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劉 琪 Liu Qi 本刊編輯
?
建立公平健康的城市 實現可持續發展
編譯 劉琪 Liu Qi 本刊編輯
公平
健康
可持續發展
城市衛生工作的發展不僅依靠完善的衛生體系,還有賴于一個健康的城市環境,居民健康對于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和包容性都至關重要,消除城市健康的不平等狀況迫在眉睫。為了建立公平健康的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城市需要在完善城市規劃、增加政策干預手段對抗疾病、特別關注弱勢群體健康狀況、改善健康不平等狀況等方面繼續努力。
2016年3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聯合發布全球城市衛生報告——“建立更為公平健康的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宣稱城市衛生工作的發展不僅依靠完善的衛生體系,還有賴于一個健康的城市環境。報告強調,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消除城市健康的不平等狀況迫在眉睫。
位于日本神戶的WHO衛生發展中心牽頭形成了此份報告,數據來自于對全球近100個國家城市居民的調查研究。主要內容如下:
通過實例,展示減少城市擴張、提高道路安全性、確保市民獲得水和衛生設施、讓各個年齡段和殘障人士都感覺安全的方法。
此類手段包括頒布禁煙令,提高酒精稅賦,提供更為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在既有的建筑環境中拓展運動場地,控制空氣污染,制造新型城市食品以減少營養不良和肥胖。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新的城市病,困擾著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2012年至2030年,中國要為治療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癌癥和糖尿病付出27.8萬億美元,對于印度來說,這一數字是6.2萬億美元。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也前所未有地困擾著城市,據統計,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的一半婦女超重,對于缺乏教育背景的貧困人群這一問題更加嚴重。而同時,貧困兒童發育遲緩的現象仍未得到緩解。城市可以通過發展農業、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普及教育、提倡健康的飲食習慣等,來減少非傳染性疾病帶來的負擔。
由于人口密集的特性,一人得了流感或肺結核也許會傳染整個社區??焖俚某鞘谢隽苏墓芾砟芰?,應運而生的是城市邊緣貧民區,環境雜亂,公共服務缺失,極易傳播疾病。城市需要控制傳播途徑,找出風險點,及時救治。
特別是SDG的第3條(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和第11條(建設包容、安全、有風險抵御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及人類住區)中。SDG第3條的目標是到2030年“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非成年死亡率下降三分之一”,到2020年“全球交通傷亡率下降一半”,并“實現全民健康覆蓋(UHC)”。
WHO助理總干事瑪麗-保萊·基尼(Marie-Paule Kieny)指出,時至今日仍有近10億人居住在城市貧民區中,政府特別要關注弱勢群體的健康不平等狀況。各個國家和城市也可使用報告中推薦的實用工具Urban UHC Dashboard(城市UHC儀表板)。該工具提供94個國家的分析指標,展示了健康服務方面持續而嚴重的不平等狀況。健康不平等阻礙了城市的發展。例如,在79個中低收入國家中,最貧窮的城市家庭的孩子(后20%)在五歲以前夭折的幾率是最富裕家庭孩子(前20%)的兩倍。到2030年城市人口還將增加10億,而90%都來自于中低收入國家。貧困人口的醫保覆蓋率遠遠落后,目前全世界至少有4億人口被排除在可負擔的醫保之外。但是,健康不平等狀況可以通過努力得到改善。例如,2000年至2011年間,埃塞俄比亞成功地將貧困兒童的死亡率降低了40%。
UN-HABITAT現任執行主任華安·卡洛斯(Joan Clos)強調,居民健康對于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和包容性都至關重要。該報告為即將于2016年10月舉行的第三屆聯合國住房與可持續城市發展會議(人居三)做了良好鋪墊,為實現“新的城市議程”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許 丹
Building Equal and Healthy City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0.3969/j.issn.1674-7739.2016.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