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海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2-0253-02
學生社團工作越來越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濟寧市育才中學順應教育發展需要,自2010年以來,相繼組建30余個學生社團,并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取得許多可喜可賀的驕人成績,對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特色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試圖以育才中學社團建設工作為背景,就普通高中學校學生社團工作作幾點思考。
一、學生社團的含義及其特征
社團為社會團體的簡稱,按照國務院于2016年2月6日修改公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二條的規定,條例所稱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成立社會團體,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并依照條例的規定進行登記。未經登記的,不得從事社團活動。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把學生社團定義為,所謂學生社團是由在校學生按照所在學校學生社團管理章程的規定自愿成立的,為實現社員共同意愿,發展共同愛好特長,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學生自治組織。
根據上述定義,學生社團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第一,校本性。學生社團的校本性體現在參加社團的學生必須是本校學生,他校學生不能參加本校學生社團,換句話說,不能跨校成立學生社團;參加社團的學生還必須是在校生,畢業的學生不能參加學生社團,原來是社團成員的自動退出原學生社團;學生社團應按照本校學生社團管理章程的規定申請設立,并接受學校管理。
第二,自主性。學生社團由學生自愿申請設立,自主開展活動。應允許學生自由退出或按社團章程解散社團。
第三,共同性。學生社團的成員應具有共同的意愿,共同的愛好、興趣和特長,共同的目標。
第四,合規性。學生社團的設立應遵守學校社團管理章程的規定,活動開展也應符合學校管理規定和學生社團自身章程。
第五,發展性。學生社團的設立、活動開展均應體現學生的發展,學校學生社團工作的目標就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個性與特長發展,同時促進學校特色建設與發展。
二、普通高中學生社團工作的管理
為了保證學生社團工作健康有序開展,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必須做好學生社團的管理工作。總結濟寧育才中學社團管理工作經驗,對高中學生社團應從規劃、制度、團隊建設、課程、自主性、保障與激勵機制建設等方面加強管理。
(一)規劃管理。要搞好社團工作,應把社團工作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作為學校長期發展的組成部分。應包括社團發展的目標、數量、類型、制度、管理等各方面。
(二)制度管理。社團管理制度要完備規范。在社團規劃之下,應完善社團管理的各項制度,首要的是制定學校社團工作章程,包括社團的組建、成員發展與退出、成員權利義務、機構設置、經費管理、解散等內容。另外根據工作需要,在學校社團總章程之下,可以制定配套的管理辦法。每個社團還要依據學校社團管理總章程制定各個社團的活動章程,作為各個社團開展活動的直接依據。
(三)團隊管理。學生社團的管理一般歸學校團委管理,學校團委要明確專人具體負責學生社團管理工作。每個社團均要由學生聘請,或者由學校團委指定老師擔任指導老師,一方面對學生社團活動給予專業指導,另一方面協助團委進行社團管理工作。社團本身還要由社團成員成立組織機構,具體負責學生社團的活動開展等工作。團委、指導教師和社團管理機構就構成學校社團管理團隊。
(四)自主性管理。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治組織,自主性是其重要特征,所以學生社團的管理也應突出其自主性。團委是宏觀管理,指導老師的作用在指導,而不是代替學生的管理。正常的社團管理任務主要由社團自身來完成。
(五)課程化管理。為了學生社團活動的規范性、延續性,提高社團活動的影響力,突出社團在學校特色建設方面的價值,對社團活動要實行課程化管理。即把社團活動內容納入校本課程的范圍,按照校本課程的開設要求,組織社團活動。
(六)保障機制。為了社團活動的正常開展,還必須有物質條件作保障,主要是經費和活動場所。學校應引導學生籌措活動經費,為社團提供活動場所。
(七)激勵機制。為提高學生開展社團活動的積極性,必要的激勵機制也不可少。對開展活動較好的社團以及社團成員要給予表彰獎勵,對社團輔導員也要評比表彰。濟寧育才中學每年均評選優秀學生社團和優秀社團學生,頒發證書表彰。對優秀社團輔導員頒發證書,在職稱評審、晉級等評比活動中給予班主任待遇。
三、普通高中學生社團工作要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學生自治與教師指導的關系。學生社團具有自主性與合規性特征,社團活動開展應以學生自治為主,以教師指導為輔。學生自己能夠解決或完成的事項,就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不需干涉。教師的輔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學生活動的合規性進行監督,對學生活動的規范性提出建議,對學生活動的專業性給予指導。
(二)社團活動與文化學習的關系。社團活動與文化學習既有相互促進的一面,也有矛盾沖突的一面,學校管理團隊應引導學生處理好社團活動與文化學習的關系,學生個人也應分清主次,以文化學習為主,以社團活動為輔。濟寧育才中學要求周一至周五之間原則上不允許社團活動,社團活動放在周六與周日進行。社團活動與文化學習的關系處理好了,才能取得班主任、家長的支持,也才能使得社團對學生產生持久的吸引力。
(三)活動過程與成果展示的關系。學生社團活動既要注重過程也要注重結果。兩相比較,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學生參加社團活動,更多地在于參與、體驗、經歷和感悟,不必斤斤計較結果,更不能計較勝敗輸贏。要在參加社團活動過程中,學會交流與合作,鍛煉技能,增長才干,體驗成功的喜悅與快樂,總結失敗的經驗與教訓,磨練抗壓能力,增強心理素質。當然,對社團及成員取得的成績,也應及時予以展示,進行表彰,以鼓勵本人,激勵來者。
(四)校內活動與社會活動的關系。學生社團活動應以校內活動為主,兼及校外活動。校內活動能夠常態化,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場地經費也能有保障。但也不能局限于校內活動,應該走出校門,深入社區,走向社會,開闊眼界,豐富活動內容與方式,展現學子風采。
(五)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學生社團工作還要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社團工作的開展要注意總結積累,好的經驗、好的成果應進行傳承與推廣。在傳承的基礎上,社團工作也應注重創新,以適應學生的發展變化,適應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