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院是一個高風險的健康服務產業,高職護生是我國未來護士的儲備人才,其護理風險認知水平決定了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因此,對高職護生實施系統化的護理風險教育,提高其護理風險認知水平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職護生 護理風險 教育
【基金項目】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立項課題《高職護生護理風險教育體系構建》(課題編號:2012zcj18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2013年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職護生護理風險認知教育模式探索及效果評價》(項目編號:J13WH7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251-01
醫院是一個高風險的健康服務產業,護理服務是醫院醫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療工作的基本保證,但是在護理活動中,護理風險無處不在。高職護生是高職院校為臨床護理工作培養的專業人才,其護理風險認知水平的高低對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對高職護生實施系統化的護理風險教育勢在必行。本文就高職護生在校期間的護理風險教育內容及教育形式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期提高護生的護理風險認知水平及風險應對能力。
1.概念界定
護理風險是指醫院內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具有風險水平高、風險不確定、風險復雜、存在于護理活動各個環節中、風險后果嚴重等特點[1]。
2.護理風險教育現狀
國外對護理風險教育重視較早,某些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風險教育體系。我國的護理風險教育起步較晚,近年來,隨著國內醫療糾紛的增多,我國護理學者開始認識到護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少數醫院已經成立了護理質量與風險管理小組,制定了護理風險管理制度[2],并對在職護理人員進行護理風險相關知識的培訓。較高的護理風險認知水平可以使護理人員及早發現護理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并且提前采取干預措施,從而將風險降到最低,若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的護理風險教育培訓,那么在實習期間將不能規避某些護理風險。
3.根據常見護理風險事件整合護理風險教育內容
護理風險教育應有目的、持續地開展,在其護理生涯的不同階段開展不同形式及內容的培訓。學校階段是護理風險教育的第一站,應重點面向高職護生實習期間及工作初期的護理風險進行系統化教育。
在研究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臨床護理專家進行訪談、問卷調查高職護生實習期間護理風險現狀,梳理了實習期間常見的護理風險事件,如銳器傷、血液傳播疾病暴露、與患者發生護理糾紛或受到心理傷害、給藥錯誤、因操作不當或病情觀察不到位給病人造成傷害、獨立進行侵入性護理操作、呼吸道傳播疾病暴露、皮膚或黏膜等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工作強度突然加大所引起的身體不適、病情解釋不當等。研究小組召開研討會議,根據常見的護理風險事件,整合優化護理風險教育內容,涵蓋了護理風險的概論、護理法律法規、常見職業風險防范策略、護生人文素養及人際溝通等內容。
4.按照職業教育的教學特點確定護理風險教育形式
4.1開展系列專題講座,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觀
護理專業學生從學校進入學校,社會閱歷較淺,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基本停留在打針、發藥的狹隘層面上,受社會輿論導向的影響,認為護士就是行走在醫院的白衣天使,即便有的學生有明確的護理目標,也不能充分認識到護理人員所承擔的責任與風險[3]。因此,學校重視學生護理風險意識的培養。定期召開專題講座,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態度、職業素養,樹立良好的職業理想,并初步具備護理風險意識,為后續的護理風險教育打下基礎。
4.2將護理風險教育與專業課程進行融合、對接
為提高護理風險教育效果,除定期舉辦主題講座外,還應將護理風險教育常態化,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在保證所整合的護理風險教育內容全面實施的前提下,結合臨床上各科室的特點及常見的護理風險事件,將護理風險教育內容拆分到各對應課程中去,以專業課程為載體,以項目或情境任務為導向,根據教育內容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加強護生護理風險認知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如在內科護理教學中重點強化慢性病病人的護理溝通及用藥指導,避免出現給藥錯誤等差錯事故;在外科護理應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強化病情觀察的重要性、手術病人的溝通技巧等,避免因病情觀察不到位延誤治療或因解釋不當引起醫療糾紛;在婦產科護理課程中重點強化孕產婦及新生兒的病情觀察、嚴格核對制度等;在兒科護理的教學中應重點強化如何預防兒童意外事件及準確適用藥物等;在基礎護理課程中,要切實提高基本護理技術操作水平,盡量做到在操作時減輕病人痛苦,同時教會學生節力原則,避免臨床工作強度突然加大引起的腰背痛等不適等,強化嚴格“三查七對”的重要性以及嚴格無菌觀念的培養等;在急危重癥護理教學中強化學生應急能力的培養、言語沖突的防范等。部分內容可在多課程中交叉進行,但又要突出特色,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
4.3實習前進行護理風險教育的強化訓練
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護理風險意識以及自我防范能力后,在實習前開展崗前培訓專題講座、組織學生進行風險病例研討或情景模擬護理風險的預防和處理等,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勢必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護理風險認知水平,提高學生的風險處理能力及規避能力,降低其臨床實習期及工作初期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總之,護理風險存在于護理活動的每一個細微環節,只有從理念上重視、教學中貫穿、實習前強化,實習時防范,才能有效降低護理風險。
參考文獻:
[1]席淑華,王雅芳等.對急診護理操作實施風險管理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121.
[2]劉桂芝,孫黎惠.《護理質量與風險管理》[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8:96-100.
[3]運懷英,孫亞琴.醫療風險意識教育是高等職業護理教育的責任[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2):81-82.
作者簡介:
張偉偉,女,碩士研究生,聊城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