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金龍+錢蕾+吳建寧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項目自2011年建設以來,在建設管理模式、教育體系構建、基礎資源建設、專業課程建設等多方面取得了成果。為了實現示范校建設的引領輻射功能,建立健全的改革研究成果推廣模式尤為必要。文章闡述了國示范中職學校電子專業課程建設成果的推廣價值,探析了關鍵而有效的推廣途徑,提出了推廣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為國家示范學校各專業的課程建設成果推廣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示范校;課程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
1 引言
2011年教育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職業學校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計劃的通知》(教職成司[2011]202號),面向示范學校提出了提高示范校整體水平、推進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加強重點專業領域建設、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創建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的要求。在教育部電子信息類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下、電子信息類專業規范和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開發與建設成果與經驗的基礎上,以校企合作為不斷推進的保障,借鑒德國、美國等教育強國的經驗,將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理念與課程開發理念結合,以一個有效的高起點的平臺進行電子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實踐研究,推進電子專業核心課程的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推廣使用,力求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共享,為廣大教師、學生和社會自由學習者提供服務,從而推動電子專業的教學改革,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真正發揮職業教育的社會服務能力。
2 核心課程建設成果推廣的價值
2.1示范校建設成果的推廣,有效引領中職電子專業建設
自國家示范校建設項目啟動以來,第一、二、三批示范校已經在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目前全省中職學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專業建設并沒有很好地利用示范校建設的成果進行有效整合和資源共享。各區域的行業發展情況基本相似,具體領域所需求的人才也較為相同,但對于同類專業的建設,全國仍處于不均衡的狀態。先一步改革的優勢學校有義務將專業建設成果進行整合并推廣,使得專業建設基礎平臺輻射全國,帶動職業學校的同類專業建設,真正發揮示范校的作用,帶動我國職業學校全面發展。
整合電子專業優質的專業教學資源庫,能引領這些學校的發展方向,解決非示范中職學校發展動力不足,社會資源欠缺、師資隊伍薄弱等問題,將中職改革的最新理念和方法在全國推廣,使得各學校根據地區經濟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專業建設方向,培養出更適應社會發展和行業發展需求的人才。
2.2 緩解專業教師教學資源匱乏的顧慮,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由于全國中職學校的實力分布不均勻,同一學校不同專業發展也不均衡,甚至同一專業的教師教學水平高低各異。由于資金匱乏、學校硬件資源建設不足、教學資源層次低、教師培訓和企業實踐少等,部分教師往往在教學中缺乏豐富的資源來源和先進理念。因此,建設和推廣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教學資源庫能為各校的教師提供更為豐富和優質的資源,使教師在教學實施和課程改革中有更充分的信息依據 。
同時,由于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過程中融入了最有效、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路,以及大量行業發展、企業崗位需求信息和資源開發的先進手段,教師在使用這些資源時,能不斷學習新的理念,提升自己的課程開發和改革能力,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從實質上推動職業學校的專業發展。
2.3 為廣大學生和社會學習者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
目前,全國大多數中職學校都開設了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招收儲備了大量的電子專業學生,但根據目前的學習情況發現,真正能在這個專業學得較好的并不多,專業本身的難度較高使他們在課程學習時需要大量權威、完善、有效的學習資源,而且這些資源應該是易查的。利用專業的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能夠高效地分享成果,使資源利用最大化,為學生提供大量學習資源。
同時,電子信息行業從業人員也較多,加上產業本身的快速發展,他們需要及時補充學習,否則會落后于行業發展的速度,最終被淘汰。因此,電子技術專業核心課程開發及信息化資源建設能為他們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好的服務。
2.4 推動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的改革
