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瑩
摘 要:為了促進閻良區農產品品牌建設,通過實地考察,對閻良區農產品品牌建設問題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閻良區農產品品牌建設主要存在科技含量不高、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濫用、農業標準化程度低、農產品質量良莠不齊、農產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問題,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農產品;品牌建設;問題及對策;閻良區
中圖分類號 F3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1-0013-02
閻良區作為農業大區,重視特色農業的發展,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將發展特色農業作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特色農業在全區農業經濟中的比重逐年升高,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根據筆者的調查,閻良區雖然特色農業快速發展,但是品牌建設相對滯后,還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為了進一步促進閻良區特色農業的發展,對閻良區農產品品牌建設現狀、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助于發展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政策,對于閻良區農業經濟壯大和發展意義重大。
1 閻良區農產品品牌建設現狀
調研表明,閻良區獲得西安市名牌的品牌總共有7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共有2個,21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本研究認為,閻良區作為農業大區,農產品品牌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為閻良區農業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2 閻良區農產品品牌建設存在問題
2.1 農產品品牌知名度不高 在廣大公眾的意識中,只要是經過工商局認定的馳名商標都是值得信賴的,都是有很高聲譽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該產品有相當的知名度[1-2]。但是在閻良區,還沒有出現農產品品牌效應比較好的產品,其知名度停留在當地,牌子不響,外界對其并不知曉。例如,閻誠脆棗、和牧葡萄、鑫谷玉米等,雖然品質比較好,但是外界的知曉度卻比較低。
2.2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濫用 目前,閻良區區域公用品牌造成了嚴重沖擊,越來越多的農戶濫用品牌。例如,閻良甜瓜、閻良相棗、閻誠脆棗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品牌產權的主體也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很多有關農業的主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使用和侵占,還有的人目光短淺,功利心很強,總是使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手段擾亂整個市場,進而形成了惡性循環。當信息不能夠對等地到達消費者面前的情況下,這樣就會出現優質產品不能夠到達消費者面前,劣質產品卻泛濫,就像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喬治·阿克爾洛夫所說的“檸檬市場”,使得區域內的公共產品不能夠得到消費者的信賴。
2.3 農業標準化程度低,農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對于農產品來說,質量是關鍵,而標準是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農產品質量的優劣[3-4]。農產品生產標準,是農業生產者長期生產經驗的總結,是農產品質量管理的重要依據,需要通過質量標準來衡量農產品質量的好壞。如果制定的農產品質量得不到落實,農產品質量就得不到保證。要想實現農業生產過程標準化、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構建農產品品牌,就要走標準化農業發展的道路。在閻良區,大多農產品生產過程中都會出現不標準的現象,所生產的產品參差不齊,還有的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不能夠兼顧到產前、產中和產后,這種現象嚴重制約著農產品品牌的良好發展。還有一些公司在注重產前和產中的過程中,卻忽視了產后的實施環節。例如,在農產品運輸和銷售環節,如果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就能夠保證農產品的質量不受影響,確保農產品順利銷售。
2.4 科技含量不高 一是加工技術含量低。在閻良區,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都是以初級加工為主,且沒有制定嚴格的生產標準;許多企業農產品加工科技含量低,沒有進行深加工,許多優質農產品原料僅僅進行簡單加工。例如,閻良區雖然已初步形成“瓜、菜、畜、果”為主的4大農業主導產業,特別是當地生產的甜瓜和蔬菜,以質量高、無污染等特點,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和地區,被譽為我國的厚皮甜瓜之鄉和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但因加工滯后導致附加值較低,影響名優品牌的創建。二是商品化處理程度低。大部分生鮮農產品直接銷售,并沒有經過包裝或者商品化處理,即使有的包裝了,包裝設計也是非常簡單和粗糙,遠遠達不到“三品一標”的標準,為農產品品牌發展帶來了困難。目前,閻良區的特色農產品多數處于“有品無名無牌子”和“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價格”狀態,沒有真正實現由產品利潤、加工利潤向品牌利潤的轉變。
3 閻良區農產品品牌建設對策
3.1 加大品牌農產品營銷和宣傳力度 筆者認為,閻良區應加大農產品營銷,鼓勵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營銷方式。例如,在大中城市可以設立閻良區優質農產品銷售專柜,直供直銷,或者進行農超對接,農校對接等。另外,也要加強農產品品牌的宣傳。要利用微信公眾號、電視、報紙等媒介,大力宣傳閻良區優質農產品,擴大農產品品牌的美譽度。
3.2 完善區域公用品牌保護制度 一旦特色農產品在市場上得到一定的品牌認知度,常常成為地方舉足輕重的無形資產[5]。因此,不論是政府還是合作社,或是農民都應該有很強的品牌保護意識,避免農產品品牌受到侵害,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明確農產品區域品牌,盡早地確定區域生產領域公共品牌標識的使用,從法律的角度防止濫用這個品牌。其次,當行業協會、合作社的農民和加工企業的檢測合格后,就可使用區域品牌,促進生產過程的規范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再者,加大對農民的宣傳教育,強化品牌意識,加強合作社和農民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的通力合作,進而建立農產品品牌保護系統和權利保護聯動機制,加強農戶和企業的自律行為。
3.3 推行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第一,推行標準化生產,制定農產品生產標準及規范。充分結合農業生產的標準化和先進生產技術,結合國家的標準、行業的規范和地方標準,為農業特色產品制定出方便易懂的技術規范;積極推廣利用更先進的動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要充分收集有關農業的標準和規范資料,并對其進行整理和修改,用于培訓和對農業生產進行指導;通過培訓指導,普及農產品生產標準及規范。利用各種各樣的形式,把標準化的農業生產落實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并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引導他們成為農業生產的帶頭人和領路人。第二,提升質量。農產品質量對于農產品品牌建設非常重要。要不斷制定并完善農產品標準和認證體系,要按照ISO09000、ISO01400、ISO22000的相關規范,大力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確保食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中的各個環節的安全,確保農產品的安全,全面夯實品牌質量基礎工作。
3.4 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 第一,加強標準化生產。建立和完善“三品一標”認證,加大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的推廣力度,強制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采用標準化生產,堅決杜絕不按標準生產的現象。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充分發揮作用,加強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做好農產品產前及產后的技術服務,為優質農產品生產提供技術支持。第二,加強研究和開發新品種、新技術。閻良區政府應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加強農業經營主體及農業企業研發新技術,培育新品種,破解農產品品牌化建設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第三,促進創新,加強合作。農業主管部門應積極走出去,加大地方政府與科研機構合作力度。例如,加強與陜西省農業科學研究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的合作,攻克關鍵技術,提高農產品品牌建設科技含量,促進閻良區農產品品牌建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承園.安陸市農產品品牌建設研究[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9-14.
[2]劉翠翠,陸新文,趙文波.亳州市農產品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蘭州工業學院學報,2013(03):70-74.
[3]邱珊蓮,劉榮章.當前我國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10):82-83.
[4]盧珊,但堂玉,阮穎穎,等.恩施農產品品牌建設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07):23-25.
[5]陳告,梅銳.關于懷化市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思考[J].湖南農業科學,2015(11):114-116.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