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鳳
丹參酮ⅡA注射液治療老年腦梗死的臨床療效
姚玉鳳
上海市嘉定區江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1803),
摘要:目的觀察丹參酮ⅡA注射液治療老年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應用的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區金沙新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治療的老年腦梗死病人。隨機將病人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病人給予常規治療。研究組病人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丹參酮ⅡA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提供,規格:2 mL/10 mg)60 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250 mL靜脈輸注,每日1次。14 d為1個療程。比較兩組病人療效。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因子-α(TNF-α)變化。結果研究組治療后全血比黏度、血漿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比容及血細胞沉降率(ESR)較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漿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TC、TG、LDL-C較治療前均有顯著下降,HDL-C較治療前有所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病人hs-CRP、IL-6及TNF-α與治療前相比均有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0.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丹參酮ⅡA注射液治療老年腦梗死的療效顯著,安全性好。
關鍵詞:腦梗死;丹參酮ⅡA;血液流變學;血脂;炎癥因子
腦梗死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急性腦梗死后,由于腦部血流循環障礙,腦部組織供養不足,造成急性缺氧,大量乳酸及自由基生成,使腦損傷進一步加重。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近年來,腦梗死在我國的發病率持續上升。腦梗死作為一種老年常見病,其特點是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1],嚴重危害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丹參酮ⅡA注射液具有抗血管緊張素Ⅱ、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的作用。此外,動物實驗[2-4]還證實丹參酮ⅡA注射液可以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炎癥及凋亡基因表達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有保護作用。本研究采用丹參酮ⅡA注射液配合常規用藥治療老年腦梗死,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區金沙新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治療的老年腦梗死病人102例。隨機將病人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1例。研究組男32例,女19例;年齡55歲~72歲(63.7歲±6.3歲);伴有高血壓23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21例。對照組男34例,女17例;年齡54歲~75歲(64.1歲±6.0歲);伴有高血壓20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22例。兩組病人在年齡、性別、病情輕重程度、婚姻情況、收入、職業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102例病人均經頭顱CT檢查確診為腦梗死,并符合第四次全國腦血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5],同時符合以下標準:①年齡55歲~75歲;② 發病1周以內;③排除顱內出血的病人;④首次發病或既往發病未留下后遺癥的再次發病病人;⑤癱瘓肌力≤Ⅳ級;⑥意識清醒或輕度嗜睡能喚醒者;⑦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此次研究的病人。
1.3排除標準①嚴重的心肺功能障礙病人;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病人;③伴有惡性腫瘤病人;④伴有出凝血功能障礙病人;⑤精神或軀體上存在殘疾者;⑥有酒精或藥物濫用病史者;⑦不同意參加本次研究的病人。
1.4治療方法對照組病人給予常規治療。研究組病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丹參酮ⅡA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提供,規格:2 mL/10 mg)6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 mL靜脈輸注,每日1次。14 d為1個療程。兩組病人如有需要,均可使用抗血小板、脫水劑、鈣拮抗劑等治療。此外,本組老年病人一般均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疾病,在治療期間均可使用相應藥物進行治療,但在治療期間兩組病人均不使用抗凝藥及溶栓藥。
1.5觀察指標所有病人均在用藥前及用藥第15天早晨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血液流變學、血脂[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糖、肝功能、炎性指標[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1.6療效評定標準參照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狀態標準進行評分。治療結束后綜合病人的功能改善,即神經功能缺損積分值的降低率及病殘程度,分為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1級~3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左右;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0%以上;死亡。
1.7安全性評估嚴格記錄治療期間的不良事件,治療前后檢測腦部CT或(和)磁共振成像(MRI)、肝腎功能、血常規、凝血功能。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研究組治療后全血比黏度、血漿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比容及血細胞沉降率(ESR)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漿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病人治療后全血比黏度、血漿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比容及血細胞沉降率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s)
2.2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血脂指標變化研究組治療后TC、TG、LDL-C較治療前均有顯著下降,HDL-C較治療前有所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TC、TG、LDL-C及HDL-C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對照組病人治療前后血脂指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變化(±s) mmol/L
