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愛國
摘 要: 初中語文的學習除了依賴于教師在課堂中開展的語文教學活動之外,還需要學生自主性的探究學習。然而初中階段的學生自主性學習需要教師逐步引導和推動開展,教師應當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推動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出發點,逐步培養學生自主確立學習方向及學習計劃,并通過及時對學生自主性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幫助學生完成對于初中語文自主學習的學習周期的整體構建,最終實現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和初中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 自主探究學習 初中語文 學習能力
語文作為一門涉及范圍較廣的學科,包含的知識領域十分復雜,如果僅僅通過短暫的語文課堂,則教師很難將一些系統性的知識全都貫徹落實,并且教師應當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梳理分析,這就對于學生課后的自主性學習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師必須著力于改變課堂中以教師為教學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自主性學習和課堂主體的交互性學習過程,將自主探究學習模式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中。以下就是對如何將自主化探究學習應用于初中語文課堂的具體策略。
一、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策略,具體化自主學習目標及方案
自主學習策略對于學生自主化學習掌握十分重要,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如何逐步掌握自主化學習方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當在這一過程中輔助學生進行自主化學習策略的把握。首先,教師要進行預習任務的布置,要求同學們在上課前初步對本堂課所要進行講解的課本內容進行熟悉,完成基本的預習工作。例如讓同學們初步閱讀課文,掌握課文的寫作背景及對課文的字詞句等進行初步梳理,對課文進行總體上的把握。這樣有利于提高課堂上學生的聽課效率,實現知識的再鞏固。其次是教師要對自主化學習的基本策略進行指導,例如首先要學會如何做課堂筆記,課后進行小結,學習重點的重點吸收,課外知識應當如何拓展,等等,在具體策略指導中學生進行不斷摸索和思考,最終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在具體教學階段,教師要學會明確近階段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們圍繞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展開自主化學習,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有效地開展教與學的活動。
二、課堂多樣化形式拓展,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興趣
語文課堂同時應當注重對實踐活動的策劃和開展,盡可能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進行自主化學習的熱情與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嘗試采取分角色朗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進行朗讀,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自主思考人物特點形象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角色的性格特點等方面,能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形式,例如表演課文內容,觀看相關教育視頻等,這種多樣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就能夠充分吸引同學們探究與思考,能夠自覺地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當然在表演或者朗讀結束后,應當使臺下的同學們進行進一步點評與探討,到底臺上同學們的表演形式對不對,有沒有充分地展現人物情感與思想特點,是不是將課文中人物的表情、心理、動作等都充分地詮釋出來,并且進一步思考這種課文中的描寫又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特點。在這種全體同學共同參與課堂的氛圍下,同學們自然能夠自主地進行思考。
三、轉換課堂教學主體,開展自主化探究課堂
教師在課堂中應該著力改變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現狀,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轉換學生的課堂角色。例如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上我們常常看到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會沒有人回答,教師為了不拖延課堂進度往往會自己解答,直接將答案公布出來,這樣的教學過程其實是單方面的,學生根本就沒有參與到課堂建設中。因此,教師應當制定一個有層次、有整體的課本問題,讓學生自己進行課堂提問的回答,從各個方面開展出來,不斷深化學生的思考深度。或者說教師應當嘗試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自己解答的方式,盡可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教師不應當盲目地為了趕進度就直接將課堂變成一個教師的課堂,而是應當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參與進來,真正地讓課堂整體活躍起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將各個問題串聯起來,一步步地深入下去,直至達到課文問題的核心。
初中語文教學對于學生自主性探究學習的運用是十分有必要且有效的,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自主性探究學習與日常教學活動的結合運用及自主性探究學習中所蘊含的自主探究精神在學習過程中的貫徹,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與學生們一起進行教學方法的摸索,及時地聆聽學生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反應及對學習情況的了解,針對學生目前的學習進度和學習狀況給出新的教學計劃,使得教學計劃與學生的學習計劃充分結合。
參考文獻:
[1]梅濤.初中語文自主探究學習的認識與實踐[J].讀與算,2015(23).
[2]蔣飛.述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讀與算,2015(35).
[3]羅喜琴.運用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效[J].時代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