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穎
摘 要:《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旅游產業。這意味著在十三五規劃當中,旅游產業的發展將作為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不但實現產業增加值的增長,同時還強調質上的內涵發展。新時期旅游業的發展要求專業人才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廣闊的知識面以及強烈的創新與競爭意識,超強的實踐技能。當前,我國旅游專業教學內容上存在專業和名稱較為混亂、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復、實踐教學層次劃分不明的問題,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梳理專業與名稱、合理設置課程,減少重復、細分實踐教學層次。
關鍵詞:旅游專業;教學內容;思考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旅游產業。這意味著在十三五規劃當中,旅游產業的發展將作為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不但實現產業增加值的增長,同時還強調質上的內涵發展。
我國國土遼闊,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巨大的旅游內需,再加上日益發達的交通設施,我國旅游業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當前我國旅游業所需要的專業人才存在較大的缺口。高校在旅游專業的教學內容上如何滿足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需求是一個重點研究課題。
一、旅游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素質的要求
十三五規劃為新時期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繪制了一片美好的藍圖。在此大背景下,旅游業呈現出這樣一種趨勢:一是國界的界限逐漸被打破,各國為了促進旅游業的阿湛不斷頒發為國外旅游者提供方便的政策,當前免簽國、落地簽的國家越來越多;二是旅游業的競爭趨向國際化。各項旅游活動以及旅游經營不斷的打破了國界,各國之間旅游業的競爭以及國內旅游業的內部競爭日趨激烈。旅游業的競爭最終的落腳點是管理人才、旅游專業人才的競爭。旅游企業能否在炙熱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并得到長足的發展,一個國家的旅游業能否在國際化的旅游業競爭中不被擠壓,都取決于“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為旅游專業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時期旅游業的發展對專業人才提出了這樣幾方面的要求:
(一)扎實的專業基礎
作為新時期旅游業專業人才應當具備雜事的專業基礎。旅游學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涉及到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等多個方面,涉及到了宏觀與微觀中的種種問題。旅游專業人才需要對旅游學進行一個嚴格的全面的宏觀把握,并從微觀上對旅游學的方方面面進行深入的剖析,要賬務旅游的特定、性質以及發展規律。除了要掌握旅游學相關知識,旅游專業人才還應當熟悉與旅游業相關的各個學科的知識,例如社會學、經濟學、法學、心理學、營銷學、管理學等。總而言之,旅游學專業人才應當站在更高的角度對相關知識進行全方位的把控,能夠準確的把握住新時期旅游業的發展趨勢,在遇到問題時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及時完美的解決。
(二)廣闊的知識面
新時期旅游專業人才還應當具備廣闊的知識面。旅游行業的屬性更多的是一種設計范圍廣泛的社交活動。社交活動具有動態化、活躍化的特點,在旅游業當中,從業者應當不斷的學習并擴充自己的知識面,以此來不斷提升自己對旅游項目的經營與組織能力。
(三)強烈的創新與競爭意識,超強的實踐技能
新時期旅游專業人才應當具備強烈的創新與競爭意識以及超強的實踐技能。新時期的旅游業比較搭乘“互聯網+”的熱潮加快發展速度,國與國之間旅游業的競爭,國內同行之間的競爭必將日益激烈,想要在這種競爭中立柱不敗之地,一定要有創新精神,推成出新,增加自己的優勢。同時也要擁有超強的實踐技能,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經營當中。
二、旅游專業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在旅游專業教學內容上存在這樣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專業與名稱較為混亂,二是在教學內容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復,三是在實踐教學內動上存在層次劃分不明的現象。折現問題都嚴重影響了旅游專業人才培養。
(一)專業和名稱較為混亂
專業與名稱較為混亂是我國眾多高校旅游專業的通病。這一現象的存在由很多因素共同影響,例如學校的條件、招生專業目錄,專業設置等等,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高校旅游業專業方向的不統一。當前與旅游相關的招生專業有:資源環境、旅游管理、歷史文化、城鄉規劃管理等等。在招生方向上有:茶藝、導游、旅游會計、賓館與餐飲管理、旅游規劃與景區管理、旅游物業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等等。部分高校在旅游專業的招生宣傳中對專業與培養方向進行混淆,對生源質量、培養計劃以及課程的設置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二)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復