2.3兩組病人治療前后炎性指標比較治療后研究組病人hs-CRP、IL-6及TNF-α與治療前相比均有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hs-CRP、IL-6及TNF-α均有降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指標比較(±s)
2.4兩組病人臨床療效比較經過14 d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0.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病人療效比較 例(%)
2.5安全性評價對照組病人3例、研究組病人2例發生梗死后出血,對癥治療后好轉。研究組病人2例靜脈輸注后出現注射血管發紅現象,停藥后自行消失;兩組病人肝功能均未出現異常,提示丹參酮ⅡA注射液治療老年腦梗死病人安全性較好。
3討論
隨著醫療水平的逐漸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范圍、檢查設施及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于老年慢性病、多發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治療及后續康復服務具有經濟、便利、一體化等特點,近幾年來,本衛生服務中心診治了大量的老年腦梗死病人,并取得了良好療效。腦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中醫認為腦梗死屬于“中風”范疇,機制較為復雜,但多因機體陰陽失調,臟腑功能紊亂,導致氣滯血瘀,經脈阻滯而猝發[6]。治療腦梗死首當其沖應該疏通脈絡,促使血液通暢,活血化瘀是治療的根本[7]。腦梗死治療時期很關鍵,在發病的1周內若能給予早期治療可幫助病人,改善血液循環障礙及腦組織缺血缺氧,促進腦功能康復,促進病人康復,減少致殘率。
丹參味苦性寒,歸心、心包、肝經,能活血化瘀,使離經之血及時消散[8]。丹參中主要成分為丹參酮和丹參素,具有擴增血管、改善血液流變學、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量、抑制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抑制缺血區腦組織細胞內鈣超載、減少腦組織含水量等功能[9-10]。丹參酮ⅡA注射液是從藥用丹參中提取的脂溶性成分丹參酮ⅡA經磺化后得到的一種水溶性鈉鹽。經磺化后的丹參酮ⅡA滅菌水溶液水溶性增強,進一步提高了藥物的療效,靜脈輸注后,具有吸收快、顯效快、不良反應小等特點。但丹參酮ⅡA注射液具體通過哪些機制治療腦梗死目前尚不清楚,有動物實驗證實,丹參酮ⅡA可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炎癥、凋亡基因的表達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有保護作用[3]。
現代醫學認為,大面積腦梗死是因顱內大血管梗死而引發,急性期常常出現明顯的腦水腫甚至腦疝,一般2 d~3 d達到高峰[11-12],丹參酮ⅡA注射液能夠減低腦組織含水量。通過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的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比黏度、血漿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比容及ESR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漿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病人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丹參酮ⅡA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病人血液流通狀況。
老年人多伴有動脈粥樣硬化,而現代醫學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是促使腦梗死發生的首要原因。動脈粥樣硬化是血管壁細胞遭受各種有害物質刺激而形成慢性炎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腦血管內皮細胞合成和釋放的炎性細胞因子如hs-CRP、IL-6、TNF-α增強,已有研究表明IL-6、TNF-α的過度表達對腦梗死具有負面作用[13-14],而IL-6可以預測腦梗死[15]。因此丹參酮ⅡA注射液可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炎癥凋亡基因的表達對缺血再灌注組織進行保護。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治療前均有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治療前有所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對照組病人血脂指標雖有下降,但治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相關研究果一致,揭示丹參酮ⅡA注射液確實可以抑制血清中炎癥因子的表達,減輕血管損傷的炎癥反應;減少血管活性物質的形成與釋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及血栓形成。
本研究采用丹參酮ⅡA注射液治療老年腦梗死病人,經過14 d治療后,研究組病人總有效率為90.2%,對照組病人總有效率為70.6%。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丹參酮ⅡA注射液治療老年腦梗死療效顯著,且在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較好。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2):146-153.
[2]樊凱.丹參酮ⅡA磺酸鈉注射液對大鼠肢體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2.
[3]徐松山.丹參對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福州:福建中醫藥大學,2011.
[4]馬小翠.丹參酮ⅡA注射液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防治作用[D].沈陽:中國醫科大學,2008.
[5]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6]孫玉英,鄭新安.丹參酮ⅡA磺酸鈉聯合神經節苷脂治療外傷性腦梗死的療效[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3,26(4):296-298.
[7]劉紅權.論腦梗死的高危因素與中醫證型之相關性[J].遼寧中醫雜志,2008,35(8):1163-1164.
[8]沈琪琦,張之齡.神經節苷脂聯合丹參酮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4(2):145-147.
[9]張璇,張林亭.丹參酮ⅡA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8,21(6):458-459.
[10]胡霞敏,周密妹,胡先敏,等.丹參酮ⅡA預防性給藥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炎癥反應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6,22(4):436-440.
[11]邵志堅,莊大和,王俊松,等.丹參酮ⅡA 聯合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醫生,2014(2):29-31.
[12]張明柱,李春亮,鄭海軍,等.克林澳聯用丹參酮對腦梗死血流變、血脂的影響及療效評價[J].陜西醫學雜志,2007,36(8):963-966.
[13]張清華,崔元孝,劉敬花,等.老年腦梗死病人血清細胞因子含量及其動態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8):2310-2312.
[14]劉尊敬,楊期東,劉運海,等.腦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29(3):326-329.
[15]施惠敏.丁苯酞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的影響[D].蘇州:蘇州大學,2013.
(本文編輯郭懷印)
中圖分類號:R743R289.5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2.028
文章編號:1672-1349(2016)02-0187-04
(收稿日期:2015-06-20)
E-mail:yyf136417305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