電子技術應用屬于電子信息類專業,該行業領域覆蓋范圍廣,需要裝配、調試、編程、產業營銷等各種技術人才,這些人才的培養具有較大的關聯性。據調研,在中等職業學校中,電子技術應用專業開設得最多,且教學內容基本覆蓋了電子信息類行業人才的基本知識技能,與領域內其他專業關系緊密。因此,以該專業的改革發展帶動領域內其他專業發展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開發和應用電子專業核心課程及信息化教學資源,為相關專業教學資源開發提供依據,能夠提升相關專業的建設水平和教學改革水平。
3 課程建設成果的推廣途徑
3.1 出版核心課程教材,推廣使用
首先,要將國示范電子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研究的優質成果轉化為可操作產品,最直接的就是核心課程教材的編寫和推廣使用。目前,電子專業《電氣及工程制圖》《電工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單片機應用技術》《電子CAD》《電機電氣控制技術》《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技術》《電子產品檢測技術》《電子產品維修技術》《電子基本技能實訓》《SMT工藝及設備維護》《電路仿真技術》《電子產品營銷》《PCB設計制作》《光伏發電技術》16門核心課程中,有10門課程出版了教材,其他6門也將編寫完成。教材均采用案例式編寫方法,各校教師可結合教材案例指導學生學習,真正實現學生的“做中學”。
3.2 實現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成果的有效轉化
由江蘇省多所中職學校電子專業骨干教師聯合開發了專業精品課程資源,包含所開發課程的課程標準、知識鏈接、多媒體課件、測試習題和網絡課程等,供學習者學習;建成含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行業標準、實訓項目案例、微課教學錄像、技能考核試題、競賽方案等在內的通用主題素材庫;使用、優化、推廣數字化資源建設成果,及時反饋并提出優化方案,提升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拓展學生學習空間,提高專業技能教學質量。
為了不斷優化教學資源,并真正落實教學資源的共享共用,實際是將數字化資源提升到信息化資源的高度,不是某所學校獨有,而是可以方便各所學校使用,并能進行有效交流。利用“鳳凰創壹”的虛擬教學系統平臺,共建共享了專業課程資源,實現專業教學資源與應用平臺的結合,平臺的可擴展性,使資源具備開放性和共享性,校內外優質教學資源重組展示,各校師生方便使用。
3.3 組建巡講團,開展系列講座和核心課程展示
鑒于國示范中職電子專業核心課程研究成果涉及面比較寬,單純依靠普通的交流活動進行成果推廣往往流于形式。可組建由課程專家、研究人員、骨干教師等組成巡講團,開設理實結合的系列培訓講座,并進行課程展示。一是對課題的成果進行系統的整理,開發成講座的資料,通過講座進行培訓推廣;二是組織各校教師,利用各種形式學習資源平臺的使用;三是挑選課程建設中比較突出的課程及授課教師,進行公開的課程展示,融入課程建設的優質成果;四是將課程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成果轉化為培訓教師的教材資料,對其中一些體例標準性內容可由各校要求教師統一執行。
3.4 聯合企業力量,加強實踐性資源推廣
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課程改革都須要結合行業、企業的需求和標準進行,從而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校企合作的資源就不斷滲透其中,如項目案例來源、職業化評價標準、企業教師資源、實訓實驗資源等。這些實踐性資源在成果推廣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加強企業在成果推廣中的參與度提高實踐價值:(1)組織省內骨干教師和優秀學生去電子專業合作企業參觀學習,接受新的理念,學習新的技術和工藝,了解新的材料和產品;(2)引進企業專家指導其他學校進行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實踐性教學;(3)在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大賽中,滲透行業企業標準,并邀請企業專家聯合評判;(4)全省內選拔優秀實習生、畢業生去優秀企業工作,或在學校舉辦“冠名班”,訂單式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
4 結語
電子專業是多數職業學校開設較早、發展較成熟的專業,有著深厚的建設基礎,電子專業課程建設成果的有效推廣,不僅是國示范建設的要求,也是電子專業長足發展的要求,而推廣的過程須要避免走入誤區。推廣過程須要制定推廣計劃,否則最后很有可能“有頭無尾”。既要形成更完善更優質的可操作性成果,也要在推廣過程中根據各校具體需要進行成果的篩選,不能為了所謂的“推廣效益”而急功近利,造成“灌輸式”推廣,只求名聲和效應,忽略一線教師對相關成果的接受程度,影響成果的真正“內化”。
參考文獻:
[1]教職成司函[2011]202號.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職業學校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計劃的通知.中國職業教育信息資源網www.tvet.org.cn.
[2]教職成司函[2010]9號.關于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意見. 中國職業教育信息資源網www.tvet.org.cn.
[3] 張斌.中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4]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區域性優質資源共建共享:理論框架與個案研究[J].電話教育研究.2010,(03).
[5]易海華.教育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的誤區及對策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