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山寧
【中圖分類號】F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2-0254-02
一、慶陽市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慶陽市境內山、川、塬兼有,溝、梁、峁相間,760萬畝的子午嶺叢貫東部。全市總土地面積4067.85萬畝,人口262.43萬,共有林地1399.83萬畝(集體林地1184.97萬畝)。慶陽市林下經濟發展總體可以分為四個歷史階段。
1.20世紀60年代:
起步階段。依據其特殊山、川、塬兼有,溝、梁、峁相間的地理環境,進行了大面積的植樹造林,有成塊的大片林也有以戶為主的散碎林,全市造林面積高達全市耕地面積的10.01%以上。林下經濟僅僅局限于簡單的林下種植及少數量的放養養殖,即種植基本的糧食作物,如綠豆、豌豆、黃花菜等,放養雞、鴨等家禽。
2.20世紀70年代:
停滯階段。在特殊歷史時期,為了解決生存問題、吃飯問題,慶陽開始大力發展農業,林業發展被中斷,林下經濟的發展也受到阻礙,與此同時也出現了部分的砍林毀林,原有的林地受到嚴重的破壞,林下經濟處于原地止步狀態。
3.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
多元化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林下經濟從單一的種植、養殖模式,向多元化發展,出現了除基本農作物以外的種植品種,如藥材、蘑菇等,尤其是90年代末期,林下種植蘑菇興起一時,全市各縣都出現林下蘑菇的種植。林下養殖也由原來的雞、鴨發展為多形式的林禽、林畜養殖模式,出現了林下養殖桑蠶,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二、慶陽市林下經濟發展特點
現階段,慶陽市把林下產業作為 “朝陽產業”、“無煙產業”、“環保產業”、“綠色產業”和“富民產業”大力發展,確定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林業生態安全為前提,以建設效益林業為核心,以興林富民為宗旨,充分發揮林地資源優勢和林陰空間優勢,積極組織開展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使林、農、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促進林下經濟向集約化、規?;?、產業化之路發展。
三、慶陽市林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認識不到位,群眾積極性不高。
部分群眾對發展林下經濟理解不深,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積極性不高。甚至有些群眾認為在現階段耕地都沒有較好效益的形勢下,要想在林地上取得經濟效益更是天方夜譚,可能性不大;對身邊依靠發展林下種植業、養殖業致富的農戶也不以為然,不動心,不眼饞,怕投資大、收益慢,怕擔風險,持觀望態度,依賴政府投資思想嚴重,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2.資金技術短缺,發展后勁不足。
目前林下經濟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籌資渠道不暢,政策性資金投入和科技支撐力度小,普遍存在發展資金短缺、經營管理粗放和科技含量不高等問題。雖然各縣區創辦了部分林下經濟企業、專業合作社,但是還沒有完全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產銷一體化的銷售網絡還不健全,競爭優勢不大,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
3.服務體系不健全,機制體制不完善。
有的縣區林業部門人員少,忙于日常的林業工作,發展林下經濟沒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服務職能不強,鄉鎮林業綜合管理服務站都未正式開展工作,林業協會及林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相對滯后,具體服務林下經濟生產的技術人員少,影響林下經濟發展。
四、提升慶陽市林下經濟發展水平的對策
發展林下經濟是現代生態學面向應用科學的創新實踐,符合當前或今后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態文明和實踐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林下經濟的發展有著廣闊的前景、發展潛力巨大,在我市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起著重要作用,應該將其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放在突出位置,傾注人力、物力、財力,逐步把林下經濟培育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新的增長點。
1.統籌安排,促進整體發展
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講求實效”的原則,明確林下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確定任務目標。在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布局上積極引導向“一村一品、一鄉一特色、一區一優勢”的方向發展:東區林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好,適宜發展森林景觀旅游和林下養殖業,主要以森林旅游、農家樂,林下養羊、養雞、養蜂、食用菌種植等為主;西區林地面積小,林地資源少,但當地花木產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主要以發展立體栽培花卉苗木為主;北區、南區林地分布零散,地勢平坦,適宜林下套種,主要以發展林下藥材種植、食用菌生產及各類林農間作為主。各區均形成了符合各地實際,布局科學合理、資源效益充分發揮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同時在規劃制定過程中,要把發展林下經濟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相結合,與畜牧業發展相結合,與農業科技推廣相結合,與扶貧開發相結合,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相結合,多角度、深層次地發掘林下經濟的發展潛力。從現有成功技術經驗和市場發展前景看,我市林下經濟發展應主要推廣以下兩種模式。一是林禽模式,即在林下飼養雞、鴨、兔等禽類,尤其是養雞、養鴨深加工鏈條長,市場前景廣闊;二是林藥模式,即在林地種丹參、黃芩、柴胡等中藥材,技術簡單,并且近兩年市場波動較小,價格適中,收益能夠得到較好保障。同時,應該利用森林資源優勢,發展林區旅游業,帶動周邊地區餐飲、娛樂業的發展。
2.培育龍頭,示范帶動,實現規模化經營
要把培育壯大產業龍頭作為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鼓勵種植、養殖戶搞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實施品牌戰略,不斷做大做強。林下經濟發展之初,多由農戶或林農自發形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探索性和試驗性,導致大多數農戶或林農等待觀望。扶持好典型,抓好大戶帶動顯得尤其重要。在典型帶動方面,應通過培訓一批有豐富林下種養經驗、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發展規模的大戶作為典型,示范帶動林下經濟發展。林業、科技、農業、畜牧、扶貧等部門要各自選擇2-3個種養戶作為自己的基地或示范點,進行重點培育,促其上檔次、成規模,催生扶強一批專業化林下經濟龍頭企業,帶動更多的群眾投身于林下經濟發展。
3.擴面融資,簡化手續,提升融資效率
林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同樣面臨著資金不足的難題。為突破資金瓶頸制約,應采取“多渠道注水”的辦法,來融資發展。為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可以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典型示范戶、生產大戶和專業合作組織給予資金獎勵支持。同時,充分發揮社會投資的主體作用,積極吸納民間融資。此外,銀行應該很好地履行國家政策,在嚴格貸款標準和程序的前提下,簡化手續,提高審批效率,放寬貸款用途,提高額度、延長期限,采取財政貼息和優惠利率等方式,并通過農戶小額信貸、農戶聯保貸款的相互組合,靈活信貸管理模式,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滿足林企、林農的多元化融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