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3月,投貸聯動被寫入國務院文件以來,諸多銀行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隨著我國銀行業綜合化經營深入發展,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明顯增加,各種通道類業務、資管業務等增長較快。通過各種金融創新工具,商業銀行已直接或間接涉足非金融企業股權投資業務。一時間,仿佛銀行找到了業務藍海,創投找到了債權合作伙伴,中介得到了業務的來源,企業獲得了充足且低成本的融資,政府支持了科技企業的發展,大家皆大歡喜。隨著銀監會、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文(《投貸聯動指導意見》),正式啟動了投貸聯動試點。
誠然,投貸聯動確是未來銀行朝著特色化、差異化轉型的方向之一,但是冷靜思考也會發現,種種熱鬧背后仍然存在著不少障礙和風險,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未來投貸聯動還需要很多工作去探索、去完善。特別是要控制好風險,積累經驗,真正推動科創企業的發展。
基于此,本刊特邀請了業內的專家學者以及監管當局對當下的“投貸聯動”形勢予以分析和解讀,為我們的商業銀行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