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永紅(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
“一條主線,能力遞進”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
昌永紅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摘 要:本文以基礎工程技術專業,探討了一條主線、能力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思路,并提出了“三階段、四模式”的實踐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為土建類相關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基礎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評價體系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這些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實踐教學成為高職辦學的重頭戲,是高職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的核心特征,把握實踐教學的規律,才能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圍繞職業能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是高職教育的主體和立教之本。本文以高職基礎工程技術專業為例來探討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思路,力求整合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將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人文素質融為一體。
近年來,省內土建類相關專業實踐教學雖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如下問題:(1)由于土建類專業的特殊性、復雜性及危險性,實踐教學不能真實的接近實際工程,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得不到訓練;目前的教學體系中,將課堂訓練,課堂理想化的試驗等作為實踐學時,在內容上與真實的工程實際脫鉤,學生沒有得到專業技能上的提升。(2)課程實訓與課程的銜接、與職業標準的銜接、與執業資格的銜接不緊湊,針對性不強。(3)在校內專業理論教學中,校外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方面的知識不能動態進入校園;而學生在校外實踐中,教師又無法動態跟蹤指導或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造成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現象嚴重。(4)高職教材較多,但內容陳舊,尤其缺少與新技術、新工藝配套的實訓教材。在課程實訓中,無固定的實訓內容及相關的考核要求。(5)專業教師缺少企業鍛煉,無法掌握最新專業知識,造成教學內容陳舊,不能更新實踐教學內容。(6)實踐教學方法單一,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在實踐教學中運用較少。大部分學校的實踐教學都是由校內專業教師承擔,缺少企業技術人員參與。
2.1以就業為導向,動態調整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要求,結合基礎工程技術專業特點,確定該專業核心崗位能力,以職業能力(圖1)培養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動態調整基礎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2.2建立“一條主線,能力遞進”實踐課程體系
在人才培養中,以基礎施工員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圖2),根據就業需求,兼顧質量員、安全員、材料員、資料員、造價員等工作崗位,增加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
采用分層次、多時段、工學交替的組織形式,構建“認知實踐→課內試驗、實訓→課程實訓→仿真模擬→頂崗實踐”能力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圖3),實現課程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對接、課堂知識傳授與工程實踐教學相對接的教學目標。
2.3采用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方法
結合實踐教學的特點和專業特色,在實踐教學中,采用如下方法:
(1)模擬教學法。模擬教學法就是教師提供近似的工程實踐環境,讓學生擔任施工員、資料員、安全員、質檢員、材料員、造價員等不同的崗位,進行技能訓練,從而調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不同的角度掌握所從事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這種方法主要用在課程實訓的教學中。(2)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以基礎工程典型的工作任務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參與一個項目的完成過程。學生在參與項目的完成過程中,掌握和學會完成項目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參與項目,讓學生體會實踐活動的樂趣和艱苦,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廣泛應用于工種實訓中。(3)定崗與頂崗實習法。學生根據自己所選定的崗位,到相關單位進行實踐工作的方法稱為定崗實習法。而頂崗實習法是指學生到實習單位,頂替一個正式員工的崗位進行實習,完成崗位的工作任務,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熟悉工作環境,履行本崗位的工作職責,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為今后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2.4實踐課程體系的開發
(1)課程體系開發的特點。職業教育具有市場導向性,主要體現在勞動力市場對畢業生需求和對崗位的需求上,因此,開發實踐課程體系時,要了解本地區、本行業對人才需求狀況,對人才所從事崗位的需求情況,掌握建筑市場的動態和風向標,動態地調整實踐教學內容。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僅要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而且還要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通過接觸建筑市場,熟悉建筑市場,到企業頂崗實習等,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和適用社會的能力。而職業能力的培養是實踐教學體系的開發應重點關注的問題。(2)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課程體系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課程體系,就是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構建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的課程體系。通過校企合作,建立以企業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實踐課程體系。根據初學者的基本認識規律和基礎工程技術專業的特點,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構建能力遞進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校企合作,校企雙方共同研討全新的實踐教學體系。(3)實踐課程體系開發的思路。由專業教師、企業相關技術人員共同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通過研討,按照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零距離、課程標準與職業能力需求零距離、實踐教學與崗位技能零距離的思路,形成以就業崗位為導向,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完成實踐課程標準的開發。采用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具體開發過程如圖4所示。
實踐課程的評價要有科學的方法,體現高職實踐課程的特點。結合專業特點,在職業崗位分析的基礎上,采用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評價方案,包括實踐能力考核和相關理論知識考核兩部分,采用教師、企業、學生“三主體”,自評、互評、師評和企評“四模式”的考核評價體系,如圖5所示。
為提高高職實踐教學質量,應站在學校教育與社會企業、行業需求的結合點上,設計符合專業特點,體現實踐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制定實踐課程標準、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標準,建立全方位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昌永紅.基于任務驅動的地基與基礎課程改革探索[J].建筑與預算,2015(07).
[2]董瑞芝等.以工程項目為核心的網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科技信息,2014(01).
[3]黎春暉.“四階段模式”在技工院校電子商務課程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應用[J].職業,2014(01).
[4]陳慕杰等.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施方案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02).
項目來源: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一般課題“一條主線,能力遞進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課題編號:JG14EB125)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3.211
作者簡介:昌永紅(1976-),女,副教授,主要從事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