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卉
摘 要: 音樂教學特點是以聲傳情、以情感人,在聲情并茂的震撼過程中使人的心靈得到真善美的升華,潛移默化地達到人格完美境界。
關鍵詞: 音樂教育 激情 導情 表情 傾情
音樂教師們都知道,現在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我想這是音樂老師的悲哀。作為一名堅守在音樂教學第一線的普通老師來說,沒有一個人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音樂學科在學校不被重視是一個現實,但是我們自己要重視自己,重視自己的學生,重視自己的教學。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如何讓學生熱情、主動積極地參與音樂教學,如何真正讓音樂課“活“起來,最終使音樂課獲得學生的認可,使他們喜歡呢?通過學習和多年教學思考,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施激“活”策略。
一、情境悟美,以美激趣
音樂教室一直被學生認為是音樂樂園,優美的環境會給師生健康向上的心理暗示,喚起學生對美的享受與追求。例如:教師可以布置好自己的音樂天堂,鋼琴上的一盆綠色植物,墻壁上的美麗貼畫,彈琴的小松鼠,吹圓號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構成美妙的森林演唱會。也可以是孩子的展示天地,是“我型我秀”的大舞臺,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教室里可適當貼些音樂家畫像,使孩子了解認識音樂家,并產生熱愛音樂的思想。孩子們在緊張的文化課之后,邁進音樂教室的一剎那,無不被這優美而富有藝術情境的教學環境所感染,猶如進入音樂的殿堂,感到歡快與美好,激起強烈的學習欲望,自覺、愉快、全身心地投入音樂活動。
二、巧設活動,以趣激“活”
小學音樂教材選用的歌曲大多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特別是依據新課標使用的新課程,其歌曲的風格、歌詞大多貼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其音樂形象明確具體,極富感染力,是唱歌時情感教育的源泉。興趣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一把金鑰匙。學生只有對音樂產生興趣,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音樂。基于這種認識,我總是把范唱看成音樂課上激情、傳情的重要形式,并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創造性地表現音樂。如教學《小動物走路》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編出很多優美的舞蹈動作,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實際和知識背景,模仿小鴨、小花貓走路的動作,并做出安靜的手勢提醒伙伴不要說話。這時,我及時對他們進行生活常識教育,讓他們知道在別人休息、學習、工作時,我們走路應放輕腳步,說話也要小聲點,不要打擾別人。他們完全沉浸在優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樂的趣、音樂的美,激化和深化學生心中對音樂美的熏陶。
三、師生參與,互動激“活”
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活”起來,教師與學生平等共同參與非常重要,常規教學教師總是處于指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服從地位,這里的師生參與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建立師生平等的關系,互動中教師要盡力把學生引導、推向主角的地位,教師的參與是激發學生更多的表演欲望及更強的自信心。新型的師生關系必須是和諧的、平等的,還必須是互動的。師生之間要建立友好的情感,教師應該淡化角色,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把自己當做學生中的一員,做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共同面對學習中的挫折、成功時的喜悅。比如:教歌曲《青春舞曲》的過程中,我采用分不同角色進行表演:老師自編新疆舞、學生分組伴奏、演唱等,這樣輪流互換角色,教師不再永遠是教學主角,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積極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教學過程既要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要啟發學生身體與心靈都“動”起來與音樂共舞,用心感受音樂,與作曲家進行心靈對話,真正產生心靈共鳴,從踏上講臺起,教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就對學生有十分微妙的作用,如果面無表情,語言貧乏,缺乏熱情,當然激發不了學生互動興趣。如果教師熱情洋溢,因材施教,適時加入學生習慣的語言、動作,讓語言和體態與學生時時共鳴,互動的局面就會形成。在課堂上,教師、學生、音樂作品之間的和諧共振,情感互動越多,師生之間就會有更多理解和默契。
四、欣賞悟美,以美怡情
現今小學音樂教材中,許多歌(樂)曲是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一幅美的畫面,讓人從聽覺和視覺上感受美,并根據作品情緒進入音樂意境,使他們在音樂意境中產生強烈的審美欲望,提高審美能力。如《幸福的明天美滋滋的哩》是一首彝族民歌風格的創作歌曲,為了使孩子們體驗到歌曲的情緒,我在教學中配以多媒體,介紹彝族山寨的風土人情,配上該歌曲的伴唱錄音導入新課,富有彝族特色的熱情曲調,使學生仿佛看到他們正載歌載舞地歡迎遠方的每一位客人,這時學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時,表現出了想學、想唱的欲望。這樣的教學使學生體會音樂作品的內涵,找出美的意境,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見,通過這種娛樂性欣賞,學生的精神愉悅了,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并煥發神采。
興趣是人學習任何知識和能力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學習保持密切聯系同時享受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經常保持積極心態,使音樂課堂成為學生精神上的家園。讓音樂走進學生的心中,成為心靈里最美好的東西,從而使他們喜歡上音樂課。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讓我們共同搭建學生自主表演的舞臺,讓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讓音樂課真正“活”起來,讓音樂課在兒童心中璀璨地綻放。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音樂課程標準解讀》.
[2]《中國音樂教育》.《新課標小學音樂教學法》.
[3]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吳斌,金亞文.《音樂課程基本理念——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三》.《中國音樂教育》,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