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公共衛生,是以政府為導向,以預防醫學科學為基礎,以群眾為對象,目標在于公眾健康和社會的最終發展。
預防醫學代表著現代醫學未來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預防醫學是當代中國最緊迫的任務,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社會遭受到重大疾病和災荒,新發和再發傳染病的不斷威脅,慢性病負擔的日益加重,環境對健康的影響,社會區域發展的不平衡等因素,使推進中國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愈益迫切。
西方國家的公共衛生事業源于工業革命,在中國則起步于近代。海歸是公共衛生近代化的重要力量。作為中西文化的橋梁,他們在傳播國外先進預防醫學理念、引領前沿科研發展、應對防治公共衛生事件、健全踐行衛生制度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是當代中國公共衛生事業舉足輕重的生力軍。從事公共衛生研究的海歸中,大部分都登上了預防醫學的寶塔之巔,成為流行病學、微生物學、傳染病學、病毒學、免疫學等領域的佼佼者,從而成為中國公共衛生的重要奠基者。
推動全球衛生科研發展,積極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對嚴重威脅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重大事件,海歸積極推動建立全國疾病監測系統,加強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的防控工作,查明重大傳染病的流行病學規律和發展趨勢,研制我國疾病診斷試劑,建立疾病檢測、分子流行病學和耐藥監測的實驗室網絡;制定國家中長期規劃、技術策略和診斷標準;研究針對中國人民健康的新發傳染病,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學和干預措施,探索埃博拉病毒流行規律與入侵機制,為應對埃博拉病毒疫情及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帶領首批移動實驗室檢測隊伍出征塞拉利昂,應對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開展流行病學隊列研究項目,致力于探索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治模式;推廣營養膳食健康,推動婦幼衛生保健,并研究環境污染、職業因素、輻射危害的干預措施,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公共衛生問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學證據,等等。這些工作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維護國家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次公共衛生重大突發事件,莫過于2003年的“非典”危機。從危機的突然爆發到最終解除,都從最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衛生事業對于人類健康進步、社會經濟發展、國家政治及宏觀經濟穩定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貢獻。
也是從“非典”開始,讓我們把公共衛生和留學生這兩個元素聯系得如此緊密。那段時間,數十萬尚在海外的中國留學人員與華人專家的智慧和資源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海外學人同此涼熱,倡議聲援,建言獻策,捐款捐物,參與科研攻關和臨床治療……他們沒讓國人失望,在危機面前,表現出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精神境界。“非典”這塊試金石,試出了海歸的心態、能力,甚至是缺陷和不足。無論如何,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里,海歸的責任越來越舉足輕重。
建設全國疾病防控體系,培養優秀專業人才隊伍。在中國公共衛生薄弱的初期,近代海歸篳路藍縷、不懈努力,為建立全國疾病防控體系立下了不朽功勛。實施和組建國家、省、市、縣、社區5個層次的疾病防控機構,形成了一個多部門協作的中國公共衛生聯盟,共同開展疾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生技術管理和服務工作,把西方先進的公共衛生理論與實踐介紹到中國,并在中國大地實現本土化。
此外,海歸專家學者也是預防醫學學科的帶頭人,是中國公共衛生研究生教育項目的倡導者和最早實踐者,始終參與和關注人才培養,提升公共衛生實踐教學水平,加強培育國際衛生人才,組建國際衛生志愿隊,打造一流的疾控專業人員隊伍。
這里不得不提到兩位先驅的名字:伍連德和何觀清。
曾留學英國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的伍連德,是中國防疫、檢疫事業的先驅和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知識廣博、敏于觀察,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組織才能,在防疫、檢疫、興辦醫院、醫學教育和對外交流等諸多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并發起創建中華醫學會。
中國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的先驅和奠基人之一何觀清,早年畢業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他為中國醫學和公共衛生事業、為中國流行病學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何觀清眼中,自己的責任不僅是研究流行病學,也包括教書育人。他在醫學和公共衛生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60年,其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永遠是值得后人借鑒和繼承的寶貴財富。在當今的中國公共衛生領域,不知有多少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都是經他手澆灌過的芬芳桃李。
實施公共衛生科研項目,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在科技部的“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中科院的“百人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的公共衛生領域,海歸專家學者占了半數以上。如果說海歸是我國公共衛生事業近代化的重要奠基者,那么這一群體建立的科研機構所取得的科研成就在中國當代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也具有劃時代意義,其科學研究成果受到國際權威機構和專家的贊譽。他們還創辦公共衛生專業刊物,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積極投身科研開發,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合作,引入全球新技術、新思想和先進管理經驗,提升中國疾病防控的核心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如今,“非典”已過去十幾年,公共衛生領域的翹楚中,積聚了越來越厚的留學履歷。當然,我們的公共衛生并未因“非典”的遠去而高枕無憂。人類社會在不斷發展,很多傳染病、慢性病問題還在解決之中,各種新生突發疾病、各類環境問題又接踵而至。這是關系到民生的大問題,是需要更多人擔負起的社會責任。在這個海歸已經不再時髦的年代,其擔負的責任卻愈發重大而艱巨。國內外多年的歷練,讓他們有了更多攻堅克難、挑戰權威、承擔責任的能力和底氣。在普通民眾眼里,公共衛生領域的很多工作是帶有一定危險性的,這也為他們的這份責任增添了一份崇高和敬意,但就像中科院院士、傳染病研究專家高福所說,這就是我們的工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