除了在專業與名稱上較為混亂以外,高校旅游專業在教學內容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復。當前高校旅游專業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上主要劃分為主干課程的建設和非主干課程的建設這兩方面。其中,主干課程主要包括專業課以及專業基礎課程,非主干專業課程包括部分基礎課以及一些公共課程。從課程的設置上來看,主干課程中的專業課以及專業基礎課大部分與旅游相關,分別從不同的層面對旅游經營活動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具體的介紹,這其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各門課程為了保持自身的完整性會出現對同一概念進行重復的相似的解釋。過多的內容上的重復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方案。
(三)實踐教學層次劃分不明
旅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旅游專業的課程教學被劃分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大部分,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旅游專業的教學上存在這樣的問題:大部分課程側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內容偏少。同時實踐教學中含金量較低,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沒有進行教學層次的劃分,本科、高職、中職在旅游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上沒有明顯的區分,在教學計劃與培養目標上沒有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與學生的接受能力脫節,嚴重影響了旅游專業實踐教學的教學效果。
三、旅游專業教學內容優化建議
當前,我國旅游專業教學內容上存在專業和名稱較為混亂、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復、實踐教學層次劃分不明的問題,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梳理專業與名稱、合理設置課程,減少重復、細分實踐教學層次。
(一)梳理專業與名稱
解決我國旅游專業在專業與名稱上的混亂問題,及時梳理是管理。對于造成專業與名稱混亂的因素,例如專業設置、招生專業目錄等等進行整改。在招生宣傳當中嚴格把握旅游專業招生方向的紅線,堅決杜絕專業與培養方向的混淆宣傳,保證生源質量以及專業培養計劃。
(二)合理設置課程,減少重復
合理設置課程是減少我國旅游專業教學內容重復的關鍵。在課程的設置上應當嚴格依照當前我國旅游業發展的特點對旅游專業的主干課程以及非主干課程進行系統的劃分設置。以旅游專業實踐課程為例,可以以職業素養課程、職業資格課程、實踐技能課程三個方面進行劃分。
一是職業素養課程應當涵蓋專業素質、思想素質以及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當涵蓋旅游行業對從業人員提出的特殊要求的技能培養,例如:計算機技能、外語技能等等。在職業素質課程設置當中應當以旅游崗位以及旅游職業為標準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全方位的培養,以此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達到旅游專業職業素養課程教學效果。
二是實踐技能課程應當涵蓋旅游專業所涉及到的所有實踐相關的操作技能。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當重點培養旅游專業的實踐操作能力,例如基礎的飯店客房服務技能,調酒技能、導游服務技能等等。
三是職業資格課程應當涵蓋與旅游職業資格考試相關的所有理論與實踐課程。在課程的設置上以職業資格考試為基礎,全面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以崗位標準作為人才培養的標桿,在課程設置上“接地氣”,讓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夠很快的融入到工作崗位中來。
(三)細分實踐教學層次
細分實踐教學層次對改變旅專業課程設置中重理論,輕實踐現象有著重要作用。旅游專業實踐教學可以分為基礎層次、提高層次、發展層次這三個層次。
一是基礎層次。基礎層次的實踐教學應當以奠定學生扎實的旅游實踐技能為教學宗旨?;A層次的實踐教學是培養旅游業專業化人才的基石,中職院校的學生應當著重基礎層次的實踐教學,通過教學讓學生獲得通用性的、普遍性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基礎技能,為日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本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職院校旅游專業學生的就業率。
二是提高層次。提高層次的實踐教學應當起到普通教育教學向專業化的高等教育教學過度的作用,適合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學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提高層次的實踐教學需要學校和企業制定培養計劃,積極創造更多的實習機會,提高學生實際服務能力,使其從校園化向社會化轉變。這一層次是從模擬環境到真實的企業運營環境的過渡和適應階段,使學生逐步獲得實際服務操作技能,基本具備獨立上崗的能力。
三是發展層次。發展層次的實踐教學是高職旅游實踐教學的高級教學層次,也是體現職業教育優勢的階段。通過培養學生的高級職業技能,并在長期實踐中加以靈活運用,融會貫通,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內容可以結合“雙元制”模式,學校與企業共同聯合,向學生提供較長期企業畢業實習和行業綜合實習機會,及畢業論文設計與寫作等,以培養學生實用技能為教學重點。分層次教學是一種效率很高的教學方法。運用在旅游專業中,可以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較快掌握理論知識,培養實踐技能。
參考文獻:
[1]傅樺,吳雁華.關于旅游專業教學內容的若干思考[J].旅游學刊,2003,(12).
[2]傅樺.關于旅游專業教學內容的若干思考[J].中國會議,2004,(09).
[3]沈葒.關于旅游漢語教學的若干思考[J].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2005,(07).
[4]毛歷辛,龐力萍.關于高職旅游專業教學計劃改革的思考[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03,(03).
[5]張奇志.旅游專業教學建設的若干思考[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