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梅
【摘 要】初中音樂課程的開展對于推行教學改革、進行素質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讓學生在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激發對美的追求,這對于學生素質的提升以及人生的發展都大有裨益。但目前我國初中音樂基礎知識教學教學存在著校方重視程度不夠、教學觀念偏差、教學質量低下等一系列問題,極大地制約了初中音樂教學課程的開展,因此必須正視這一問題,采取正確的應對方法。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基礎知識;教學現狀;應對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232-01
一、初中音樂中基礎知識的教學現狀
(一)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內容偏離。初中生已經步入了青春期,在身體迅速發育的同時,理解力和記憶力也有了質的提升。因此在該階段,音樂教學應側重于教授學生基本的音樂知識,例如五線譜、各種樂器的特點等,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這樣才能達到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音樂課程的開設才有意義。但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初中音樂教學內容單純是教學生唱歌,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知識的講解,這種教學內容和小學音樂教學無異,不能滿足青春期學生的審美需求,使初中音樂教學陷入了重大的誤區。
(二)對音樂基礎知識教學重視不夠音樂。初中音樂課程能夠教授學生基本的音樂知識,并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美的追求,對學生自身的成長發展大有裨益,但對于中考來說確實可有可無的,因此很多學校音樂課程的開設僅僅是為了應付教育部的檢查。缺乏重視的音樂課程面臨兩個困境:第一,音樂基礎知識教學人才稀缺。國內大部分中學的音樂教師只有一兩個,很可能還兼任著其他科目的教學,音樂教學人才極其缺乏,究其原因還是由于學校對音樂教學重視不夠,在人才引進上不肯投入資金。第二,音樂課程被占用。學校對音樂課不重視,自然會致使音樂課程被其他課程占用現象嚴重[1]。某些學校畢業班的升學壓力較大,就取消了音樂課,替換為語數外等重點課程,這種做法不僅影響了音樂課程教學的正常進行,還占用了學生的放松時間,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壓力。
(三)音樂教師教學素質偏低。音樂教師是音樂課程教學中的主角,掌握著教學內容、把控著課堂節奏,可以說一個教師教學素質的高低將直接決定著音樂課程能否順利開展。而我國很大一部分地區初中音樂基礎知識教學都存在著教師教學素質低下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教學理念認識存在誤區:初中音樂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和對音樂美的追求,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單純地進行歌曲教學,矮化了初中音樂課程的意義。
2.教學手段單一:豐富的教學手段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僅僅通過彈奏電子琴的傳統教學模式極大地阻礙了音樂課程的進程,不利于課程改革的進行。
二、初中音樂中基礎知識教學現狀的應對方法
(一)加強音樂課程的重視,強化課程教學地位。學校對于音樂基礎知識教學重視不夠,是誘發目前中學音樂教學種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強學校對音樂課程的重視,提升音樂課程的教學地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課程時間被占用、教師教學素質低下等一系列問題。重視中學音樂教育,首先應當保證音樂課堂不被其他課程占用,學校應當分派專門監督人員,堅決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其次,學校應當投入資金,引進高水平音樂教學教師,給予音樂教師尊重,提升音樂教師的地位,這樣才能有效提升中學音樂教師的教學素質。另外,添置音樂教學設備、提升課堂質量也是重要舉措之一。
(二)改變教學理念,加強基礎知識和音樂鑒賞教學。初中音樂教學的課程目的是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音樂課程的教學目的決定了初中音樂教學不能簡單地進行歌曲教學,初中音樂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觀念,加強對學生對于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并在教授歌曲的同時,激發學生主動欣賞作品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歌曲的同時提升鑒賞能力[2]。
(三)引進現代技術,豐富教學形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豐富的教學形式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基礎知識的興趣,從而帶動整個中學音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一方面,中學音樂教學可以在課程中引進先進的技術,例如在進行貝多芬《命運較交響曲》的鑒賞課程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了解貝多芬的生平以及創作背景,這樣就能讓學生掌握作品中相關的音樂基礎知識,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內涵,從而提升音樂鑒賞能力。另一方面,將樂器引入課堂也不失為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樂器能夠帶給學生不同的音樂感受,琴聲的古典、簫生的悠遠以及重金屬樂器的鏗鏘都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三、結論
初中音樂基礎知識教學中存在問題較多,問題產生的原因也比較復雜。想要提升音樂課程的教學地位,發揮音樂教學對中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需要全體音樂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蘇春婷.音樂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吉林教育,2013,(26):112.
[2]黃鐘闞.關于初中音樂教學現狀與改進措施研究[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201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