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秦予
審計項目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具有客觀性、可靠性、準確性、全面性、重要性和及時性的特征。加強審計質量控制,是審計工作管理的核心,是實現審計工作法制化、科學化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隨著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審計工作和審計成果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審計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受到派出單位、各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越來越成為影響審計事業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努力提高審計項目質量不僅是審計人員自身的內在要求,也是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公眾對審計人員的迫切愿望,對于促進審計工作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F將提高審計項目質量的幾點想法淺談如下:
一、扎實開展審前調查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開展審前調查,是加強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提高工作效率、防范審計風險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措施之一。做好審前調查工作,全面了解審計對象的基本情況,充分收集相關基礎資料進行研究分析,能夠在下一步編制審計實施方案、劃定審計延伸范圍、選擇審計方法、抽調審計人員等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能夠掌握審計對象的薄弱環節,找準審計重點,有效利用審計資源,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能夠培養審計全局觀,便于將各類問題線索串聯起來,發現審計對象的重大問題,避免陷入“一葉蔽目”的狹窄思維。
二、制定詳實審計方案
審計方案是項目主審為完成審計任務,對重點審計內容、基本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人員分工及時間進度等做出的詳細安排。良好的審計方案能夠解決為什么審、審什么、怎樣審的問題,能夠成為每位審計組成員詳實可靠的業務指導,能夠保證審計項目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有層次的開展。
審計方案一般包括審計目標、審計范圍、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審計的重點內容和關鍵風險點、審計方法和查證資料、參考的政策法規依據、項目組織方式、具體的人員分工和任務說明、時間安排和進度要求,記錄底稿撰寫的規范化要求、對審計組人員的工作和生活要求等。部分方案中也會納入審計實施過程中需統一填列的數據表格等資料,便于審計成果統計。
三、配備合適審計人員
審計工作高度依賴審計人員的智力付出。審計成果是否突出,是否能夠發現重大問題,這些都與是否具有合適的審計人員有直接聯系。怎樣配備合適的審計人員,需要考慮幾個因素:一是審計對象的基本情況,關注審計對象的性質(國有、私企、還是股份制等)、所處的行業、甚至發展階段等影響因素,選擇相對熟悉的審計人員開展工作,能夠有效降低雙方的陌生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審計人員的選取要注重將個人的優勢和強項能與審計目標及審計對象特點結合起來,防止產生錯位,避免審計人員“有勁使不出”;三是對每個審計人員的分工要恰當,注重發揮各人的專長和主觀能動性,使整個審計組形成積極向上的合力,產生“1+1>2”的效果;四是要求審計人員不但要具備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具備表達和溝通、人際交往、以及風險管理和控制等軟實力;五是每個審計人員都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做到對待問題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審計過程廉潔自律、作風正派,對知道的各類秘密嚴格保密。
四、加強現場過程管控
所謂審計現場管理,是指審計組進入被審計單位開始工作至審計組撤出被審計單位期間,審計機關為執行審計業務及相關事項而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動。它是對審計項目現場的人員、行為、過程及其結果進行組織協調和檢查控制的一種管理行為。加強審計現場過程管控,能起到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規范審計人員行為的作用。要抓好審計項目現象的過程管控,一是高度重視,從審計組長到每一名審計人員都要統一思想,要認識到審計現場業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責任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二是堅決執行審計方案,要求每一位審計人員對審計目標和范圍銘記于心,保證審計內容不遺漏;三是提升主審、小組長或業務骨干的現場管理水平,發揮主要人員的監督和示范帶頭作用;四是加強審計取證管理,執行審計任務時至少要兩人及以上參加,收集審計證據要和審計范圍高度相關,數據要及時匯總分析增強說明力,保證審計證據的合法、真實、充分、有效;五是嚴格遵循請示匯報原則,各審計人員要將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重大風險及時匯報給主審或組長;六是注重現場安全管理,加強審計人員公正審計、廉潔審計教育,保障審計人員工作生活期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五、準確把握問題定性
審計問題定性是對審計對象違法違規事實予以認定,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和建議。它是審計工作的一道重要環節,定性準確與否,關系到最終審計結果質量和社會公眾對審計報告認可度的高低。要準確把握問題定性,一是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督促審計人員加強學習,對法律法規及其相關解釋應熟練掌握,準確把握其實質和內涵,防止在問題面前束手無策;二是要注重引用法規的時效性,絕不可以引用和違法違規事實發生時間不符或無法律效力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
六、推行審計人員評價
由于審計項目的特殊性,組成審計組的人員往往都是從各部門、各單位臨時抽調過來的,存在流動頻繁,工作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個別人員甚至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消極應付思想。因此,將審計人員的自評價、小組長評價和主審評價、組長評價結合起來,建立一套切實可行、公平合理的審計人員評價體系,能有效激活人力資源,激發工作熱情,調動積極性、使審計組成員的努力最大化;能強化導向作用,突出鼓勵什么、反對什么,使其工作能夠緊緊圍繞中心,抓住重點、提高效率。
七、適時進行項目總結
適時召開項目總結或討論會,要求部分相關或全體審計人員參加,可以全面、系統的了解大家以往的工作情況,正確認識工作中的優缺點;可以準確把握審計方向,下階段工作任務,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及時糾偏,提高效率;可以幫助專業組內人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審計水平;可以在各小組間形成信息溝通機制,幫助形成問題鏈條,發現重大隱藏風險;可以對審計發現問題進行反復論證,使問題定性更準,引用法規依據更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