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淼 高健 鄒恩悅
摘要: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時代信息化的多重影響下,大學生個性化發展呈現復雜化、多元化、非線性的特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體力量失衡、介體不完善、環體有待優化是造成此現狀的主要原因。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個性化自主學習決定這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前景。文章從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角度,探索有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個性化自主學習;能力
一、 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現狀及特點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宣告中國全面進入深化改革時代。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國的社會結構與人的思想價值觀念也都發生著巨大變遷。人的個性化發展正是這個時代的鮮明特征和自我訴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作為社會發展生力軍的大學生群體,自然傾向于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的個性化發展模式。
當代大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認知意識和判斷能力,他們不甘心于遵循固有的發展范式,但也存在著渴望創新與惰性保守的特點。當代大學生一方面表現為思維活躍,不甘于墨守成規;另一方面卻因依賴性而處于保守的懶惰狀態,過度計較得失,害怕嘗試后的失敗體驗;三是批判意識雖強,但自我反省意識缺乏。當代大學生活躍于各網絡新興媒體,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間以及論壇等,他們都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意見,對各種現象也是積極評論,卻難以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失敗歸因上多偏向于客觀原因或外部因素。
二、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特征
目前,國內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自主學習水平較低,應用能力、自我監控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資源管理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都相對比較欠缺,學習狀態仍處于高中向大學的轉型期,出現了一些不適應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意志力較差,自主學習動機不強
意志力是保持自主學習常態化的關鍵思想品質,學習中總會存在不同的困難和障礙,一方面存在來自外界的干擾,另一方面則是自身的情緒問題,這個時間意志力在控制自我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代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仍然偏弱。特別是在錄取過程中因分數低被調劑專業的學生,或者在報考志愿時非個人自主填報志愿的同學,對入學后所學專業出現不感興趣、專業思想不穩定和學習方法欠缺等問題,導致多門課程不及格,直接影響了自主學習質量,更嚴重的后果是降級,不能按時正常畢業。學習動機的強弱直接引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存在與否,缺乏有效、積極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是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的直接原因。
(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缺乏有利環境
“90后”大學生大多出生于獨生子女家庭,家庭中的各項資源均為孩子的獨家專屬,同時所有事宜均不需要大學生本人的獨立思考并完成,均由父母“大包大攬”,這就促使大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生活能力,依賴性嚴重,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和提高。大學中存在多數學生仍嵌入于高中的課堂教師主導的學習模式,出現對大學相對自主個性化學習模式的不適應。主講教師不劃重點學生就不會復習的現象比較普遍,自主學習的質量比較差。另一方面,家庭環境逐漸成為影響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是個體獲得自主學習動機和能力的主要源泉,在習慣養成過程中至關重要。對于大學生來說,遠離家鄉,在高校過著集體生活,更加需要來自家庭的關心,家庭環境也在各個維度上影響著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三)學習目標含混不清,缺乏穩定性
低年級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還保持著高中時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對于學習的內在目標有所保留,在升入高年級后,開始適應并享受較為輕松的大學學習氛圍,內在目標逐漸模糊,自主學習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在進入高年級后,很多大學生都更加關注外部目標,也就是今后從事的職業、地位、榮譽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形成學習無用的思維,學習的興趣也隨之減弱。內在目標和外部目標之間主次不分,學習與實踐之間存在脫節,使得大學生不能完全認識到學習的深遠意義和內在影響,從而造成自主學習能力的欠缺。
(四)大學教師的課堂講授內容及方式需要更新換代
大學現存的教學手段和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完全與學生復雜、多變的思想和心理特質相匹配,這是無法塑造學生高水平自主學習能力的成因之一。大學中常見的諸如教師過度依賴規范化的教案和課件,照本宣科,學生沒有學習興趣,課堂沉悶;教師偏重知識點和理論的講解,忽視學習能力和學習技巧的灌輸與培養;大學的教師主導課堂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個性化自主學習的內容和能力嚴重缺失。
大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除了以上列舉之外,大學里的社會實踐平臺較為單一,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專業實習實踐受限于課時及經費,多流于形式;教學模式僵化、教材內容滯后以及學術氛圍淡薄都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和提高。
三、 引導大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新時期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表明,真正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勢在必行。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必須按照學生的個性“量體裁衣”,因勢利導。
(一) 制定符合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
21世紀社會發展進步的推動力量是科技和人才,因此如何培養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是大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和奮斗目標。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與社會發展相協調,二者都不能有所偏重,而是要有機平衡。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大學的教學主管部門要充分調研、討論論證,制定符合大學生個性化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注重專業理論知識扎實穩固的基礎上,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的教學內容和比重,使學生自身具備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緊跟時代腳步。
(二)分層次側重引導大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教育
不同年級的學生其學習和發展規劃有不同的側重,對于尚未經歷過大學生生活的學生來講,教師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對于大一學生,應側重指導學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讓學生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發展路徑有初步規劃和認識。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引導的關鍵時期。大二、大三年級是學生學業、科研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通過學業進度跟進,引導學生注重知識的積累和擴充,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了解專業需求和自身學習需求。大四學年是學生求職的關鍵時期,也是對其前三年自主學習成果的檢驗時期,這時候應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擇業心態。只有對不同年級學生展開不同層次的引導,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個性化自我學習。
(三)要注重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大學生應進行積極的內部歸因,要將學習的成就歸因為“學習能力強”“主觀努力”等可控的內部因素,不斷增強學習自我效能意識;將學習中的挫折,采用“學習任務難度大”“學習目標制定存在問題”“客觀因素”等外部因素歸因的方法,及時調整學習狀態并改變學習方法,使自主學習處于良性循環狀態,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效果,強化學習動機。
(四)充分發揮移動設備和網絡媒介的學習工具作用
隨著移動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移動終端設備的大量普及,大學生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擁有量和使用量已經處在很高的水平。由此帶來的學習方式變遷將極大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移動網絡技術使用成本低廉(多數學校提供免費的公共無線網絡信號),移動終端設備使用較為便利的優勢,使之成為新型的學習工具。移動學習新方式就是一種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的新型學習模式。學生不受時間、內容和地點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個性化地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這將極大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采用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一種簡易、新穎、及時的學習方式,也是為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增加新的選擇。學校和教師通過移動設備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行為進行數據管理和分析,也便于教育者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自主化學習引導。
隨著經濟、文化、政治的全球化發展,大學生個性化差異日益明顯,欲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則引導大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勢在必行。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未來社會亦需要個性化的人才,引導高校大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強化自主學習行為,才能順應時代潮流,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