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正鑲白旗友誼畜牧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黨員中心戶”: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友誼畜牧業發展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5月,注冊資金160萬元,其中正鑲白旗供銷合作社參股34%。現有總資產526萬元,其中固定資產441萬元,流動資產85萬元,入社成員101戶。在供銷合作社的扶持下,經過近5年的發展,合作社規模化生產初具規模,目前,擁有辦公室120平方米、牧業養殖區66800平方米、畜棚2650平方米、儲草棚1800平方米、牲畜活動場1.5萬平方米,擁有動力機械及配套農機裝備180臺套,規模化草牧場10萬畝,年均存欄良種母畜600只。2015年組織牧戶統一交售育肥羊2萬只、銷售良種種畜、母畜400只,經營性收入達1248萬元,實現利潤186萬元,合作社成為正鑲白旗養良種繁育產業中,成立最早、規模最大、效益最好、帶動力最強的牧業發展合作社。合作社多次受到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表彰獎勵,2015年被錫盟供銷合作社評為“十佳”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稱號。
合作社是全盟“黨員中心戶+協會(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和全旗“綜合服務社+黨員中心戶”示范社。為了讓當地牧民致富,合作社本著“發展和富民雙贏”的經營理念,致力于轉變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提高牧民科學經營水平,在當地牧戶增收、脫貧致富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合作社按照正鑲白旗政府“禁牧不禁養”的總體要求,通過推行舍飼養殖與改善畜群質量相結合生產方式,起到了保護草原生態和增加牧民收入的“雙贏目標”。為了引導牧民改善畜群質量,自2011年開始合作社在養殖基地集中引進了適宜當地發展的良種察哈爾種公羊,通過與本地羊雜交,建立了示范母畜群,所產羔羊比當地傳統羔羊增重10%以上。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示范效應,引領牧戶自覺改良畜群結構。
通過幾年發展,合作社已建立了600只良種畜群,無償向牧戶提供種公羊近400只、幫助社員改良畜群近3萬只,幫助社員年均增收近40萬元,戶均增收3000多元。同時,合作社還在養殖基地建設了4棟標準化育肥棚舍,示范推廣季節性舍飼圈養,帶動社員新建養殖棚舍30多棟,極大地提高了養殖戶抗風險能力,年出欄季節性育肥羊近1萬只,養殖戶育肥養殖收入平均提高5%以上。
目前,合作社已被畜牧部門認定為種公羊繁育基地,所繁育的種公羊除滿足社員牧戶外,還對外出租出售,每只種公羊售價達1800元,成為合作社穩定的收入來源。合作社與社員逐步形成了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利益聯結體,讓當地農牧民致富,合作社聲譽不斷提升、影響力不斷擴大。

為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增強黨組織在牧民群眾中的信服力,提升黨的影響力、凝聚力,在做大做強專業合作社基層經濟服務組織的同時,努力將其打造成黨員管理的支撐點、政策法律的宣傳點、實用技術的培訓點、平安建設的管理點、便民服務的代辦點、帶頭致富的示范點,為周邊牧民及時提供科技、文化、法律等服務,開展政策法律法規宣傳、矛盾糾紛排查、收集民情民意、參與社會公益性服務,定期走訪轄區牧戶,宣傳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及時了解黨員、群眾的愿望和要求。
鑒于正鑲白旗北部戶均草場面積少、草場沙化嚴重、牧民戶均牲畜少,獨自面對大市場、養殖收入不穩定等實際,從2013年開始,在正鑲白旗供銷合作社的主導下,合作社與當地產業化龍頭企業蒙盛肉類有限公司實現了產銷對接,使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體。每年收購季節前期,合作社與龍頭企業按市場價簽訂交售合同并約定利潤返還方式,合作社通過無償向社員牧戶提供優質察哈爾種公羊方式提升牧戶畜群質量,組織社員進行標準化養殖并統一交售。通過與龍頭企業的緊密合作及合作社和內部成員的緊密聯接,實現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把分散養殖牧戶與大市場有機銜接起來,實現了肉羊生產與銷售的對接,形成了優良品種、養殖生產、收購加工、冷藏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和抗御市場變化能力,畜牧業生產成本大幅降低,農牧民收入穩定增加。2013年以來,合作社共組織牧戶集中交售訂單育肥羊2萬只,實現交售額超過1200萬元,獲企業二次返利近30萬元、向社員返利近20萬元,戶均增收2000元。
此外,在平時的工作中,合作社不僅為牧民代辦低保、合作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計生證、涉牧項目資金等事項,還及時收集、發布畜牧業生產、惠牧政策、防災減災、科技教育等各類信息,滿足牧民多方位的信息需求。
2015年,合作社組織走訪轄區牧戶85人次,開展黨員集中學習18次,發布自然災害天氣信息、飼草料、畜產品市場行情、十個全覆蓋惠民工程等信息達200余條。在去冬今春特大雪災面前,組織轄區12戶黨員及牧戶,積極開展了抗災自救行動,共出動機械30多臺次、60余人次,集中清理畜圈20多次,推通道路受阻路段30余次。
在將來,合作社將進一步擴大經營范圍和服務能力,有效發揮引領帶頭示范作用,走出一條“集體自主經營、合作共贏發展”的新路子。同時在全力做好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上,積極配合嘎查“兩委”班子,充分發揮基層經濟組織和黨員中心戶的服務功能,全力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實現“黨建+社建”的互補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