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挺
[摘 要]班級是組成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個重要單位,一個班級的好壞不僅會影響著特殊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也會影響學校的校風校貌。然而班主任管理的方法、措施以及班主任的人格、言行、舉止都會直接影響著學生。那么班主任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選擇適合的、恰當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同時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特教知識來充實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給學生做榜樣。
[關鍵詞]特殊教育;班主任;班級;聾生;管理
古人說:“把一種信念播種下去,收獲到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獲到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獲到的將是一個性格;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獲到的將是一個命運。”這句話為我們特殊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結合我校具體情況,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尊重特殊學生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特殊的人群、是特殊學生,我們工作的目的是把特殊人變成正常人,教育特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知識技能、學會生活,將來不要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教師與特殊學生的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融合,是教與學,人與人的心靈交流互動。因此尊重學生是教師工作的起點,是搞好學校工作的前提條件。我們教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人,他們渴望被理解、信任、尊重和關懷。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特殊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時老師的一句話,甚至一個鼓勵的眼神、微笑,就可以喚起一個特殊學生對人生的自信和希望。特別對有心靈創傷的特殊聾孩子,老師更要堅持不歧視、不放棄,以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來感化他們。
二、言傳身教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聾孩子,對老師的所作所為有意無意地進行模仿。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讓自己的良好風范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要有優雅的舉止及浩然之氣,讓自己的神韻、風采使學生佩服。從而讓學生從情感上接納你,為你的特教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的榜樣對學生是無聲的教育和有力的鞭策,身教重于言傳。
三、真誠溝通、融洽關系
沒有交流,就沒有教育,就沒有感悟,就沒有情感。
我們作為特殊教育的老師不僅要在學業上指導、在生活上關心,而且在人格上要特別尊重他們。學生需要的是一個與他們能進行平等對話、深入內心、沒有隔閡、有共同話題、可以交流的朋友似的師生關系。要做到這樣,班主任就需要與學生多接觸、多溝通,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解學生,分析學生學習、生活、成長、家庭的情況,以真摯的愛心和科學的方法,引導、幫助特殊孩子進步。只有這樣,師生才能打成一片,彼此之間的關系才融洽,班主任工作才容易開展。
四、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并使管理民主化
作為一個集體,必須建立健全的各項規章制度,如衛生制度、學習制度、作業制度。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法”可依。有了制度后,班主任還要及時做好指導和監督工作。協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并隨時做好個別調查,杜絕弄虛作假現象,定期評定、獎優罰劣。
要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維護班級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秩序,僅靠班主任一個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共同構筑學生自我管理機制。由學生民主組建班委會,讓學生在班級里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在管理過程中逐步學會自我管理。在這過程中班主任要做好班級成員的分工合作,建立起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的制度。班級管理的事很多,這恰好可以給學生展示才華,增長本領的平臺。
五、建立班干部輪換制,把管理權還給學生
建立這一制度的目的是:改變班干部在班級中作為“特殊階層”的地位,提供更多學生在干部崗位上鍛煉、選擇的機會,同學們可根據各自的發展需要,重新選擇自己愿意承擔的崗位,把班級管理權交給學生,使每個學生既有機會當班干部,也要學生在集體中做一名積極的成員,培養了學生回歸社會后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經受變化、挫折的能力和信心。
六、發揮班委會成員的骨干作用
老師要大膽地鼓勵和支持班干部搞好工作。發現優點及時表揚,發現不足則采取一定方式予以適當批評,破除一切保守思想,鼓勵他們敢管、善管。同時,還要對他們嚴格要求,促使他們立志成才。
每周召開班委會議,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思想生活,并通過班委會解決班級普遍存在的問題,使同學們的思想達到一致,同時提出一定的工作要求。這樣既使班委會組織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又能使班主任的工作有了成效。
七、鼓勵競爭
作為有殘疾的聾孩子,為了使他們能在未來社會中有公平競爭機會,更應具備開拓進取精神、競爭意識。給不同類型學生提出不同的競爭對象、目標,給“差生”以信心,給“優生”以壓力,克服懶惰,勇于進取,增強動力;發揮特長,敢于競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為班內涌現出學習“尖子”、表演“天才”、組織“能手”營造良好的氛圍。
八、家校配合,共同合作
家庭是孩子生長的搖籃,家校聯系,形成合力是孩子成長的福音。家庭是教育的又一陣地。家庭教育是對人的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全面性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關鍵作用。所以我們要溝通家長,鼓勵家長關心學校工作,共同制訂教育措施,來彌補單面教育的不足,縮小教育上的“真空地帶”,只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學校與家長相結合,對學生進行目標一致的共同教育,才能收到滿意的教育效果。及時與家長溝通,全面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了解學生不同時期的情緒或所遇到的困難,以便及時幫助學生處理存在的問題。
作為班主任,我們當然不能忽視這一重要的教育陣地,而是應該積極尋求家長的配合,通過家訪、召開家長會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建立長期的聯系,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尋找最佳的教育方法,盡量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統一起來。
班主任是教育者,領路人。只要我們心中有這些兒童,持之以恒地去工作,去實現葉圣陶的“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理念,我們的學生就會自尊、自立、自侓、自強。相信只要我們用愛播下種子,就有收獲的希望。
總之,特殊教育班級工作既要學校的高度重視和宏觀指導,又要班主任的正確引導和科學管理。同時,要充分發揮班干部的積極作用,調動班干部的積極性,既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又鍛煉培養了學生的管理能力和協作意識,同時也為班主任讓出部分時間搞好教研工作提供條件。這樣,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就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4年第2版.
[2]《有效師生關系的心理促進》劉曉明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