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剛
摘 要: 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直接交易是近年來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重點課題之一,山西省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直接交易推進迅速。面對日趨激烈的大用戶直接交易競爭市場,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尋求電量與收益的共贏是每個發電企業需要研究的課題。在這種背景下,本文就國家范圍內及山西省內大用戶直接交易發展歷程,及現階段山西省大用戶直接交易開展中的問題和發電企業應對策略展開論述。以為山西省電力行業的發展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發電企業 大用戶 體制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F40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072-02
大用戶直接交易是指電力大用戶通過市場化手段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的行為。包括兩方面內容:1.電力用戶自主選擇從發電企業購買電力,或從其他售電企業購買電力。2.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的交易價格通過自主協商或競價等市場方式形成。
一、開展大用戶直接交易的意義
1.有利于多個市場主體的形成,建立競爭機制
增加競爭市場中的買方主體,構建多買方對多賣方的競爭市場格局。
直接打通發電企業與用戶企業的直接聯系,促進上下游產業銜接。
通過雙邊協商交易、集中競價交易等多種交易模式,增加市場競爭有效性,促進競爭性電力市場建設。
2.有利于促進合理價格機制的形成
有利于促進獨立的輸配電價制度的形成,合理明晰輸配電價格。
有利于電力用戶對市場價格信號作出正確響應,形成以買賣雙方自由意愿為基礎的市場定價機制,增強市場供需對價格的引導性作用。
自動化解上下游產業的價格矛盾,包括困擾多年的煤電矛盾。
有利于推進交叉補貼問題的合理解決。
3.有利于提高發電、用戶企業的效率
促進大用戶直接面對市場競爭的壓力,引導用戶合理調節生產,提高能效。
促進發電企業降低發電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促進電網經營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4.有利于電力市場的開放和電力新體制的形成
通過電力市場格局,帶動配套的容量市場、調頻調峰及實時平衡市場形成。
進一步理清政府、企業、市場之間的關系:企業自主決策,電網進行輸配電服務,政府履行監管職能。
充分發揮市場供需調節、引導投資、配置資源的作用。
二、國內大用戶直接交易發展歷程
●電力體制改革前: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電力需求持續不旺,電力供應相對過剩。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出現下降。部分發電企業虧損嚴重。在此形勢下,一些獨立發電企業提出由發電廠向電力大用戶直供電。一些高耗能的大用戶紛紛要求建自備電廠或由大型發電企業直供電力。
國家在湖北宜昌、四川、河南等地相繼開展了直供電的試點工作。
●電力體制改革后:
--2002年4月,國務院印發了國發5號文 《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明確指出: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發電企業向較高電壓等級或較大用電量的用戶和配電網直接供電的試點工作,改變電網企業獨家購買電力的格局。直供電量的價格由發電企業與用戶協商確定,并執行國家規定的輸配電價。
--2004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電監會推出指導大用戶直購電試點的17號文《電力用戶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試點暫行辦法》。
--2005年3月8日,吉林省開展直接交易試點工作。標志著全國大用戶直購電試點正式啟動。
--2006年11月,廣東省臺山開展直接交易試點工作。標志著我國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2007年4月,電力體制改革工作小組下發《關于“十一五”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2008年10月,國家電監會以《關于推進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建設意見的函》復函自治區政府,原則同意《內蒙古電網電力多邊交易市場方案》。
--2009年2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家電監會、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電解鋁企業直購電試點工作的通知》。
--2009年2月13日,吉林省多邊撮合交易市場啟動。
--2009年7月,國家電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20號文)《關于完善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為直購電試點工作的展開提供了實施細則。
--2009年10-12月,發改委、電監會、能源局先后批復同意遼寧撫順、福建、甘肅、安徽等省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建立直接交易試點;中鋁撫順鋁業與華能伊敏電廠進行直購電試點,首開國內跨省直購電先河。
--2010年5月,國家電監會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共同在呼和浩特市舉行華北區域電力市場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啟動正式運行儀式。
--2010年6月,國家發改委一次性批復在浙江、江蘇、重慶和內蒙古試點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進行輸配電交易,并核定了浙江、江蘇、重慶三省市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輸配電價。
--2011年,發改委下發《整頓規范電價秩序》的通知,規定:“未經國家發改委、電監會、能源局批準,擅自開展大用戶直供電試點,或者以其他名義變相降低企業用電價格的,要立即停止執行”。電力多邊交易市場陷入停滯狀態。
