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慧
[摘要]習近平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不斷加深,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不斷被市場經濟所沖刷,他們的理想、追求及奮斗目標等都變得模糊不清,他們對政治狀況缺乏關注,忽視社會責任,以自我為中心。如果不重新審視當代大學生的信仰教育問題,祖國未來人才的發展將會面臨一定的阻礙。
[關鍵詞]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
一、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基本內涵
信仰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思想觀念,它可以支配人們的行為習慣,指引人們前進的方向,目前我國是信仰自由的國家,包含著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大多數人都能認識到宗教信仰的愚昧性及不可信性,而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只停留在新聞、報紙等媒體的宣傳上。當代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接班人,所以有必要讓當代大學生知道什么是科學的信仰,怎樣用理性的信仰來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才能蓬勃發展。
1、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概念
縱觀國內研究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相關書籍,都沒有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概念,列寧在給波·尼·克尼波維奇的信中提到過馬克思主義信念這一概念,除此之外他還提出過社會主義信念這樣的概念,此后毛澤東、鄧小平等人在信件或講話中都提到過馬克思主義信念。首先必須明確信仰與信念之間的關系,信念是信仰者的一種心理狀態或認知取向,信仰包含信念,信念中信的成分還在量的層面上,但是信仰就從人們量的基礎心理上飛躍到了質的層面上,信仰使人們的認知產生巨大的動力去探究未知的世界,超出人們的理性范圍,而是對整體時空的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當然很多人在提到信仰的時候會想到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也是人們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去行動的一種信仰,但宗教信仰多為人們對未知世界恐懼而編造出的一種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的信念,不科學、也不理性。一種理性的、科學的信仰才能帶領人們認識世界并改造世界,才能正確的指引人們需要前進的方向,才能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接近于理性化狀態。
2、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價值
馬克思主義作為信仰,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信仰與其他信仰相比,更具有科學性、崇高性,實踐性、超越性等,但作為他的價值,就更凸顯了他的與時俱進性及指導人生價值的特征。
首先,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科學的。鄧小平曾經提出過:“我堅信,世界上贊同馬克思主義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科學。”英國BBC和劍橋大學曾舉辦的“千年第一思想家”中,馬克思都是位列榜首,這證明馬克思在英國人的心目中高于愛因斯坦、牛頓等著名的科學人物。馬克思在自然和歷史的基礎上,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總結出了一套全面的哲學辯證法理論,這套理論可以用人們的實踐去檢驗。馬克思主義包含了哲學、政治經濟學以及科學社會主義三方面的內容,政治經濟學中的《資本論》已經成為全世界資本家最喜愛的讀物,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每個部分和每個環節無不體現著科學性的特點。
其次,馬克思主義信仰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通過他的科學性和實踐性的特點,表達了他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隨時代發展而發展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檢驗的過程中不斷的把理論與現實情況相結合,找出最適合當時情況的道路和決策,就如同中國在不同時期都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但每個時期都按照當時的國情去制定我國的奮斗目標和方向。
最后,馬克思主義信仰是能創造出人生價值的。無論是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還是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繼承者的黨中央領導人發表的講話,都有一定的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論,揭示迷霧中的真相,可以把握當今社會前進的方向,青年學生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祖國人民的偉大事業結合起來,來定位自己的目標、道德與人生價值,才能創造出更完美的人生,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二、大學生信仰的現狀分析
1、大學生自身原因分析
提到大學生活,多數人會以小說、電影、游戲等娛樂為主,而學業為輔。在當下不難發現,大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最近新出的電影、電視劇、小說或者娛樂性節目上,而課堂學習成為一種“不愿意做但必須做”的事情,他們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只關心與自己覺得感興趣的事物,甚至認為新聞等國家大事都是政治家關心的東西,與自己無關。許多大學生不去追尋真理,卻用幼稚的心態解決事情,跳樓自殺、他殺等現象時常發生,他們經不起失敗、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在小事上斤斤計較、愛記仇、鉆牛角尖等等,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卻喜歡指責和埋怨別人的行為。當今大學生這種迷茫混沌的生活狀態對他們自身的成長和發展都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2、社會原因分析
