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會計電算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會計電算化已成為新時期會計賬務處理工作的主要工具。盡管我國會計電算化在當前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中小企業因財務工作本身存在的特點,在實力和管理上與大公司相比相對弱,從而導致應用問題的出現。文章就當前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所面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措施,這將對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工作有影響,也對我國整個會計行業的電算化有所啟發。
【關鍵詞】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會計賬務處理;財務工作
當今世界各國都努力迎接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的發展與應用因其擁有高效、安全、方便的特點受時代所青睞,尤其是在企業的發展壯大和更新改造中,扮演著革命者的身份,從實質和形式上調整著會計賬務處理的應用、會計管理的方式,更是深刻影響著會計的整個監督體系。在電算化的應用上,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我國大型企業為代表的成熟應用,這類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從過去的手工記賬核算向會計電算化的轉變;另一類則是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非成熟應用,由于中小企業在資金實力和規模上相對于大企業較弱小,導致企業在會計的各方面都要落后,如企業管理層和會計人員觀念落后、實際操作中沒有健全的制度體系讓操作人員可依、企業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就職人員的培訓等一系列困難。然而在我國中小企業占全部企業數量的98%以上,掌握中國經濟的命脈還得靠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未來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的穩定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對中小企業在會計核算中的重要環節——會計電算化所出現的問題,我們唯獨只有認真地分析、思考、提議、解決,才能促進其新的發展與繁榮,開啟電算化的新時代。
一、會計電算化基本介紹
(一)會計電算化的含義
會計電算化,主要是依靠電子計算機為主體,在會計工作中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服務功能去幫助財會人員解決會計賬務處理與會計管理的相關工作內容,是一個應用電子計算機實現的會計信息系統。具體而言,就是利用財務軟件,替代手工記賬和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它的應用和手工記賬的程序思路是一致的,而它的處理是更智能和快捷地完成整個會計工作過程,充分展現了自動化的會計信息處理方式,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即落后的生產方式向先進方式的轉變??v觀會計發展歷史可發現,會計電算化是史無前例的突破。它的產生、應用與發展不僅在當下改變了社會手工記賬的局面,更新了企業管理理念,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而且還為會計在未來發展道路上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二)會計電算化的特點
會計電算化相比傳統的手工記賬有如下特點:第一,及時性與準確性。會計信息錄入后,系統會及時生成憑證和后期的報表,而且各個程序都是按照會計準則進行,避免了會計人員因粗心等一系列原因造成會計上的錯誤;第二,集中化與自動化。整合了各方面的會計信息,自動地按著初始設定的程序進行,節省了人力的花費,體現了其自動化的特點;第三,規?;c標準化??梢蕴幚泶罅糠彪s的會計信息,而且都是符合現行會計準則標準。
(三)會計電算化的意義
就其特點和性質可得出:第一,提升了會計信息處理的實效性和精確性,從而提高了會計核算的能力,減輕了財會相關人員在日常賬務處理和管理中的工作量;第二,優化了中小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結構,使各方資源能得到有效利用,之前的財務會計事后管理工作也開始向事先預測和事中控制轉變;第三,推動了中小企業會計內容、形式、管理的創新及其企業各層人員觀念的更新,從而整體上促進會計行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二、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層領導對會計電算化應用的認識存在落后和不足
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中相關人員對會計電算化認識不充分,仍然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和落后。突出表現為中小企業的領導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不充分,思維觀念上還未認識到電算化的意義和重要性,因為許多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大多是過去一些成功的且具有豐富的企業經營經歷的人士擔任,由于受過去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時代影響,導致思想循化。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短時間內還無法跟上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導致對會計電算化的應用并不看好,反而認為沒有會計人員手工記賬實在和可靠。
因此,有些企業管理者僅僅把會計電算化認為是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個終極目標,現在只能看其進一步發展情況,并不能依靠和加以利用。
(二)手工記賬向會計電算化轉變和銜接的阻力
中小企業由于資金、管理、人員規模等方面實力弱小,突然從手工記賬向電算化轉變,將帶來企業內部的一系列問題,包括企業各項資源的整合,人員的調動,設施設備的購買,硬件和軟件的應用,會計人員電算化培訓,管理者、會計人員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形式轉變等。這將會觸及到財會人員改變他們之前習慣和適應的工作環境,要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規律。
會計人員在心理上可能會因難以勝任或調動工作崗位而感到惶恐,對新工作培訓上和學習上困難而不滿;管理者害怕自己在會計管理的權威上受損或會計信息秘密暴露,而一直不敢進行改革;企業由于資金缺乏、融資困難、規模和競爭力弱等問題,而沒有實力進行內部設備更新和資源整合(主要為人力資源的整合、崗位變動、調減人員的福利、人員繼續教育和培訓等)開展。因此,中小企業要實行手工記賬向會計電算化轉變發展,要克服各方面的銜接阻力。
(三)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素質偏低
由于電算化是科技和信息飛速發展的結果,很多人并不具備會計電算化操作的能力,無法滿足信息時代要求?,F今在中小企業電算化中,操作人員大多是過去手工記賬人員擔任,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就上崗操作,在很多流程中都存在著模糊狀態,許多難懂的程序都是瞎混過去,根本就不知道采用的原理和目的,自然在后期操作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無法解釋問題,有時候甚至系統崩潰,企業的整個期間的會計信息很可能丟失。可見這類素質較低的會計人員是不能勝任會計電算化工作的。
因此,中小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后,在外部政策、財務軟件系統穩定的前提下,會計電算化最終帶來的成效如何就要看會計人員的素養高低了。只有企業把自身的軟實力水平提高,才能適應當前硬實力的需求;只有充分匹配軟硬實力,才能發揮資源所帶來的最大受益效應。
