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
【摘 要】本文以軍民航協調一體化的航空業新展望為題目展開相關探討。首先對航空管制的定義、內容、管理模式進行了簡要概述;主要闡發了我國空中管制推行軍民航協調一體化的聯合建設價值及意義;并以此作為基礎,重點分析了我國航空軍民航協調一體化的前景。希望通過本文初步論述可以引起更多的關注與更為廣泛的交流,為該方面的理論研究工作與實踐工作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以供參考。
【關鍵詞】軍民航;一體化;航空業;展望
伴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我國的航空事業也得到了顯著發展,尤其是民用航空的運載量在不斷上長,一方面是由于乘坐飛機的人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技術的進步與物流業的推動;這種局面的發展雖然前景甚好,但是從空中領域的管制機制來看,軍用航空、民用航空都需要受到相關的飛行服務模式的管制,每個國家有不同的模式,每個政府也會采取不同的管理體制,企業也會形成自己的服務方式;以目前來看,我國推行軍民航協調一體化聯合管制,有其突出的優勢與必要性。以下就從這方面展開具體的說明。
1 概述
飛機的飛行也需要路線,所以,空中交通也有空中交通的規則需要遵守;這方面的職責主要依靠空中交通管制部門業完成,其中包括通信、導航、監控、控制等,從而為飛機的飛行安全、有序飛行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從國際的空中領域管理模式來看,大致可分為政府統一管制型(日本、美國、加拿大)、軍方統一管制型(巴西)、企業統一管制、軍民航協調一體化聯合管制(德國);我國與德國類似,選擇軍民航協調一體化聯合管制;可以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完成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空中交通的安全與飛行質量。
2 軍民航協調一體化的建設價值及意義
首先,通過對民用航空飛行時間、飛行里程、空中運輸任務的相關數據統計發現民航事業在改革開放之后一直呈現出增長趨勢;從整體上的民用航空企業來看,改革與機型的更換、乘坐數量的加大等,都有效的提升了航空飛行領域的效益。
其次,從管理體制方面來看,市場化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而原有的空中管理體制遇到當前發展的大好形勢,適應性越來越差,而且在航路、空域方面,給民用航空事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為了更好的解決此類問題,我國在研究了各國的管理體制之后,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以維護國家領空主權的原則、適應民航發展需求的原則,制定了新的空中管制方法,也就是本文所要進行討論的軍民航協調一體化管制體制。
具體來講,這種體制下,要求民航與軍航進行明確的分工,通常要求軍航負責航路以外空域的交通管制服務、民航負責航線內的航空器服務,主要是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務;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將航空活動中的空管體制、空域使用中存在的矛盾與問題加以有效解決;從而形成一種上下連通、左右銜接、內外無縫的航空服務管理模式;以此能夠更好的推動我國航空業的發展,并將航空管理的整體實力得到提升,并逐漸帶動運行效率的提高,拉動航空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3 對航空業在新體制下的展望
首先,將領空作為國家資源的一部分,并將其性能發揮出來,就需要對這些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有效的利用;空中領域內的資源主要是通過空中交通與火箭發射來完成;通常來看,與民眾較為親近的就是民用航空;另一方面,空中領域的使用、資源的調配,牽涉到國家的安全與發展,也與國家的空中管理體制息息相關;我國經過多年的探索,在舊有的體制不能滿足現代化時期中新形勢的情況下,對多年的研究經驗進行了總結與分析,決定以德國作為榜樣,并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與發展形勢,實行軍民航協調一體化管理體制;這種管理模式下,可以將軍航與民航進行聯合,并實行統一管制,從而實現空管一體化的目標。
其次,從世界范圍來看,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動蕩不安,每個國家都遭受著恐怖主義與自然災害的威脅;而且根據國際空管的發展情況與趨勢來看,全球空管一體化也可能成為一種必然,因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形式之下,交流與溝通越來越多,所以,空中一體化是必然,而空中管制的一體化也會成為這種必然性之下的最終結果;因而作為國際民航組織締約國的成員之一,我國也在尊重國際事務發展的基本標準的前提之下,對空管機制、體制進行了必要的改革。
第三,從可持續發展與客觀的角度來講,通過軍航與民航的聯合,資源的有效整合,可以減少運行成本,能夠強化數據交流與共享,并在資源上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兩者的共同發展;另一方面,也應該認識到我國的軍民航空一體化管制體制還在初級發展階段,仍需要借鑒國外的一些經驗,并總結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與具體的解決辦法,從而建立起更為完善的法規標準,有必要增加靈活性,對其不斷進行補充與說明,這樣更有利于對軍民航空管的相關工作起到推進作用,也可以通過這種靈活的增添與補充方法,完善一體化管制體系建設;另外,在這方面的改革或革新,離不開技術,相應的也需要將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等引入其中,利用風絡信息平臺、分階段、分層次、分等級、分時期的展開信息的交流,并將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銜接與納入監督管理;如此,更能通過上面所說的分工明確,來達到資源的更好補充。
具體來看,在一體化管制下,應該強化軍用、民用航空管理方面的設施整合,比如航空情報、飛行信息、雷達數據、氣象情況等方面的數據或信息資料交流;因為,不同的設備、不同的監測位置,會出現不同的信息狀態,比如動的情況下、靜的情況下,都會有不同的表現,而且在軍用與民用航空分工的情況下,要實現一體化的發展,就必然要求兩者間的信息交換與數據交流越來越密切、頻繁;所以,應該通過信息化、網絡化的轉型,來達到傳輸速度的提升、交流平臺的搭建等。
第四,在具體的改革中,仍然會根據需求與相關要求,設置合署性質的辦公模式、并通過設置雙方的航空管制員、技術人員等實現空防一體;實際上看,空中領域廣闊,但實際的利用空間也非常有限,比如航道的限制就是直接的表現,這是因為一旦偏離航道,往往會出現以預料的危險,比如,在2015年的印度尼西來飛往中國的0378航班就因飛離航線而發生事故,并且通過雷達、精密儀器等各種措施很難找到其殘?。涣硪环矫?,這種整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從整體上有一個系統性的戰略部署,而且要將技術監測手段進行統一,比如空管管制員的間隔調配等,都是有利的實現統一管理的重要手段;這方面的管理精細化程度要求更高,所以,對于相關的管制員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一面革新,另一面也應該做好人才的培訓,從而使改革更為全面,轉型更加科學與合理。
4 結束語
總之,海、陸、空各個領域的安全對于國家安全而言都十分重要,所以,在我國推行軍民協調一體化發展的格局之下,應該認識到國家空管、空防的大框架已經定格;另一方面,這種協調一體的發展模式,也是對于相關資源的有利整合與提升,尤其是通過這種結合可以更好的保障監測系統的安全性,并且通過兩者的聯合來科學、實時的進行民用、軍用資源間的優勢互補,使國家空中交通安全得到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的航空事業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劉哲.空天地一體化的軍民航通信話務組網技術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2).
[2]王紅,顧兆軍,馮霞,等.民航計算機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4(20).
[3]金宇.淺析軍民航空管人員養成訓練差異[J].內江科技,2012(7).
[4]高培軍.民航運輸企業重組戰略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3(14).
[責任編輯:王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