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云
陳鶴琴先生指出:“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的,假如在讀書的時代,我們也能化讀書的活動為游戲,那么讀書不是會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更有進步了嗎?”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游戲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但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智力、毅力、團體精神等。同時,游戲活動也是鍛煉和培養孩子的協調運動能力、促進其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因此,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設計游戲時,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照顧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體育游戲設計要有針對性
小學各年段之間的孩子們年齡不同,因此在進行體育游戲設計時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游戲內容和游戲流程。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可以組織開導式的體育游戲,這個階段體育游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觀念,使他們初步認識體育并逐漸喜歡上體育課。比如:低年級課堂常規方面的游戲設計。常規教學中的隊列練習,學生不僅會感到特別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對做好。所以站隊時,我給每個小朋友編上號,然后通過“找找火車頭”和“快快集合”的游戲,幫助學生很快記住自己在隊伍里所處的位置,并迅速按要求站好隊。對于年齡在中等位置的小學生來說,適當地增加一些體育運動項目更好,此年齡段的小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已經有大體認識,并且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在設計游戲時可適當地增加一些體育活動,使學生在游戲中更扎實地掌握體育技能并且學到更多的體育知識。例如游戲“障礙跑”、“老鷹捉小雞”,既提高學生的速度和敏捷性,又培養其快速和協調能力。最后,對于年齡較大的小學生可以進行啟發式的體育游戲,在設計游戲時注重想象,培養學生探索發現的精神,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并在不斷的體育鍛煉中形成健康的體魄。體育游戲的設計要區分學生的年齡層次及年齡特點,以便做到有目的性和有針對性地設計,使體育游戲充分發揮應有的功能。
2.注意符合課程標準和教材——小學體育游戲設計要有適應性
游戲的設計與選擇既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喜聞樂見,又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確定適合的游戲教學。比如在設計投擲方面的游戲時,低年級孩子更適合也更喜歡使用小沙包或壘球,而中高年級孩子尤其男孩子則對實心球、鉛球更感興趣。若只為游戲而開展的體育游戲教學,僅是一種形式主義的活動,以興趣為前提,完成課程標準與教材規定的內容,同時實現教學要求,只有這樣的游戲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倡導教師積極參與——小學體育游戲設計要有平等性
體育教師從頭到尾都要與學生一起游戲,以平等的身份成為游戲中的一分子,千萬不要做局外人、旁觀者。這要求教師必須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和學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戲,融入學生中。每堂課上都會有小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他們注意力容易被轉移。游戲教學是他們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喜歡顯示自我,更喜歡體育老師的平等參與。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與學生一起參與游戲,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一旦發生錯誤,教師在游戲結束之后就予以糾正。這樣有利于孩子們熟悉該游戲下次再做游戲時可以玩得更盡興。
在具體設計中首先要明確體育游戲的作用,避免盲目開展體育活動或者將體育游戲作為體育教學的全部。其次,在游戲中要充分體現體育鍛煉的特征,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娛樂性,應該在體育游戲開展前進行準備活動,在游戲環節對學生的身體關節等進行充分鍛煉,例如熱身慢跑或小游戲。
4.合理安排游戲時間——小學體育游戲設計要有實效性
首先,游戲時間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體質,小學生畢竟沒有成年人的耐力,一些設計劇烈運動的體育游戲進行時間過長會成為學生的負擔,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時間過短又無法滿足娛樂和教學目的。例如在長跑耐力教學中,不要一直繞跑道式操場跑,而是采用一些“追逐跑”、“數字接力”游戲,或者給長跑賦予一些情境,如“越野尋寶”,使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達到教學目的。其次,小學生對于游戲活動普遍存在新鮮感,單一的游戲活動在進行一段時間后學生的好奇感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降低。在教學中,正確運用游戲法教學可以改變單一枯燥的練習形式,提高孩子們的興趣,還可以根據孩子們的身心等特點,降低要求,縮小場地,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例如可以運用“拍球抓人”、“移動籃筐”等游戲把籃球的基本技術游戲化,降低難度,激活教學方法。
5.適當制訂獎罰措施——小學體育游戲設計要有激勵性
體育游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還需要科學地組織游戲。教師在游戲開始前需要詳細講解規則,科學分組進行游戲,將游戲中的任務安排合理分配,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為了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可以適當地設定一些小獎勵和一些小懲罰。在懲罰規定上盡量體現出象征性,避免學生心理受到挫折。
記得有次上三年級體育課,做拾物游戲時,經常有爭強好勝的孩子偷偷地超過起跑線開始起跑,以便縮短距離,取得比賽的勝利。我發現后就停下游戲,問:“我發現有小朋友偷偷地超過起跑線跑怎么辦呢?”
我暗喜此法甚好,當即表明可以這樣一試,效果很好。“這樣不公平。”幾個學生憤憤不平地說。
“對,老師也是這樣認為的,這樣的方法贏了也沒意思,你們說怎么辦?”
“開除出去,不讓他們玩了。”有學生這樣說。
“我覺得這樣太殘忍了,罰他們做仰臥起坐吧。”幾個小女生這樣說。
“我有一個方法,凡是犯規的,就用一條腿跳著比賽,不準用雙腿跑。”一個體育小骨干這樣提議。
于是就用這個辦法懲罰偷越起跑線的學生。只要是有人犯規的小組,比賽成績肯定就不會好。知道這個后果后就再也沒有學生敢偷越起跑線了,真的是一種小方法解決了大問題。
根據多年多次隨堂觀察,我發現,大多數老師要么對犯規情況視而不見,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要么就罰站到一邊去,卻影響原有的分組和比賽,要么大張旗鼓地體罰,強迫學生不逾越起跑線。事實證明這樣的處罰收效甚微,甚至傷害小學生游戲的興趣。陶行知先生說:“要革除體罰,注意啟發,使小孩接受教育的時候,有求學之樂趣,而無不必要之恐怖與煩惱。”深以為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