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芳
隨著課改的實施,一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任務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但是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時間短,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自主學習的能力有限,如何讓學生學得好,學的扎實,作業練習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識字任務重,會寫的字比較少,寫話更像是一座難以攀登的“大山”。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通過畫寫結合幫助孩子們循序漸進地進行寫話訓練。
低年級學生只要聽說讓他們玩游戲,心理就會立即處于興奮狀態,而畫畫就是他們最喜歡的游戲之一。他們最愛信手涂鴉,看到什么就畫什么,想到什么就畫什么,這幾乎是兒童與生俱來的本能。畫得像也罷,不像也罷,都是兒童內心世界的表現,都讓他們感到快樂。我們知道,低年級兒童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優勢,學生年齡越小,有意注意的時間越短。
我們把抽象的寫話訓練和形象直觀的繪畫結合在一起,既激發了兒童的寫話興趣,又給他們提供了鮮活的寫話素材。由畫到文,是一種思維向語言轉化,在轉化中可以提高兒童的想象表達能力;由文到畫,是一種語言向思維的轉化,在轉化過程中可以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
畫寫結合以閱讀文本為基點,把文本內容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繪畫形式表示出來,創設出兒童所特有的夢幻般的童話世界,然后在此基礎上說說寫寫。這樣做,不僅加深了對學生對文本的深層理解,并重組文本,從而內化成自己的語言,由此實現了學習的遷移,促進了口頭表達能力和寫話能力的提高。
兒童畫與作文在內容上是統一的,它們都來源于孩子們的生活。那些充滿童真、童趣的繪畫作品,洋溢著兒童純真、質樸的天性,是何嘗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其次,兒童繪畫與作文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兒童畫是兒童心靈的自然流露,是他們心靈的需要,是”我手畫我心”;而學生作文時,是對人和事物的所思所想,是”我手寫我心”,但不管以哪一種形式表達,都是學生心靈的表達。
鑒于上述認識,我們在低年級學生中實施了低年級學生“畫寫結合”的特色作業,力圖根據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心理特點,科學地、有步驟地開展寫話訓練。通過實踐,我欣喜地發現學生們寫話興趣高漲,寫話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下面就來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人教版新教材內容形象生動,充滿童趣,又富有想象的空間。我們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內容,進行摘錄、仿寫、續寫、創編,并根據學生自己的個性化理解,配以相應的圖畫。
課文是我們學習的范例。有的文章段落優美生動,值得我們仿寫。我們還根據單元課文的特點,確定方向,讓學生進行畫寫練習。如學了第一單元“美麗的春天”, 這單元有很多描寫春天的詞語和詩歌,在學完這一單元后,已經是“春色宜人”了。我布置了畫寫作業――春天,讓學生去尋找、去畫有關春天的內容,周末讓家長帶學生去郊外、公園看春景,找春景,提示孩子們把自己觀察到的春天的事物全部畫進畫面中,并使用從遠到近的觀察方法寫話。有了繪畫的實踐體驗,以課文內容為范文,加上又積累了一定的詞匯,學生就會用豐富的語言進行表達。
古詩,情景交融,謂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當學完一首古詩時,學生對詩意、詩情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讓孩子們把這些事物再還原成畫面,自己組織成文,既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又訓練學生學會布局謀篇的作文技巧。學完《村居》后,孩子們畫面上有綠草、婀娜的柳樹、放風箏的快樂孩童,并寫道:“春天到了,小草長出了嫩綠嫩綠的葉子。黃鶯從南方飛回來了,高興地在天空中玩耍。柳樹姑娘搖擺著自己的枝葉,好像在看小朋友們趁著東風放風箏呢!啊,春天真美啊!我愛春天。”讓學生把一草一木、一情一景畫直觀,說清楚、具體,就變成一篇極富美感的畫寫小文了。
學習完《胖乎乎的小手》一課后,讓孩子們畫畫自己的小手,也寫一寫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同時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去幫助家人做這些事情。充分發揮語言文字的"親和"功能。
《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利用插圖讓孩子們想象小壁虎還去和誰借尾巴了,這篇課文中間的幾段是并列結構,孩子可以就著任何一段展開想像,仿寫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來。寫一段,或者是多寫幾段都沒關系,因為單拆開某一段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片斷,前后沒有直接的銜接關系,特別適合低年級的這些思維欠缺周密性的孩子。
學完《畫家鄉》后,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家鄉。課后布置學生畫家鄉,并學著課文第二到第六自段其中一自然段的樣子,給自己的畫配上一兩句話,要求能用上本課中學到的詞語。結果,孩子們寫得有模有樣,整段話模仿得入情入境。讓孩子們從小熱愛我們的祖國,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讓他們提起畫筆,用絢麗的色彩,把祖國大花園裝扮得更加美麗,更加妖嬈。
第三單元口語交際——我們身邊的垃圾,要求小組合作把怎樣處理垃圾的想法畫一畫。我布置孩子查閱垃圾處理器的相關資料,課堂上孩子們設計的垃圾處理器令人驚嘆:有大型垃圾處理加工廠,有自動撿垃圾的機器垃圾筒,有液體固體分類垃圾筒等。把大家的這些智慧結合起來,小組同學們畫出了一個個精美的垃圾處理器。我讓他們用語言表述這個垃圾處理器是怎樣工作的。由于有設計的圖稿,孩子們說得像模像樣,一個個儼然都是小小設計家。接下來寫的過程,大家也是你一言我一語地很快將這個垃圾處理器的各種功能都寫得清楚明白了。這次的畫寫作業,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創造力,學會了文通字順地表達自己的創意。
《未來的橋》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想象和畫出自己心目中未來的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習完《月亮的心愿》一課,讓孩子們寫一寫《我的心愿》,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四個太陽》尊重孩子們的獨特體驗,你想畫一個什么顏色的太陽?送給誰?……
以上這些做法,都是基于文本,卻又超越了文本。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把看到的文字符號轉化成表象,再通過想象、創編,進行畫面重組,最后用畫畫的形式表示出來,并在此基礎上說說寫寫,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了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寫話能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習作熱情,讓他們懂得寫作就是寫自己的生活,寫作就是真情表達。同時也為學生進入中、高年級后系統的作文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