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琪
(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 610041)
新媒體環境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
王璐琪
(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610041)
摘要:隨著互聯網和信息高速公路的飛速發展,當今迎來新媒體的蓬勃發展,本文通過網絡查詢,文獻閱讀,對新媒體的定義進行闡釋,對新媒體的未來進行展望,并且根據民族傳統體育的現狀,本文重點分析如何有效運用新媒體,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傳播,使民族傳統體育更好的傳承發展下去。
關鍵詞:新媒體;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
近代以來,中國長期閉關鎖國,與外界溝通減少,遭到列強的長期侵略,不僅使得我國的民族傳統文化大量流失,也導致了人們對傳統體育文化的認識有較大的局限性。面對當前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困境,本文主要探討如何使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走出困境以及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與創新,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促進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播,促進我國體育的長久持續發展。
一、新媒體概述
(一)新媒體的定義。新媒體是指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微博,微信,博客這些都屬于新媒體范疇。
(二)新媒體的特點以及發展前景。2013年,中國4G移動通信的正式啟動和一3G為基礎的移動互聯網的深度滲透為新媒體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既有微博,新聞客戶端等弱關系新媒介的廣泛覆蓋和高效應用,又有微信、陌陌等強關系互動型新媒介的迅速普及,新媒體強大的移動性、融合性、動員性和滲透率空前顯現。新媒體的發展正在改變當前中國的現狀,以及中國體育的現狀。
根據2015年《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新媒體穩步發展,移動化趨勢明顯,微信發展火爆,成為年度標志性特征,移動新聞客戶端成為公眾新聞接觸新入口,社交媒體成為政治傳播新平臺,大數據驅動互聯網應用加速推進,4G技術開始商用。根據調查顯示,中國新媒體用戶增長已走過高速發展時期而進入穩定增長期。根據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C)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358萬。互聯網普及率為45.8%,較2012年底提升了3.7個百分點。手機網民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規模達到5億人,年增長率19.1%,繼續保持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
二、新媒體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影響
(一)新媒體提高了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播效率。在古代以及近現代,由于交通的限制,技術的落后,使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無法使每個人都接觸的到,而現在,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人們能無時無刻傳遞信息,真正實現了信息的零距離傳播,每個受眾既是信息的發送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這不僅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也拉進了大眾與民族傳統體育的距離,受眾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機客戶端,隨時觀看世界各國的文化。
(二)新媒體實現了民族傳統體育跨地區傳播。從一定程度上說,民族傳統體育并不是大眾文化傳播,而是小眾文化傳播。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播可以跨越地域的阻礙,無論何時何地,人們都可以共享文化盛宴。
三、民族傳統體育新媒體傳播對策
(一)新媒體環境下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宣傳推廣。近年來,新媒體傳播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每個賽事主辦方關心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融合,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配合新媒體的時效性,使得體育賽事得到廣泛傳播,實現其最大的社會效益和商業利益。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體育學院博物館在2015年度先后拿出數件作品到外省參展,在參展的過程中,不僅進行文物展覽,而且媒體記者拍照,把體育文物的圖片發到微博,微信公眾號,一些無法到現場參觀的受眾,就可以跨越時間和地域去了解這些文物。一方面,通過新媒體的傳播,可以調動大眾的積極性,使他們愿意參與到這件事情中來,由被動的接收變成主動的參與。另一方面,通過新媒體的傳播,可以調動大眾與媒體之間的互動。公眾愿意去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這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在文物進行展覽以后,可以調動大眾的積極性,在文物展覽期間,進行話題討論,在微博上制造話題熱點,增加關注度,更加調動大眾積極性。
(二)通過政府搭建網絡平臺進行傳播。官方網絡平臺具有信息傳播的權威性,穩定性,官方網絡平臺還具有一定的經費保障。因此,通過政府搭建官方網絡平臺是傳播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要載體。依托政府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宣傳也是民族傳統體育宣傳的一個捷徑。把民族傳統體育的圖片視頻進行整合,通過多媒體進行宣傳。通過新媒體的傳播,依托政府建立起來的平臺,在增加傳播深度和廣度的同時,也能增加傳播的可信度,得到政府官方以及經費的支持。
(三)多媒體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以微信為例,微信是移動互聯網的代表性產品。微信的廣泛應用,沖擊了所有的人際溝通方式,為現代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交流體驗,引發了人際溝通領域的革命。微信打破了傳統網絡交流的固定范圍,這樣的跨平臺交流更加便捷,用戶使用一種工具就可以與不同平臺圈子的用戶進行溝通,節省了用戶的時間,提高了溝通效率。微信可以通過實時傳播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全方位、立體地展示傳播內容,使不同閱讀或收視習慣的受眾都能得到滿足。微信綜合運用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使得傳受雙方可以充分有效的自我表達,多元化的傳播方式滿足了用戶的各種需求。
(四)優化民族傳統體育科研機制,增強傳播人員的科學文化水平。現在在比較偏遠的地區,一些傳播人員還沒有認識到新媒體的傳播效力,由于當地的科學技術文化水平比較落后,在傳播上存在很大的瓶頸。因此,在信息高速發達的今天,如何讓傳播人員使用新媒體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更好的傳播出去,提高傳播人員的傳播水平成為當務之急。
四、結語
民族傳統體育現在已經上升到國家政策的高度,政府越來越重視我國體育的發展,尤其是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在此情況下,應該擴寬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播渠道,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通過數字化手段來彌補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上的瓶頸。實現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瑾.斯圖亞特.霍爾“編碼與解碼”理論的研究[D]西師范大學;2014.105-106
[2]張艷.戴維.莫利的電視文化理論[D].新疆:新疆大學;2012.12
[3]馮劍俠.受眾如何解碼《新聞聯播》[D]四川:四川大學,2007.221-224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221-01
作者簡介:王璐琪(1992-),女,滿族,河北唐山人,在讀研究生,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