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云計算、圖像識別技術、圖像捕捉技術為中小企業財務軟件系統的重新構建提供了基礎,也使中小企業財務信息系統的構建成為可能。文章對我國中小企業財務軟件的重構設想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小企業;云計算;財務軟件
在告別三十年的高速增長后,企業需要從粗放型的管理轉換為精細化的管理,財務信息作為精細化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成為決定企業生存狀況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現有的財務軟件的應用情況如何,直接決定著財務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在各大集團公司依靠自身能力開發符合自身需求的財務信息系統的同時,需要有一個虛擬的財務共享中心來滿足中小企業的財務信息需求。而這個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需要有財務軟件的支撐,現有的軟件因存在各種問題,無法滿足這個需求。
一、我國中小企業財務軟件的現有問題
在我國,“會計”由來已久,但是“復式記賬”是由西方國家傳入的,其最早起源于地中海流域,在20世紀90年代才被我國正式確立為記賬基礎。
我國的所有財務人員在這樣的歷史情況下,接受經過一定改良的“復式記賬”專業知識培訓,也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會計記賬過程,即在業務發生后:第一步,整理原始單據,根據原始單據編制會計分錄;第二步,根據編制好的會計分錄計入相應會計賬戶,形成明細賬;第三步,形成科目余額匯總表,分類匯總總賬登記;第四步,在此基礎上形成財務報表。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過程中,我國提出會計電算化的要求,目前的會計電算化是要求財務人員可以操作現有的比較流行的財務軟件系統,現有的財務軟件系統主要是金蝶軟件和用友軟件,無論是哪個信息系統生產商,其財務信息系統的整體邏輯與我們所培養的財務人員的會計記賬過程是一致的,即錄入會計分錄→形成明細賬→分類匯總為總賬→形成財務報表。
這二者之間可以說是財務信息系統是將手工記賬的流程進行了電子化,但是也僅僅是進行了電子化,并未進行財務核算流程的流程再造。現有的記賬流程,在手工記賬的情況下,是為了保證每筆業務可以無差錯地記錄到借貸雙方,避免報表出錯,而在財務信息系統可自動運算的情況下,不做任何改變的照本宣科,雖然保證了上述的要求,但是也有了割裂業務與財務核算的缺點。
二、我國中小企業財務軟件應用中的問題
(一)財務信息時效性不足
原始單據傳遞過程長,使得財務數據的時效性消失,因時效性原因無法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對中小企業來說,特別是創業的初期,多數選擇使用中介機構代理記賬,而在將原始單據整理傳遞給中介機構時,經濟業務已經早結束了,甚至已經有相同的經濟業務發生,在此情況下,財務數據只有簡單的記錄功能,無法體現其時效性。
(二)財務信息可靠性不足
在數據整理過程中,存在不能反映業務實質的情況,特別是在企業成立的初期,多數企業會采用第三方進行代理記賬,而第三方機構因對公司業務的介入程度有限,對單據的業務實質的了解較少,會出現無法準確記錄業務實質的情況。比如說企業員工加班的餐費,按實際情況應該記入差旅費-餐費,但第三方機構多數情況只是根據單據本身記入招待費。
(三)財務信息可比性不足
將業務單據轉換成會計語言時,有較大的隨意性,同性質的一筆開支,去年與本年可能會記入不同的賬戶。特別是使用代理記賬時,因沒有專有的財務人員記賬,不同財務人員記一家企業的賬目,難免出現各個人理解不一致的情況,造成同一性質的業務記入不同的科目。
三、財務軟件重構的設想
在我國,會計準則已經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可考慮以趨同的準則設計財務信息系統,而每個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設置自己的企業規則,同時考慮財務可以及時反映業務的變動情況,將財務軟件更多地與業務結合。
(一)財務軟件重構后的流程
業務發生→單據掃描(或使用電子票據)傳入財務軟件系統→財務人員確認分類→形成明細賬→生成賬目匯總及財務報表。
(二)重構的財務軟件的具體設想
1.以業務發生為基礎。即在業務發生時,可以通過財務軟件進行操作,例如:發生銷售時,可以通過銷售模塊開具發票,此功能可以通過與稅務當局的系統對接實現。在開具完畢后,數據自動分類至應收賬款賬號和營業收入賬戶。
2.弱化現有的通過借貸分錄方式進行的賬戶處理,使用直接將業務與賬戶勾稽的方式進行處理。例如:將銀行對賬單可以直接導入財務軟件,所導入的銀行對賬單信息直接體現在銀行存款明細賬中,而財務人員的工作是找到每一筆銀行往來所對應的賬戶,即使用“T”型賬直接記賬,而無須將此表現為借貸分錄的界面。
3.減少人工錄入。對取得的紙質票據進行掃描,利用圖像識別及捕捉技術達到票據信息的提取,而經辦人只需錄入所辦事項即可,票據上所包含的其他信息如日期、金額、發票類型等均可以被提取成表格式的信息。
4.在保證通用性的基礎上,給出更多的可選擇的個性化設置。比如在銷售模塊,如通用的賬戶設定是分配到應收賬款和營業收入,但是對營業收入下的各個明細可以由各公司自己進行勾稽。比如發票是服務費-A,那該類發票對應的影視營業收入-A服務;如發票開出的是設計費,可對應營業收入-設計費。在這里面,營業收入是對應發票的,具體什么類型發票對應哪類收入,可以企業自己設定。
5.財務報表設置更人性化。生成的財務報表,除了三張主表外,還應該已設置好常用的分析用報表,比如賬齡分析表、收入的增長情況表,這種可以參考美國常用財務軟件的Report功能,在這個系統中利潤表如果不做特殊選擇,可出正常利潤表,同時其存在很多可選項,如按地區、按月度從1月到12月、按年度,在按月度、年度時,還可以選擇以增長百分比的形式表現,將此類數據以圖的形式體現,如柱形圖、折線圖、餅形圖等。
四、進行財務軟件重構的可行性
