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新鄉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論音樂想象的特性及其影響因素
劉晶
(新鄉學院,河南 新鄉453000)
摘要:想象力是發展智力,張揚個性的源泉。實踐證明:沒有想象和聯想就沒有歌唱藝術。基于想象之于音樂的重要性,本文重點探討了音樂想象的四個特性,并分析了影響音樂想象發揮的相關因素。
關鍵詞:音樂想象;特性;影響因素
音樂所表現的東西很多:一個故事,一段生活,一份愛情,一種情緒,一片風景等。音樂給了人們無數的想象空間,據此,舞蹈家可以編創一段美麗的舞姿,畫家可以找到豐富的創意,文學家可以寫下不朽之作,戲劇家可以演繹人生,科學家甚至可以在音樂的啟發下迸發科學靈感。可以說音樂想象對于人類的文化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一、音樂想象的特性
(一)獨立性:獨立性是指一個人善于采取與眾不同的觀點和材料去設想、處理音樂現象的存在的特點。一般情況下,學習者善于把自己的知識與經歷同所聽到的作品聯系起來即從生活到藝術,從設想到現實,去創造新的、有價值的形象、觀點和概念,這本身也是創造性思考的特性的具體體現。也就是說,學習者不依賴于他人去獨立地架起了想象與現實之間的“橋梁”。正象我們欣賞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十一交響曲時,可以獨立地將其與自己有關前蘇聯大革命勝利前后的歷史背景聯系起來一樣,完全不需要依賴他人的介紹或講解。
(二)新穎性:音樂想象的新穎性,是指一個人在豐富的音樂表象材料啟發下所產生不同原型的特點。比如我們經常會欣賞柴科夫斯基的交響樂,聽舒柏特的藝術歌曲、彈奏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但是每次都會給我們帶來與以往不同的新感受,即新穎性。這每一次的新感受就是在我們豐富的音樂想象下產生的,如果沒有音樂的想象絕對難以產生其新的形象和感受。
(三)創造性:歌唱家在演唱中面對音樂所要塑造的藝術形象,首先要對作品進行分析、理解,然后會在作品要求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挖掘和超乎原作的重新設計,并通過他的演唱技術,以其達到他個性的獨到發揮,塑造出與他人不同的藝術形象,獲得富有個性的藝術效果。這不同的藝術形象和獨到的藝術效果,就是歌唱家經過創造性地想象、設計來完成的。也就是說由創造性地思考、創造性地表現和創造性地態度來逐步完成的。這一步步地挖掘、設計與個人的發揮,皆緣于他這種創造活動的預定目的,并在其原有聲音表象的基礎上進行的重新加工和改造。可以說,如果沒有歌唱家通過音樂想象的創造,就沒有豐滿的藝術塑造。
(四)廣闊性:一個正常人想象的范圍之廣闊,正如古人所講:“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這是對藝術的創造性想象以及想象之廣闊非常好的形容。這就象假設一位歌劇導演在導一部十六世紀的劇作,他不一定是真要演員回到十六世紀,卻需要他們對當時的歷史,包括政治、經濟、藝術、宗教、民俗等內容進行必要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發揮廣闊的想象力來重新設計并藝術地再現歷史。可以說,藝術的再現,如果沒有豐富的設想、巡思,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二、音樂想象的影響因素
音樂想象對于藝術創作如此重要,但是如何才能不斷豐富我們自身在這方面的能力呢?這需要對影響音樂想象產生和發揮的因素進行分析。
第一,音樂想象與思考密不可分。思考是對某一音樂主題、音樂發展、音樂材料的構成等問題的深入思索和考慮,是進行音樂想象的基礎,會思考才能會想象。但是音樂想象必須在思考的基礎上以客觀現實為依據去想象,而不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想象,是胡思亂想。
第二,音樂想象與閱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一位經歷多、見識廣的觀眾,在聽賞一部音樂作品時,其想象就豐富、新穎、獨特,也將必然產生與眾不同的、可能帶有創造性特點的音樂新形象。相反,知識貧乏,閱歷淺窄,其想象力也是低下的。可以說,閱歷愈豐富,音樂的想象力愈強。
第三,音樂想象與聯想同是藝術返回現實的橋梁。沒有聯想就很難去想象新的、與眾不同的形象;沒有想象也就沒有創造;沒有創造,藝術也無法回歸現實。因此音樂想象與聯想是一根琴弦上相臨的兩個音位。
第四,音樂想象與其對象是辯證統一的。音樂想象是要有對象的,而想象的對象則可能是視覺可及的,也可能是視覺不可及的(靠聽覺感知和感受)。音樂藝術是流動著的聲音藝術,主要是以聲音作為表現手段的。因此,音樂想象的對象即是聲音。我們可以想象到貝多芬在其“第九交響曲”的創作中,即完全憑其對聲音對象的豐富想象,創作出如此輝煌的樂章。這想象中的對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體的(表象材料清晰),但不管是抽象的還是具體的,都是需要人去對聲音對象進行正確的解釋或準確的理解和再現的。而音樂想象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第五,音樂的聽辨、記憶、分析需要講究方法,有了正確的或可行的方法之后,對問題就會有比較理想的解決辦法。音樂想象也是如此。一般說來,會思維的人,對問題總能做出個比較準確的分析和判斷,即“會思維的人常常是思考問題得法的人。”而會想象的人,他的想象與現實的距離也是極短的,實現的可能性也相應大的許多。因為,想象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憑空設想,想象的方法越是得當,想象新事物、新形象就越具創造性,實現的可能性就越大。
總而言之,音樂是想象的藝術,沒有了想象的音樂,將會是一灘死水,激不起情感的漣漪。只有發揮了想象的作用,音符才開始跳躍,旋律才開始舞動,音色才開始呈現光彩,這時的音樂作品才能真正展現它的全部意義和無窮魅力。從而使我們在音樂想象的過程中真正的去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
參考文獻:
[1]李嵐清·音樂藝術人生——關于《音樂筆談》的講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2]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187.
[3]鄧蘭.音樂教育應培養“音樂的”想像力[J].廣州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2):98-100.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245-01
作者簡介:劉晶(1984-),女,漢,新鄉市,教師/助教,研究生,新鄉學院,聲樂表演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