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蔚
(大連電子學校,遼寧 大連 116023)
大數據時代危險品物流管理研究
馬蔚
(大連電子學校,遼寧大連116023)
[摘要]危險品物流具有危險性及危害性大、專業性強、操作復雜與社會安全密切的特點。文章通過分析我國危險品物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大數據的特點,以及我國發展智慧物流的目標,提出大數據下危險品物流管理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大數據;危險品;物流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0.045
1引言
2015年8月13日凌晨,一條讓人痛心疾首的信息在朋友圈刷屏:天津港發生大爆炸,騰起巨大的蘑菇云,傷亡不明。隨后,經過媒體的報道,進一步證實了:8月12日晚間11時30分左右,天津濱海新區集裝箱碼頭危化品集裝箱發生爆炸。事故造成44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消防官兵;住院治療520人。然而,天津港大爆炸并非個例。2013年山東青島中石油燃爆事故,2014年中石油大連石化公司儲存罐著火,2015年12月北京6環30噸油罐車起火爆炸等,這一樁樁事件讓人心痛,更應該引起我們的警覺。這種災難是否可以避免?是不是可以找到一種辦法讓我們從源頭就可以估算、預測到未來可能發生的隱患,從而有效避免險情的發生。
2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管理
Gartner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在世界已經快步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機會并將其轉化為競爭力,如何有效地挖掘大數據的價值、實現可用或資產價值,已經成為我們必須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管理,應著眼更高層次,站在領域、行業或企業(或政府部門)全局的高度,將數據視為有價值的信息資源、貫穿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實效的數據管理是大數據應用的前提,包括:①統一的數據管理、形成統一的數據模型和數據標準化體系,可以有效地、根本性地解決系統集成難題;②加強源頭數據治理和數據環境重建(優化)、實現“源頭唯一、標準一致、結構穩定”,有效規避“數出多源”“標準不一”和“結構不合理”等因素的影響,有序消除各類系統間的“信息孤島”現象、提升系統集成品質;③實現數據資產集中化管理,強化和深化信息資源深度開發利用能力。
3危險品進行數據管理的必要性
3.1危險品物流迅猛發展
(1)危險品物流需求快速增長。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危險化學品的生產、運輸和使用每年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加。與近年來化工物流行業整體高速成長態勢相適應,包括危險品物流在內的相關化工物流需求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2)危險品物流企業數量增多,規模逐步擴大。隨著危險品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長,危險品物流企業數量逐年增多,企業規模逐步擴大。大多數危險品物流企業側重于危險品運輸,是原本具備危險品運輸資質的運輸企業、車隊等發展而來。部分危險品物流企業是由原來的危險品倉儲企業進行轉型,部分危險品物流企業是目前國內領先的大型物流企業集團在現有領域上進行擴展的結果。
(3)對外開放力度加大。同現代物流業的對外開放一致,危險品物流業的對外開放力度近年來也進一步加大。荷蘭、日本、美國等國的相關企業也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以占領更多的危險品物流市場。
3.2現階段危險品物流存在的問題
危險貨物作為一種特殊品類,具有很大的危險性,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天津港大爆炸的破壞力之大、影響面之廣、損失之嚴重都足以說明危險品在物流過程中預警的必要性。我國政府和管理部門十分重視危險品物流管理,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范危險品物流運作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規定。這對于規范我國危險品物流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國危險品物流專業人員較少,專業技術水平及運輸設備條件參差不齊,導致危險品物流效率低下并存在嚴重事故隱患。具體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危險品物流網絡規劃不科學,導致物流效率低。我國危險品物流生產企業大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但需求比較分散,導致危險品物流配送路線過長,潛在風險較大。同時由于鐵路運輸能力的限制,道路危險品運輸量大,運輸成本高,運輸風險大,運輸效率低。