現今不良之風仍存在于學校及社會的犄角旮旯里。雖然我國現在加大力度制止貪污腐敗現象,但是此現象仍然存在,有些家長認為如果老師不收禮,就是不會對自己家孩子好,所以大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思想健康。在大學,入黨、進學生會,就算老師都杜絕收禮現象,學生們之間還是存在著隨禮現象,嚴重的甚至“明碼標價”。
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規則等這些看似小事,卻影響著國民素質與道德的行為在社會中還時有發生,就算電視臺和城市標語到處都宣傳著正能量,但是大家為了方便自己還是在不斷隨心所欲,甚至并不覺得這樣的行為是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可口可樂公司利用品牌效應對中國人民宣傳著崇洋媚外的惡劣思想,而在西方的大眾文化中,媒體是政府用來給群眾灌輸殖民思想的一種武器。同樣的道理,在中國,國外的流行文化也在潛移默化的給中國人灌輸利己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想。
3、高校教育原因分析
首先,老師忙著科研,無瑕顧及學生課后對上課內容的反映。現在學校無論評職稱或者科研任務都很繁重,老師講完課后無瑕顧及學生課后有無存在不理解或疑惑等現象,或者現在大學沒有固定教室,老師講完課就走,學生課后很難找到老師等,這些都影響了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及積極的心態。其次,只注重專業知識,忽略實踐。現在大多數教學方式是以傳授為主,實踐為輔,有些學校不重視實踐與課程內容相結合,實踐僅僅是形式主義,并不能給學生帶來良好的理解理論的效果。最后,沒有真正關心學生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想要得到什么。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學生心理教育及安全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有些心理學專業設置的心理健康室也形同虛設,學生認為去心理健康室就是心理有問題等,學生遇到問題尋求不到解決的辦法,便會用自己不科學的經驗來試著解決,往往結果不盡人意。
以上都是大學生在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大學生生活迷茫、信仰模糊、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并產生一些利己主義、消費主義等錯誤思想。如果這些現象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大學生的自我成長及未來發展將令人堪憂,所以大學生需要一個科學的、理性的信仰來支撐自己的目標及人生價值。
三、構建大學生信仰教育的基本途徑
1、教師的授課與國家未來發展相結合
一名好的教師到底評價標準在哪呢,其實就是教育與國家命運相結合,每個心系國家發展的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也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價值。講課并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教師的職能也不僅僅只是把專業知識有效的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想要提高祖國人才的后備力量,教師的教育目的一定要高尚,并與國家未來發展相結合,這樣以身作則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生會不自覺得把自己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起到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如果老師上課照本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很抽象的,這樣會影響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確判斷,很多學校的實踐課程與實習相結合,并沒有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利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處理生活中的小事,把處理得當、學生喜歡的加以推崇和獎勵,這樣,每個學生都會積極投入熱情并關注馬克思主義。諸如此類的活動,既可以讓學生積極學習理論,也有熱情去實踐。
3、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相結合
在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心理教育,很多大學設立學生心理方面專門的科室,但是有些學生不好意思去,或學校認為學生思想上、心理上有問題了才讓去,就不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安全教育及心理教育更直接、更容易讓大學生接受。健康的心理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相結合還可以抵制不良的社會思潮與錯誤的流行元素,擺脫迷茫與混沌的人生,讓大學生的生活更加積極、豐富。
總之,大學生的信仰教育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如果一個大學生具備了堅定的信仰,做事與國家發展相結合,無論怎樣,這樣的學生都會成為有用之才,都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劉建軍.信仰追問[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3]高洪力.馬克思主義大中華的價值及實際方式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
[4]劉樹宏.當代大學生信仰教育初探[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
[5]茹秀華.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與思想品德研究[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8.
[6]夏學鑾.轉型時期的中國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7](美)阿爾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6.
[8]于海清.對中國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狀況的調研[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