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榮,劉建林,2
(1.商洛學院,陜西商洛726000;2.西安理工大學,陜西西安 710048)
水源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方案研究
張家榮1,劉建林1,2
(1.商洛學院,陜西商洛726000;2.西安理工大學,陜西西安 710048)
摘要在分析水源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重要性的基礎上,從把握水源地現狀,分析水源地環境問題,合理劃分保護區,確定治理規劃內容及規模等方面,提出了水源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步驟,并建立了綜合治理方案。
關鍵詞飲水安全;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生態環境;治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人們對流域水環境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入,飲用水安全、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為我國水源地保護和生態修復指明了新的方向,開啟了新的歷程。水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資源,長期以來,水資源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重視。我國已經開展了水源地的保護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建國以來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保護條例。
西方發達國家水源地經歷了“先開發,后保護”、“先污染,后治理”近200年漫長而艱難的歷程[1-3]。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規模和居住人口不斷增加,對供水的需求也不斷加大。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人類對流域水環境問題認識不斷深入[4-5],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飲水安全狀況堪憂。我國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會問題相當突出,水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飲用水水源保護問題已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同時,建設“綠色水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建設綠色水源不僅可以提高水質,還能達到涵養水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隨著人們對飲水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重視,綠色水源已得到廣泛認同和理解。筆者通過分析水源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治理方案,以期為改善水源地生態安全和人民用水安全提供借鑒。
1水源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性
水土流失、水質污染已成為我國許多流域越來越突出的問題[6-7],水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水源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不容忽視,其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是貫徹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的具體體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飲水安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實施水源地保護工程,正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飲水安全的重要體現和具體踐行。
1.2有利于保證人民群眾飲水安全,改善生態環境現狀通過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措施,能很好地遏制水源地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生態修復,達到提高水質、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1.3是堅持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切實做好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8],是把以人為本真正落到實處的一項緊迫任務。
1.4是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具體體現實施水源地保護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踐行治污新思路的具體體現。
1.5有利于預防自然災害,保證人民安全水源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實施后,可以預防和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保護區的居民搬離后也可免受自然災害的侵襲。
1.6有利于加強和完善當地水源地保護的規章制度,提升水源地管理能力水源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實施可為掌握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區的環境狀況,加強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的建設,建立完善水源地保護的相關規章制度,解決目前水源地周邊的主要環境問題奠定堅實基礎,也為今后其他水源地保護的各項工作提供參考與借鑒。
2水源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步驟
2.1準確把握水源地現狀水源地現狀的準確把握是進行水源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它是具體綜合治理措施的基礎工作,決定著綜合治理的規模、深度及廣度。后續工作建立在準確把握現狀的基礎上。現狀調查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污染、工程活動、社會經濟等方面,對于表現突出的問題,要深入調查其影響程度及范圍。
2.2分析水源地環境問題在現狀了解的基礎上,對非常態現狀進行歸類整理,形成具體問題,并認真分析產生原因,原因要盡可能細化。如水源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可從自然和人為因素進行分析,以確定有針對性的綜合治理措施。
2.3合理的保護區劃分
2.3.1劃分原則。①水量、水質保護并重。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分要做到水量、水質保護并重,在取水量有保證的地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應以保護水源水質為重點。②符合水源地特點。水源保護區劃分的標準和方法應針對水源地的保護特點。③現實性和前瞻性相結合。水源保護區劃分不僅要考慮現狀水源水質和水量的影響因素,還應與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區域的城市發展規劃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要相結合,保護區的劃分不僅要滿足現狀要求,還要考慮未來發展。④保護區劃定后,要切合實際,方便監督管理,根據排污現狀、水源周邊情況、管理實際及經濟社會發展等各種現狀因素,劃定適合地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力求明確簡單,便于主管單位部門及公眾參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的管理和監督。⑤保障飲水衛生和人體健康優先。⑥防止近地區對水源的直接污染,保證在正常情況下取水水質達到規定要求。發生污染水源的突發情況時,有采取緊急補救措施的時間和緩沖地帶。⑦根據水源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劃分的技術指標和簡易、可靠、實用的劃分方法。⑧結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