(2)協同管理嚴重不足,管理效率低。針對危險品物流行業,公安、交通、質檢、環保、衛生以及工商、稅務、海關等部門都制定了推動本行業發展的有關法規和規定。然而,管理部門太多導致企業左右為難、無所適從,職能交叉導致部門之間的爭利諉過時有發生,相關部門間的協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3)危險品物流標準化與信息化監管能力較差。盡管各級管理部門都出臺了關于危險品物流信息化監管的法規及相關標準,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同時,危險品物流企業信息化監管能力較低,缺乏對危險品生產、倉儲、運輸、搬運全過程的信息化監管,危險品物流全過程信息化監管脫節。
(4)事故應急機制落后,缺少危險品物流應急預警機制。應急管理部門對危險品物流事故處理尚未建立快速反應的有效機制,對危險貨物的危害認識不足,相關防范、救援措施不能及時跟上,往往貽誤施救時機,造成二次事故。
4大數據時代危險品物流管理的對策
我國危險品物流管理部門太多導致企業左右為難、無所適從,職能交叉導致部門之間的爭利諉過時有發生,相關部門間的協同管理不順暢造成低效,歸結原因是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和各地方各自為政,大數據下的危險品物流解決方案一定要多方共舉,各個區域、各級政府部門要進行協作,信息和數據共通共享,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搭建一個云平臺。如此方能更進一步提升安全防護效率,從源頭到運輸再到存儲的過程中,360度無死角的做到萬無一失。
結合危險品物流的自身特點和物流業運作的一般原則,危險品物流需具有安全性、信息化、智能化和嚴格科學的管理等特點。不同于一般物流側重于效率和效益,危險品物流首先考慮的是安全性。信息化和智能化逐漸成為物流管理的重點,以網絡技術搭建的信息平臺允許管理人員對整條供應鏈進行全程監控,實時保證供應鏈的順暢和物品的安全。物流運作的各個部門需要更好的協作與配合,供應鏈需處于嚴格科學的管理之下,確保危險品物流進程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條不紊的進行。
危險品監控中心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它不但負責各平臺的管理控制,還要對所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調查分析,它可以很方便的查看系統運行狀況。包括通訊服務模塊、GPS服務模塊、GIS服務模塊、數據庫服務模塊、視頻監控服務模塊、客戶服務模塊等部分,負責與運輸、存儲監控系統的信息交流,提供GIS人機界面,滿足監控、報警、調度等管理需求。
危險品存儲監控系統是對危險品的存儲過程進行監控管理,在危險品的包裝上貼有一個RFID標簽,這個RFID標簽包含危險品的各種信息,包括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名稱、危險品類別等。確保每件入庫的危險品信息都能被RFID閱讀器獲知,這些信息都會保存到數據庫中,并通過網絡傳輸到監控中心的系統中。
危險品運輸監控系統是對危險品的運輸過程進行監控管理,主要通過車載終端來完成。車載終端包括車輛的RFID標簽、GPS模塊、GPRS模塊、監測終端等部分,終端接收GPS定位信號、車輛狀態檢測信息和車載危險品信息,通過GPRS與監控中心進行雙向數據傳輸,同時響應監控中心的控制指令對終端設備進行控制和監測。
整個監控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危險品從進入倉庫起就被貼上了專有的條碼標簽,危險品的各種信息都存儲在這個標簽中,當危險品需存儲在倉庫中時,通過RFID讀卡器,快速讀取危險品信息,進行分區存儲,并控制存儲的環境條件。危險品的入庫、出庫都需要登記,并對進出倉庫人員進行身份識別、權限判定、行為記錄,并對危險品流向進行登記,防止危險品遺失。當危險品通過運輸車輛進行運輸時,危險品運輸車輛上的車載移動終端,一方面接收GPS定位信號;另一方面接收安裝在危險品運輸車輛上的傳感器信號(如溫度、壓力、濕度等反映物品狀態的關鍵參數)。通過GPRS網絡將這些數據按照一定的協議格式(TCP格式或UDP格式)傳輸到監控中心的具有固定IP地址的監控服務器上,監控服務器上的相關軟件對數據進行解析和分析后再將結果存儲在服務器端的數據庫中,同時將相關客戶的物流信息公布在公司官網的客戶端,客戶可以登錄官網了解自己貨物的物流信息。

系統之間的聯系
在物流領域來看,信息平臺只是技術手段,目標是物流的智能化——不僅僅是流程的自動化,此時的智能是“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隨時把采集的信息通過網絡傳輸到數據中心,或者是指揮的本部,由指揮中心做出判斷,進行實時的調整,這種動態管控和動態地自動選擇,才是大數據時代的智能。以Amazon公司正在使用的Elastic Map Reduce(EMR)大數據處理平臺為例,能夠將大數據進行分布式計算,其工作原理簡單講就是將數據進行分割,然后通過多臺電腦進行分散處理,再將處理的結果統一整合在一起。時下引起物流行業巨大關注的菜鳥網絡物流服務平臺也是迎合了物流的核心需求,使企業非常有效地處理了網絡與流程這兩個物流發展的基本問題。
參考文獻:
[1]徐琛,吳芳,李志成,等.我國道路危險品運輸管理的特點及分析[J].科技風,2008(16):52-53.
[2]曾意.國內危險品物流現狀調查[J].中外物流,2007(4):68-69.
[3]馬里.基于GPS/3G/GIS危險品運輸車輛監控與調度系統的研究和應用[D].杭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1:1-60.
[4]張令勇.基于GPS/GPRS/GIS的危險品車輛在途監控預警技術研究[D].淄博:山東理工大學,2010:1-68.
[5]李俊韜,劉丙午.中外危險品物流管理比較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0(1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