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莉華
摘 要: 本文從工作分析的概念和重要性入手,簡要介紹新農村建設中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的來源、概念、產生環境、特點以及在新農村建設中文化遺產保護的志愿者機構和人力資源現狀,嘗試闡述全面的、有效性的工作分析,對各級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文化遺產保護的職能、志愿者隊伍的職能實現及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礎性作用。在全社會造成一種“志愿者光榮”的社會氛圍。
關鍵詞:工作分析 新農村 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358-02
新農村建設中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為文化志愿者開展活動創造條件、政府機構、增強志愿者的榮譽感、幫助志愿者建立理想信念依法保護意識, 志愿者是農村文化遺產保護的動力志愿者光榮。
一、科學有效的工作分析對志愿者隊伍所起的貢獻作用
科學有效的工作分析是做好各項工作和事業的基礎,對從事新農村建設中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進行全面、深入的工作分析,可以使各級組織部門充分了解新農村建設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具體特點和對志愿者隊伍的行為要求,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對新農村建設中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工作的貢獻。
二、工作分析的概念及重要性
工作分析,又稱職務分析,是采用科學的手段與技術,系統全面的確認工作整體,以便為管理活動提供各種有關工作方面的信息所進行的一系列的工作信息收集、分析和綜合的過程。工作分析是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基礎,其分析質量對其他人力資源管理模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工作分析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位置,通過對工作輸入、工作轉換過程、工作輸出、工作的關聯特征、工作資源、工作環境背景等的分析,形成工作分析的結果——職務規范(也稱作工作說明書)。職務規范包括工作識別信息、工作概要、工作職責和責任,以及任職資格的標準信息,為其他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使用提供方便。
對工作內容的分析是指對產品(或服務)實現全過程及重要的輔助過程的分析,包括工作步驟、工作流程、工作規則、工作環境、工作設備、輔助手段等相關內容的分析;由于工作的復雜性、多樣性和勞動分工使崗位、部門和組織結構成為必然,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業務都影響著崗位、部門和組織結構的設置,對崗位、部門和組織結構的分析包括對崗位名稱、崗位內容、部門名稱、部門職能、工作量及相互關系等內容的分析;對工作主體員工的分析包括對員工年齡、性別、愛好、經驗、知識和技能等各方面的分析,通過分析有助于把握和了解員工的知識結構、興趣愛好和職業傾向等內容。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員工特點將其安排到最適合他的工作崗位上,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
三、新農村建設中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的概念、產生的時機及特點
志愿者,意味著奉獻、付出和不求回報,北京奧運會有志愿者、杭州 G20峰會也有志愿者。今天,我們農村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也有志愿者,農村文化遺產志愿者就是為農村文物和非物質文化保護事業無私奉獻的人。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農村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過去的老會堂、老劇場、老房子、老村落、老寨子紛紛面臨著拆除的境地。取而代之的是各鄉村建起的各種文化活動室、乒乓球室、健身苑、圖書室、閱覽室等文體設施,這些雖然滿足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要,但一不留神就會失去一些先民留下的寶貝。
另一方面,隨著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大大解放了農民的勞動生產力,農民有大量的空余時間到大城市去打工。經濟上富裕起來的農民,他們不滿足于居住在原來偏僻或者是交通不便的鄉村里,有的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讀書條件,他們紛紛去繁華的鎮上購買配套設施齊全的樓盤房子,家中的老房子就更顯得冷落和無人打理了,因而快速催生了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他們以無私奉獻的精神,活躍在老石刻、老墓葬、老房子、古橋和海塘旁,這些大多位于平時無人去的半山腰,深谷、山坳、枯河邊,路途遙遠,有的甚至沒有道路可走,天晴時一路的灰土、下雨天一路砂泥漿,冬天在山坳倍受冷凍的山風吹得臉頰疼痛,夏天滿腿都被蚊、蟲咬得一身皰。他們急文化遺產之所急,想文化遺產之所想,干文化遺產部門之所需,兢兢業業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在農村面臨消失的文化遺產保護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些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從職業上來分,有退休的文物部門的前輩、文物收藏者、退休的老師和機關干部、熱心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社會人士、民間文化傳承人、民營企業家等,他們大多年齡在六、七十歲。他們各顯其能、各獻其才,真如群眾所說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對這些志愿者在指導保護文化遺產工作中起到了互補的作用,仍需進行全面深入的工作分析,來促進各級政府對新農村建設文化遺產保護中將志愿者的人力資源發揮最佳作用,提高志愿者隊伍機構運行效率 。
四、新農村建設中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建設過程中需進行工作分析目的
隨著各種新農村建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許許多多的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迫切需要懂行的人來輔導和指導,進一步認識提高重要的歷史保護價值和研究價值。從而使保護更有意義。其價值主要表現在:
1.提升了農村文化遺產保護的質量
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多為某一方面有專業水平的人士,或者是鄉村中的年齡較大且資歷較深的人士,由相對專業的人士做指導,群眾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理念能夠接受、容易很快入門,而且在某項專業上可以得到提高,無論是生活民居、老宅、民族語言、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戲劇、民間曲藝、民間雜技、各類民俗和各種傳統技藝等方面的保護和傳承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2.提升了群眾文化生活的品質
原來的農村文化生活除了政府的送文化下鄉以外,年輕人大多側重于撲克、麻將等群眾自娛自樂,在知識上往往是原地踏步、少有進步,長此以往,參加活動的興趣慢慢會淡化并有可能興起賭博活動,現在有了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的指點,群眾每參加一次保護活動,思想靈魂都能得到洗禮, 可以實實在在的體會到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內涵與文化主體。對當地村莊的民俗民風都有著新的教育意義,也越加體會到我們的老前輩們積累下來的生活經驗和收獲,使參加保護活動的農民群眾興趣大大提高,不僅是年紀大的人,即使作為年輕的中年人也煥發出了一種保護活力。
3.促進了社會穩定與和諧
有了志愿者的組織,文化遺產保護的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原來特別是那些一度熱衷于搓麻將、打老K的人也主動的參與到了保護活動中,他們也經常出入圖書室,查找資料,尋根問祖,那些乘著拆遷時機,擾亂民心的人員也沒有市場了,這樣一來不僅增進了鄰里和睦,抵制了歪風邪氣,而且搞封建迷信的活動也少了,小偷小摸也少了,關心集體的多了,做好人好事的多了,關心公益活動的多了,獻愛心的也多了。
總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為保存新時代的古文化生活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他們在農村文化建設中有著豐富的社會功能,他不僅為新農村的文化工作作出了無私奉獻,而且在對新農村文化的實實在在的指導中,把自己的智慧貢獻給了農村和農民群眾,他們是服務社會、服務百姓的重要力量,是政府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的橋梁,是傳播科技文化知識的播種人,是聯系農村家庭文化的紐帶,是發展農村文化的動力,其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五、工作分析在農村文化建設中,建設好文化志愿者隊伍的意義
1.志愿者是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橋梁
市、縣文物部門、文化部門和建設部門是文化遺產保護的單位,但是他們在區縣里,離農村較遠,在撤村建居速度較快的時代往往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他們不可能常來常往于鄉村作普查和指導;鄉鎮文化站下面有數十個村和社區,一下子忙不過來,而農村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恰好成了文物文化部門與農民群眾之間的橋梁。
2.志愿者是農村文化遺產保護的動力
有文化底蘊的村落,往往會顯示出蓬勃發展的活力。如參觀歷史街道、文物古跡、傳統民居,再到傳統技能、風俗習慣、文化情操等等,這些都是形成一個城市記憶的有力物證。給他們注入知識動力,使文化視野不斷拓寬;開展健康的文體活動,聽民族音樂、看農民打年糕表演、走高蹺比賽、舉辦農家樂廟會等等,使人們在一天的疲勞后恢復體力,增加新的動力;書畫創作、文化創作、音樂創作,給村與社區注入了文化遺產發展的動力。這些都需要有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來指導,活動才能開展得有聲有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腦已進入家家戶戶,志愿者可以對這種現代化的工具進行一些指導,給家庭文化增添新的活力。志愿者在組織社區文化遺產活動中,十分注意發揮改革創新精神、使活動常搞常新。創新是一個團隊進步的不竭動力,創新并不神秘,別人沒有搞出來,你搞出來了就是創新。別人起了個頭,你有發展就是創新,把歷史的經驗和別人的經驗成功地加以綜合運用也是創新。我們的志愿者來自各個方面,從年齡上有老中青,把他們的經驗集合起來,就能生發出許多新的點子、新的思路和舉措,破解群眾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的難題,把農村文化遺產保護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3.志愿者是農村文化遺產保護的紐帶
村與社區是每一家庭的成長環境。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通過自己的工作,把千家萬戶個家庭聯系在一起。通過共同的興趣和愛好,將各家各戶凝聚在一起,使農民走出家庭,參加各種文化遺產保護活動。這樣就能營造良好的社區(村落)環境。以往“縣市有文物遺產保護辦公室,鄉鎮有文化站,到了村里文化遺產沒人管”。如今有了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就像一條紅線,把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組織,從縣市到鄉鎮再到農村(社區)連接起來,成為了農村文化遺產保護的紐帶,他們開展活動,成為繁榮農村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骨干力量。
六、思想文化建設對工作分析的前導作用
在思想文化領域扶正祛邪,是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與增強陣地意識、有理有利有節開展輿論斗爭,是這一使命的生動體現。要履行好這一職責,就要提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
1.傳承和弘揚優秀文化傳統,接傳統文化的地氣
中國人民的理想和奮斗,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始終深深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合規律、接地氣,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習近平多次闡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歸納起來至少有以下五個方面:
1.1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和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和不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習近平把傳統文化比作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并多次強調,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
1.2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基石。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 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1.3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文化標識模糊了,我們自己的價值體系就堅持不住了。習近平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人民日報》2014年 5月 5日。)
1.4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深厚源泉和重要途徑。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華文化的生命稟賦和生存耐性。中華民族早就懂得“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等中國諸子百家學說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義。
1.5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在紀念孔子誕辰 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列舉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15個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強調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當然,也必須看到,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
因此,必然存在著需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等相協調適應的問題。為此,習近平提出了“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時代課題,強調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加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綜上所述,在當今時代的發展下思想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工作分析也要與思想發展相結合,同時思想文化的建設也要對工作分析起到指導作用。
七、通過工作分析在農村文化建設中,建設好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的構想
黨中央一再強調“精神文明,重在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同樣要加強文化建設,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既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是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創新之舉。為了使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發揚光大,在農村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這支隊伍的作用,特提出以下幾點構想:
1.加強組織建設,科學管理志愿者隊伍,不斷增強凝聚力。在鞏固現有志愿者隊伍的同時,要進一步做好組織發動工作,把有專業特長,愿意無私奉獻的人才吸納到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中來,志愿者越多,我們的農村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就越有希望。特別要注意發揮做好假期回鄉大學生的作用,在節假日期間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繁榮家鄉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獻計獻策,并做些具體的輔導和指導工作。
2.加強思想工作,不斷增強志愿者的榮譽感,把志愿行動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吸引更多的人來做這份工作,為構造群眾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大廈添磚加瓦,特別是對于志愿者中發生的困難與問題,要及時幫助解決,鼓舞他們的信心,對做出突出成績的志愿者要給予表彰,樹立學習榜樣,在全社會造成一種“志愿者光榮”的社會氛圍。
3.加強學習,幫助志愿者建立理想信念。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和獻身中國特色主義文化事業的信念。不僅要學習業務知識,還要學習《文物保護法》、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知識。通過學習,不斷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的專業水平和組織輔導能力,使自己的管理素養跟本職管理工作相適應,更好地運用現代管理手段抓好隊伍。
農村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它的發展過程中,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傳統文化的歷史支撐,其次表現在理性、智慧、力量的傳承上。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不竭的源泉,是建設現代化大廈的雄厚根基,是不斷攀登人類文明高峰的豐厚積淀。
在實踐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問題,有待我們去進行有益的研究、探索和科學分析,為農村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的逐步完善和鞏固提高,在吸收世界上的先進文化的同時保護好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寶貴的歷史遺產,摸索出一個規律來,使這一新世紀出現新事物,健康發展,讓文化志愿者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實現文化強國的歷史支撐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