2.3.2劃分方法。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的要求,為了兼顧經濟發展與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提高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降低污染防治成本,設置了不同要求的3類保護區,即一級、二級和準保護區。一級保護區內水質主要是保證飲用水衛生的要求,二級保護區主要是在正常情況下滿足水質要求,在出現污染飲用水源的突發情況下,保證有足夠的采取緊急措施的時間和緩沖地帶,而準保護區則是為了在保障水源水質的情況下兼顧地方經濟的發展,通過對其提出一定的防護要求來保證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各級保護區的水質保護目標:一級保護區水質保護目標為II類,二級和準保護區水質保護目標為III類。
2.4確定水源地綜合治理規劃主要內容及規模為了實現水源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目標,對于一般水源地綜合治理規劃項目而言,主要規劃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4.1打造綠色水源。綠色水源是在治理水土流失、綠化、美化環境,提高生態質量和環境品位的基礎上,在達到保護水源的同時,保證流域水環境安全、生態安全、景觀協調,以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的穩定持續發展。
2.4.2治理水土流失。由于人為因素致使水源地植被覆蓋率不斷降低,水土流失已經越來越嚴重地影響到農業發展,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農業減產,土地面積不斷縮減,水土流失加劇。
2.4.3進行生態修復。人們的環境保護觀念淡薄,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致使水源地保護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綜合治理的重點之一就是進行生態修復,治理水土流失,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圖1 水源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措施Fig.1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ater source area
2.4.4生態移民搬遷。生活生產污水任意排放,化肥農藥在降水或灌溉過程中,通過農田地表徑流、農田排水和地下滲漏進入水體,引起水質污染。保護區內人口可以全部搬遷,移民安置后可更好地進行其他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從而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緩解保護區污染,確保生態自我修復戰略措施順利進行。
2.4.5污染源治理。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就是改善河流水質[9],實現飲水安全。綜合治理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提高環保意識,保護自然環境,進行生態修復,減少自然污染;二是減少人為污染,如減少人為活動,實現污水零排放等。
2.5編制水源地綜合治理規劃方案綜合治理強調多種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以實現水源地綜合治理的總體目標。
3綜合治理方案
為了實現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防治水土流失,須對水源地實施綜合治理,以促進水源地生態系統的恢復。
綜合治理方案應建立在充分了解水源地現狀與環境質量現狀的基礎上,分析水源地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提出綜合治理方案,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式保障水源地水質、水量,以實施環境整治、生態修復為重點,對水源地保護區實施分區保護,對環境問題采取綜合治理。常用水源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方案見圖1。
4結論
飲用水安全問題是關系到人民身心健康的大事,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與自然和諧以及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水源地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10],雖有統一的治理步驟,但尚無統一的治理方案及措施,既要考慮各項措施自身的有效性,又要考慮各項治理措施之間的相互影響,更重要的是要根據各水源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規劃[9]。
參考文獻
[1] 范金林.發展中地區流域污染綜合治理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
[2] 張璐.發達國家生態發展道路的比較與透視[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11(3):1-6.
[3] 葉亞妮,施宏偉.國外流域水資源管理模式演進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1-16.
[4] 張慧.滇池流域綜合治理對水質的影響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4.
[5] 何強.基于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水污染控制規劃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1.
[6] 趙愛軍.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5.
[7] 張翔鵬.中國流域綜合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
[8] 復旦大學城市生態規劃與設計研究中心,上海市水利管理處.上海市河道生態整治實施導則[A].2006
[9] 翁乃蔚.流域綜合治理方法及效果分析[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4(10):19-20.
[10] 熊華.論山區流域綜合治理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S1):68-69.
Study 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Scheme of Water Source Eco-environment
ZHANG Jia-rong1, LIU Jian-lin1,2
(1.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2.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48)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water source eco-environment, from aspects of grasping the status of water source, analyz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ationally dividing protection area,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and scale of governance, steps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were proposed, and the scheme was established.
Key words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Engineering measures; Eco-environment; Governance
基金項目商洛市科技局科研計劃項目(SK2015-33);洛南縣“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編制項目(LN- SSWSLFZGHBZ-HT)。
作者簡介張家榮(1982- ),男,陜西商洛人,講師,碩士,從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21
中圖分類號S 18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11-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