(四)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就我國的會計電算化發展的形式和歷史來看,由于我國會計電算化的起步時間相對于國外較晚,發展時間還不長,形式單一,片面地只用到了記賬模塊、報表模塊、工資模塊,無論是在形式和質量上都有所滯后,因此,中小企業并沒有發揮出會計電算化的最大優勢,只局限在某些板塊,原因是沒有建立一項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和完善的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正因為沒有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導致電算化在實施中受阻,逐漸淡化,最后甚至退出會計人員的學習和應用。
例如,一些中小企業的系統管理員、系統維護員為同一人擔任(同一人擔任將不符合會計內部控制的管理原則),由此可看出崗位設置不完善,人員管理方面存在著崗位職責不明確的現象;在電算化軟件應用管理方面沒有嚴格的操作流程,在人員聘用制度上沒有詳細的規定,這將致使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和取得合格證就可上崗操作,上崗后各方面的條件沒有做出具體規定和權限限制,監督體系不健全,可能出現個人擅自調用和復制會計信息的現象。
制度的不完善不僅體現在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上,會計行業和政府層面的制度完善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財政部、會計行業、會計協會及相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電算化的制度和法規還遠遠不夠,意味著中小企業可以遵照的制度甚是缺乏,經過頒布制度的演變(1994年財政部發布《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1989年財政部發布的《會計核算軟件管理的幾項規定(試行)》予以廢止;2013年12月6日,財政部印發《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廢止1994年6月30日財政部發布的《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最終,只有相對較完善的《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得以保留并應用。由此可見,我國在電算化上的制度并不全面,沒有對現行的企業在各方面進行詳細的規定和約束,這直接導致企業在開展電算化時秩序操作混亂,無法得以發展和深化。
三、解決中小企業電算化應用問題的對策
在未來的會計行業中,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是今后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當下中小企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唯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才能掃清會計電算化前進發展的障礙,使得會計電算化領域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壯大。
(一)提高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和理解
會計電算化是會計領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類智慧和實踐經歷創造出的成果,充分展現了社會由落后向先進的進化過程,符合新時期社會信息時代發展的需要,它的出現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志。因此,中小企業管理者和財會人員應該重新認識電算化,看到其優勢和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充分對其加以利用,將其作為企業管理中的必備工具。同時,通過電算化的應用去挖掘企業的未開發領域,帶動企業向標準化、現代化發展。
具體來講,物資上的更新改造和思想上的與時俱進是中小企業實現成熟應用電算化途中的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對比二者分析,思想觀念的同步更為重要。企業領導階層要有強有力的支持,領導者的支持和關心是順利開展實現電算化的最重要因素,他的決定是開展電算化的第一步。
(二)兼顧好各方利益減少轉變的阻力
從手工記賬向會計電算化轉變的過程中,將面對許多的利益調整和資源整合。所以,要想順利地完成轉變和完善電算化,就要解決這二者轉變之間的一系列阻力,進而更好地銜接,使其平穩地過渡到電算化。
具體措施主要從企業、管理者、財會人員三方面進行著力調整:第一,由于會計電算化需要購買設施設備、硬件軟件、人力等,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而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實力弱、融資難,所以這就需要中小企業長遠地規劃制定好本企業的發展戰略,采用合理的銀行信貸政策,尋找最佳融資途徑,規劃好企業內部資金的應用;第二,管理者要統籌各項資源,充分利用資源,提高企業管理能力和執行力度。合理地制定人員崗位的調配制度,對上崗的人員實行崗前培訓,合格后上崗,對于辭退的人員做好相關的福利、再就業培訓政策;第三,會計相關人員要做好相應的心理和思想準備,采用正確的方式對待社會的變革,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知識理論水平,進而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三)加強財會人員的素質提升
調查數據顯示,74.3%的中小企業在崗前培訓工作上并不重視,他們認為會計軟件操作對于多年任職的財會人員來說并不難,即使出現有不明白的地方,在短時間內也能摸索出來。他們真正關心的是財務軟件硬件和軟件的價格、安裝成本、后期帶來的效益和維護費用等。面對這樣的傾向,企業應重新判定,著力“兩手齊抓”,在擁有了硬實力的同時,還必須依靠軟實力去支撐。
中小企業的培訓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離崗培訓、在崗培訓和進修培訓。培訓的目的主要是:一方面增強會計人員的職業技能和素養,在工作中能更好地發揮人力資源和電算化優勢,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重新整頓企業,優化資源配置結構;另一方面消除了會計人員在電算化上產生不能勝任工作的陰影,增強他們的積極性和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奉獻于企業。
(四)完善中小企業電算化的管理制度
會計電算化的管理制度完善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主要表現在政府層面和企業內部層面上。政府層面上,財政部、會計協會、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領軍人物應該提議和制定一套完整的會計電算化制度,制度要深入電算化管理和秩序調整中,這套完整的系統要為中小企業電算化實現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從而為中小企業電算化應用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企業內部層面上,應該按照國家現行的準則和規定,制定本企業電算化的具體管理制度,有正確的操作程序、嚴格的監督體系,不進行違規操作和“擦邊球”操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提高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減少轉變的阻力,加強財會人員的素質提升,完善管理制度,是實現會計電算化道路上務必最先解決的主要問題。當然,在其他方面也會對電算化的實施有所影響,如軟件的運行是否穩定、業務模塊的內容是否與本企業相關、操作難易程度的大小等。只有在電算化各方面的完善才能真正發揮電算化在新時期的管理效益,呈現出其優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高級會計實務[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王淑.關于會計電算化相關問題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0,(14).
[3]高建立,郜秀菊,孫志波.小型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開展緩慢的原因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2006,(9).
作者簡介:楊云蘭(1994-),女,四川蓬安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