在我國,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單從就業人員的增長來說,最近10年的增長率遠超各大型企業,私營企業城鎮就業人員2014年為9857萬,比2013年的8242萬增長約19.59%,而過去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約11.16%。國有企業城鎮就業人員在過去10年幾乎沒有增長,中小企業在就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創業的背景下,中小企業將越來越多,并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其對財務的專業服務會有更多的需求,為滿足該需求,既需要財務專業人員,也需要一個可以滿足該類需求的財務軟件。
(一)理論上的可行性
對于會計的認識,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理論,而在近幾年出版的書中,已提出“在國內就會計本質而言,較為共識的觀點是管理活動論與信息系統論,并有將二者結合的趨勢”(出自《會計學原理》),說明現有的側重財務核算性質的軟件應用已經需要根據時代需要進行重構和升級。
關于會計軟件的定義:“是指企業使用的,專門用于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的計算機軟件、軟件系統或功能模塊。”(出自《初級電算化》)在以往的財務軟件中,重點是在會計核算功能上,財務管理的功能并沒有得到同步的重視,即使軟件系統中有涉及,更多的也是由大型企業使用,而且很多報表功能仍是需要財務人員進行設計并進行編制勾稽關系。
在如何進行重構和升級上來說,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深入業務端,形成財務核算與財務管理同業務環節相融合的一套系統。鑒于我國會計準則已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而準則是一種原則性的標準,并非一種硬性的規定,則可給予軟件開發更多的發揮空間。只需考慮通用的情況,對于個性化的規則類信息,均可以作為企業初始化設置時進行設置。
(二)現實中的可行性
1.稅務系統的可對接性。我國“營改增”已經推行到各行各業,不難發現,在未來,我國會實現全面增值稅。而增值稅開票系統是可以與企業財務系統進行對接的,目前各大型企業均有使用與稅務系統進行對接的接口軟件,以便于將稅務信息傳遞到財務軟件中。
2.電子發票的合法性。《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中提出,2016年將全面推行電子發票。而在此之前,京東商城已經開始使用電子發票,上海地區也已經開始使用。電子發票的推行將加快原始單據的傳遞,提高財務信息的及時性。
3.創業者素養。新時代進行創業的多為80后、90后,這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一代人,整體素養已經與20世紀90年代下海創業的人有較大不同,這代人會更快地接受新事物,對科技產品可以更好地使用,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從個人技能上,均具備操作科技軟件的能力。
4.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經濟增長的增速在放緩,國家公布的GDP數據和PMI數據均在昭示著這一點。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進行高質量的增長,生存下去,是每個企業都需要思考的,而財務信息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
5.云端產品價格。人們視野中的云端產品,無論云端存儲還是云端服務器,其租賃價格是低于傳統服務器的租賃價格的,同時云端服務器的靈活性及拓展性又遠高于傳統服務器。又因其經濟性的存在,在創業初期,是一個極好的選擇。
(三)技術層面上的可行性
1.云計算。云計算已經開始應用在我們實際的生活中,如云盤、云服務器,而現在各大軟件供應商均有云端軟件服務的產品推出,無論國外還是國內。
2.圖像識別與提取。圖像識別與提取技術已經開始被應用,淘寶網支持圖片上傳,通過圖片尋找類似產品;美國的一款APP Expensify,可以將單據上的信息轉化到電子表格中。
圖像識別技術和捕捉計算可以廣泛應用到數據的收集,既可以減少手工錄入的錯誤率,也可以減少數據填報的時間損耗,提高財務信息的時效性。
五、結論
根據可行性分析,不難看出,財務軟件系統進行重構更新是一種新趨勢。當然,如果進行實際開發,類似推翻了現有的財務系統邏輯,耗費的人力物力巨大,軟件開發公司是否會做這樣一個重構尚未可知,而中小企業也不具備開發的能力。在實際開發中會有更多的現在不能預見的困難出現,如果要完成財務軟件系統的重構,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張蕊.會計學原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2](美)Anthony R.N.,(美)Hawkins D.E.,(美)Merchant K.A,張永翼,李曉梅.會計學:教程與案例(原書第13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3]張瑞君.企業集團財務管控(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4]龔健智,龔健虎.初級會計電算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
[5]黃培.中小企業離會計信息化有多遠?[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0(3).
作者簡介:葛雪華(1982-),女,河南許昌人,就職于北京盛諾一家醫院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財務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