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琴
摘 要 本文簡要介紹了橋梁美學的重要性及發展現狀,對橋梁的美學體現進行了闡述,討論了橋梁美學在梁橋、拱橋、懸索橋和斜拉橋上的設計應用,并總結得出了其在橋梁設計應用中應堅持的基本原則,最后對其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橋梁美學 美學體現 美學設計 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U442.5 文獻標識碼:A
中國橋梁建造史源遠流長,著名的橋有中唐時代的寶帶橋、北宋年間的洛陽橋以及隋朝的趙州橋等,這些橋不論是在結構還是造型上都巧奪天工,和大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因此,優秀的橋梁建筑特別注重結構質量和美學效果的協調,所以,設計師除了要平衡橋梁的可靠性和經濟性以外,還應提升橋梁的美學效果,使最終設計和建造出的橋梁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和經濟性都符合要求,做到現代化元素與地方人文特色相結合,從而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
1橋梁的美學體現
橋梁的設計具有一定的技術特征和時代特征,既要滿足其功能性、經濟性以及美觀性的要求,又不能盲目地追求美學和偷工減料。在兼顧安全、適用、經濟等條件的前提下,現代橋梁美學體系初步形成。
1.1造型美
亦稱形式美。人們對一座橋梁的評價往往始于它給人的外觀感受,而橋梁的造型則蘊含著許多美學特征。保持清晰而又界線分明的可分化的結構是橋梁結構形式最主要的原則,沒有多余的細節,只剩下簡單而直接的線條,給人以可靠和穩定的感覺,讓人瞬間覺得賞心悅目。
另外,橋梁各構件之間還應做到和諧一致,該種和諧主要通過勻稱、比例、均衡、韻律、交錯、層疊等多種手段來實現,比如拱橋的立柱、懸索橋的塔柱和吊索、桁架橋的斜桿,斜拉橋的斜拉索等,它們的完美統一可以對視覺平衡起到良好調節作用。同時該協調還可根據不同橋型選用適當的手法來進行橋梁結構和外形的設計。有時橋梁設計師也可沖破一些固定思維的束縛,對傳統的橋型結構進行必要改造,但此改造并非等同于標新立異。
1.2功能美
橋梁作為連接兩岸的紐帶和道路通行的一部分,其功能是加快交通運輸體系的運作,緩解交通壓力,為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服務,因此,橋梁的實用功能是使橋梁工程不斷發展和前進的動力,而功能美也是橋梁美學中的關鍵魅力所在。
基于力學理論基礎的功能美在保持均衡而又富有張力感的結構中不斷彰顯著其內在美,外型上又給人以一種力動感,是橋梁美學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例如斜拉橋的力動表現在塔柱和斜拉索的完美搭配上,高聳的主塔牽引著有序排列的拉索,有利于橋面水平方向的延長,同時拉索的排列也遵循了美學中的比例法則,也使得功能美和造型美更加和諧統一。
1.3創新美
美源自于不斷的開拓創新,而不同的時代有著各自的審美觀念。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各類新型材料、高端技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促進了藝術美和技術美的完美融合,使得橋梁美學的發展有了質和量的飛躍。
橋梁作為一種利用技術手段所創造出來的結構型藝術,其功能并非只是簡單地展示其外在裝飾,設計師只有認清了橋梁美學的發展方向,才會形成正確的橋梁審美觀,并指導于橋梁美學的設計。
2橋梁美學設計
2.1梁橋
輕盈、連續是梁橋美學設計的要點,其設計主要依賴于以下外觀因素:上部結構(類型、形狀與高度、桁架梁、細部構造)、橋墩和橋臺。上部結構類型主要受到跨度、幾何線形、凈空、材料價格等要求的影響,出于經濟性考慮,當結構跨度較小時,一般選擇梁橋方案;另外,在考慮了地形、上部結構形式以及荷載等因素后,盡量使橋墩數量減少,利于橋下采光和開闊空間;橋臺尺寸要根據上部結構大小而定,如輕盈的橋臺一般適用于纖細的上部結構。
2.2拱橋
最能體現拱橋視覺感官效果的構造主要在于主拱形態,其曲線形式有圓弧線、拋物線和懸鏈線。為了便于施工,小跨徑拱橋一般選用圓弧線型,同時該類拱橋體態優美;拋物線拱圈則更多的展現強勁的力動感;大中跨徑拱橋的拱圈普遍采用懸鏈線型,線條自然,矢跨比可靈活選擇,契合大眾審美。
2.3懸索橋
懸索橋是橋梁界所公認的跨越能力最大、最優美的橋型。其超大的規模和高聳的塔柱帶來無盡的生命力,氣勢磅礴。鑒于其較大的跨越能力,在水面廣闊的江河、海峽和海灣上,懸索橋修建居多,且加勁梁的選擇也要符合輕巧纖細、簡單明了、平穩流暢的要求。
2.4斜拉橋
斜拉橋是由梁、塔、索構成的組合體系。巨大的跨度襯托出橋面的輕盈流暢;高聳的橋塔在海天相接的水面上更顯偉岸強壯;細長的柔性拉索滿富強勁的張力,賜予整個結構盎然的生機。此外,由于其多樣化的造型,再加上適中的跨越能力,斜拉橋被廣泛應用于城市跨江、跨河、立交橋和人行橋中。
3橋梁美學在運用中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1)質量、安全、使用功能至上原則。橋梁美學是建立在以橋梁受力為主體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其藝術造型景觀設計必須在確保結構強度、剛度、穩定性和使用壽命的前提條件下將傳統與創新進行融合。
(2)比例與韻律。橋梁建筑要求各個結構比例勻稱、橋身與環境取得較好的尺度關系,并富有韻律感和秩序感。
(3)協調與和諧。協調是方法,和諧是目標,橋梁美學應做到“個體協調”與“環境協調”相結合,注重材料挑選和色彩的運用,同時,利用模型測試的方法來提高實感判斷度,檢測陰影效果。
4總結
通過以上對橋梁美學的了解和認識,我們知道了橋梁美學對于不同橋型有不同的使用標準。隨著我國橋梁工程建設的持續高速發展,人們也在不斷提高橋梁美學的應用要求,展現新時代橋梁建設的魅力,努力把我國的橋梁設計推向世界。
參考文獻
[1] 羅華瑩.橋梁美學設計方法探索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34-60.
[2] 何大學.橋梁美學在橋梁選型中的應用[J].城市道路與防洪,2006(02):3-5.
[3] 納啟財.淺談橋梁美學[J].青海交通科技,199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