾夫教學法時,學校首先應該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加強對師資力量的培訓,鼓勵教師主動將奧爾夫教學法運用到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學校也應該完善教學設備;積極組織音樂教學活動;開展教學評估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們對音樂的感知力、創造力;提高學生們對自主學習的意識。
3.人才培養模式落后:我國受傳統教育思想的禁錮,音樂教育的人才培養方面比較落后。這種音樂教育體系極大程度地壓制了學生自主創新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我國的音樂教育環境和教育設備沒有完善,無法達到德國的教育發展水平。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們應該保留我國傳統教學中優秀的教學模式,仍然要立足于我國的本土文化,進而學習和采納奧爾夫教學法中的精華,找到適合我國教育發展的教學方法。以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們的音樂潛質以及重視學生們的音樂素質教育為主,從而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奧爾夫教學法對中國的學前音樂教育發展有利也有弊,我們應該接受和采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精髓,結合我國本土文化傳統,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間個體發展的差異,開拓出一套真正適用于中國學前音樂教學的教育體系,從而促我國學前兒童的全面發展,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白艷.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2,(32).
[2]陳美如.論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音樂大觀,2014(2).
[3]于麗.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主要特色[J].音樂時空,2015,(05).
[4]王翼如.奧爾夫教學法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的嵌入和實踐.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
作者簡介:
吳嘉玥,女,三峽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
劉洋洋,男,三峽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講師,碩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