--2012年1月,電監會發布《關于江蘇省開展電力直接交易試點的通知》。
--2012年12月26日,安徽省物價局印發《關于印發安徽省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
-- 2013年,國家能源局下發258號文,基本秉承20號文精神,強調政府減少干預,規范操作。
三、山西省大用戶直接交易推進情況
●政策推進情況:
--2013年2月,國家電監會將山西列入大用戶直購電試點省份。
--2013年5月,山西省經信委聯合省物價局、省電監辦以省政府辦公廳晉政辦發[2013]35號文發布了《山西省大用戶直供電試點方案的通知》。
--2013年8月,山西省經信委、省物價局、山西電監辦制定的《山西省大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實施意見》(晉經信電力字〔2013〕436號)正式出臺,明確了山西省開展大用戶直接交易的交易原則、交易范圍以及交易內容等,并對參與交易的發電、用電企業主體條件作了詳細規定。
--2013年9月,山西省物價局《關于山西省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電網輸配電價的請示》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批復,標志著山西省大用戶直供電進入了實施階段。按照批復,山西省大用戶直供電輸配電價(不含線損)為每千瓦時0.078元,其中110千伏用戶為每千瓦時0.064元,220千伏用戶為每千瓦時0.05元。
●交易開展情況:
--2013年11月,山西省首批大用戶直接交易啟動簽約儀式在山西省電力公司正式召開。經電網安全校核確認最終有6戶發電企業與13戶用電企業達成交易,實現交易電量12.6億千瓦時;2013年12月份省經信委再次組織了1.29億千瓦時的直接交易電量。
--2014年1月,該年度第一批直接交易啟動。最終22家發電企業與40家用電企業達成交易,實現交易電量40.95億千瓦時。直接交易電價比火電標桿電價下降2分/千瓦時-5分/千瓦時。
--2014年4月,該年度第二批直接交易啟動。最終28家發電企業與39家用戶企業達成交易,實現交易電量114.16億千瓦時。直接交易電價比火電標桿電價下降4分/千瓦時-5.5分/千瓦時。
--2014年7月,該年度第三批直接交易啟動。最終10家發電企業與8家用戶企業達成交易,實現交易電量7.3億千瓦時。直接交易電價比火電標桿電價下降4.59分/千瓦時-5.07分/千瓦時。
--2015年2月6日,該年度第一批直接交易啟動。最終32家發電企業與57家用戶企業達成交易,實現交易電量80億千瓦時。直接交易電價比火電標桿電價下降3.65分/千瓦時-6.7分/千瓦時。
--2015年2月10日,該年度第二批直接交易啟動。最終7家發電企業與4家電解鋁用戶企業達成交易,實現交易電量54.52億千瓦時。直接交易電價比火電標桿電價下降13.92分/千瓦時-18.24分/千瓦時。
山西省的大用戶直接交易暴露出如下問題:
1.供大于求嚴重,市場出現惡性競爭。2014年底,山西省裝機容量6306.9萬千瓦,直調機組容量5023.67萬千瓦,而省內外用電市場需求最大電力約2700萬千瓦,容量富余過于嚴重。用電市場持續低迷加之裝機容量的持續高速增長,造成機組利用小時數連年下滑。各發電企業成交大用戶直接交易電量的意愿強烈。而山西省開展的幾次交易中,大多數情況下存在發電側電量大于用電側的情況,造成降價幅度越來越大的趨勢,在2015年的第二批集中競價交易中,出現了平均成交價比標桿電價下降16分/千瓦時,最高降價18.24分/千瓦時的歷史最低報價。電力市場開始出現惡性競爭。
2.煤電一體化性質的綜合經營集團在大用戶直接交易競爭中擁有較大優勢。如山西省同煤集團,在直接交易中,同時擁有用戶企業和發電企業,還兼具煤炭優勢。與普通電力集團相比,在信息、用戶、成本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優勢。
四、山西省發電企業應對大用戶直接交易的策略
1.熟悉政策,吃透規則
山西省大用戶直接交易分為自主協商交易和集中撮合交易兩種方式。其中自主協商交易是由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自主協商確定交易電量及電價;集中撮合交易是由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背對背”集中申報電量電價,由系統按規則自動進行匹配。不同的交易模式需要制定相應的交易策略,所以需要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雙方都熟悉掌握交易政策和規則,以便靈活應對。同時交易過程中存在違約等不可預見因素,需要交易的各方都熟悉相應的規則,以避免企業的損失。
2.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大用戶直接交易的競爭實質上是企業的成本競爭。為了應對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發電企業需要從管理入手,杜絕浪費、開源節流,從意識和行動層面減少費用開支,降低企業成本。在燃料管理方面,需要學習各種先進的燃料管理經驗,積極引進先進的電子化管理平臺,降低燃料成本。另外發電企業需要關注國內外先進的技術改造項目,學習卓有成效的改造方案,積極進行設備改造,降低機組能耗水平。
3.精打細算,算好自己的賬
山西省大用戶直接交易電量屬于不扣除三公基礎電量計劃的市場交易電量。所以發電企業需要確保爭取來的大用戶直接交易電量能為企業帶來效益。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經營情況按照變動成本測算邊際利潤或者按照全成本測算盈利情況,綜合計算出不同版本的量價組合方案。可以直觀的比較出不同量價組合下,給公司帶來的收益與減利情況,為后續交易中的報價報量方案提供數據支撐。
4.研究用戶市場,建立用戶檔案
大用戶直接交易打通了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的直接聯系。未來的交易中,發電企業需要對各電力用戶的行業情況充分了解,實時關注用戶市場形勢,分析用戶經營情況,對用戶的電力需求做出準確的判斷。在交易的過程中,需要建立用戶檔案,綜合收集用戶的資產、經營、信用等信息,為后續開展交易、鞏固老客戶、開發新客戶等工作提供便利。
5.建立快速的決策響應機制
由于市場是瞬息萬變的,機會稍縱即逝。發電企業的決策機制也許會滯后于市場的變化。所以發電企業需要成立專項的大用戶直接交易決策機構,在每次交易開展時,決策機構實時的與現場交易人員保持聯系,保證信息的暢通性和決策的及時性。
6.積極溝通發電企業,保持理性競爭
現階段,山西大用戶直接交易中出現了惡性競爭的現象。初級階段的競爭是變動成本的競爭,而從長遠利益出發,未來的競爭還將是全成本的競爭。惡性競爭只會破壞整個行業良性發展,各發電企業需要保持清醒,尋求溝通的機會。保持理性,共同維護整個行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