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申斌
摘 要: 在體育教學中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教育觀念、教學指導思想的更新。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是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體育教育始終把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作為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作者就體育教學方法談談體會和心得。
關鍵詞: 體育教學 興趣導入 樹立自信 民主教學 因材施教
課程標準確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樹立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理念,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受益。教學目標的改變使教學更著重于教學過程,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教學,它具有更廣泛的活動空間和獨特的教學方式,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痹隗w育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更適應于現代社會教育、適應于未來社會的發展,以下談談我的課堂教學點滴。
一、興趣導入,事半功倍
興趣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能源,是事業成功的秘訣之一,沒有濃厚的興趣是不能達到入迷的目的的。體育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內在力量,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進其積極思維、刻苦學習、探求新知。體育教學實踐讓我認識到,體育教學并非是從單純的傳授知識和技能開始的,更多的是從情感的聯絡開始的,是從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入手的。
以《發展四肢力量和身體的協調性》為例,常規的教學方法是比較沉悶的,學生容易產生疲倦感。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針對教學內容設計編排了這樣的游戲,名字叫《巧運“彈藥》,細則如下:
1.游戲目的:發展四肢力量和身體的協調性。
2.游戲準備:再平坦場地上畫兩條相距20米的平行線,分別作為起點線和折返線;實心球4個。
3.游戲方法:將學生分成四隊,各成一路縱隊,間隔適當距離,站在起點線后。聽到開始信號,各隊派一人將實心球運到折返線再回來。
4.游戲規則:必須先準備好運送的方法或姿勢,聽到開始信號后才能出發;在運送過程中,手腳四肢不可以碰實心球,只能用軀干部位接觸球,實心球不落地,如果落地應在落地處將球放好再繼續前進。
雖然有的學生沒有獲得勝利,但是在游戲中他們開動了腦筋,發明創新了巧運“彈藥”的方法,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強,大大提高了練習興趣,創新精神更是得到了發展。
二、樹立自信,超越自我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總是過于關心和保護自己的孩子,他們做得更多的是為孩子安排好一切,這樣不僅剝奪了孩子們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機會,更扼殺了孩子們探索的欲望,影響了孩子自信心、獨立性的發展。
在體育教學中,針對身體素質差的學生,我對他們表現得更為關愛,更多地為他們創造機會和條件,幫助他們體驗,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我能發現后進生的閃光點,對于他們取得的進步給予及時的反饋。譬如一個學生屢次投籃不進,但在糾正動作完成操作的時候,我對于這位學生的努力加以肯定,并對于這位學生的成功加以贊賞,以增強學生在這個項目上的自信心。漸漸地,我發現這個學生不僅能夠按照標準的動作投籃進球,而且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創造,創新好幾種進球的好方法,同學和老師都對他刮目相看。教學實踐證明,凡是具備與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相應知識信息的學生,對于解決問題就充滿信心和把握,學習情緒和思維也相對活躍。
三、民主教學,自我選擇
寬松的民主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我們要鼓勵和培養健康民主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樂于和善于表達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積極向上的情緒,使學生巨大的創造潛能可以挖掘出來。體育教學應該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自主學習,我們要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討論,通過合作競爭,在互助、互學、互練中共同提高,獲得成功的愉悅,盡可能地達成共識。但是在傳統體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往往是被忽視,課程活動往往是被教師限制在規定的范圍內。長此以往,這樣的師生關系會壓抑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有通過發揚教學民主才能有效地避免這樣的現象,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鍛煉上肢力量》一課,力量有高低之分,有耐力之分。在練習的時候就要多提供學生一些練習的條件和氛圍,進行民主教學,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力量和興趣有目的的選擇自己適合的練習項目或游戲。喜歡游戲的學生可以幾人一起玩角力或抬人游戲,既愉悅身心,又鍛煉上肢力量,喜歡練習效果明顯的學生可以選擇練習啞鈴或健身器。我們給學生民主、平等、和諧的空間,學生自然會回以學習的熱情。
四、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學生個體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差異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與基礎。每個學生都有性格、能力、思維、智力等多方面的差異,教師不僅要認識學生的差異,更要堅持“以人為本”,讓每個學生鮮亮的個性得到張揚,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從學生身體素質的差別入手,以學生個體為教學對象,進行個別化因人施教。
六年級《跨越式跳高》一課,教師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一般要求上,要求大部分學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方法,并跳過一定高度就可以。對一部分完成一般要求有困難的學生,采取必要的措施,區別對待,讓他們先不用助跑全路程起跳,改用助跑幾步起跳,并跳過較低的高度,樹立信心,逐步增加難度,使之逐步完成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對于完成一般要求還不滿足的學生,可適當提出新的要求,增加高度或改進跳躍方法,使其充分發揮運動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
總之,體育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教師要超越時空的局限,站在更高更廣的層次思考問題,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在進行多元教學方法的同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認真實踐,及時總結,不斷嘗試,大膽創新,形成健康、美好、愉快的氣氛與情調,使學生在和諧、融洽、寬松的環境下學習鍛煉,真正做到“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理念,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受益。
參考文獻:
[1]樊臨虎.體育教學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7.
[2]鄭金淵,陶保平,孔企平.學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