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關愛是教育的基礎,愛是教育的源泉。
——陶行知
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前蘇聯教育家捷爾任斯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關愛屬于第四個層次,當這種需求得到滿足后,就會激發人內在的動力,從而有助于實現人類的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四中學(以下簡稱開發區四中)多年持之以恒地將關愛教育作為教育理念,就是要通過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體現對師生的關愛,激發師生的潛能,實現自我價值,達到教育的至臻境界。
優秀的教師必須懂得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關愛每一位學生是教師的責任;懂得教師的愛與眾不同,是理智與熱情的巧妙結合。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關愛教育強調的不是結果,而是教育的過程。它體現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
正是基于這些認識,學校在多年的素質教育實踐中,提煉了“關愛教育”特色,在“關愛教育”的理念指引下確立了“每個孩子都很珍貴、每個日子都有意義”的辦學理念;提煉了以“向善、向上”為校訓的核心價值觀;提出了“創造師生共同成長的環境”這一辦學目標。
對于學生而言,學校既關心每個孩子的全面發展,又珍視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讓每個孩子在學校里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從而充分挖掘孩子的內在潛能,使他們走向成功。
對于教師而言,學校要以教師為本,關心他們的身心、專業成長、職業認同感以及家庭生活。給教師創造發展平臺,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
開發區四中的環境文化布置有九大板塊:科技墻、學習墻、道德墻、做人空間、做事空間、合作空間、師生展示空間、班級文化以及對向上向善的詮釋柱。從多維度去滲透關愛的理念,對師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優秀的校園文化能給師生營造一個心理“磁場”,能在無形中塑造全體師生的靈魂,學校構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關愛校園文化。學校在關愛教育的教育理念下,構建了以“善、上”為核心的文化。教師們在這里忙碌而快樂著,辛苦而幸福著。學生們在這里高效地學習,愉快地活動。學校成為真正的關愛教育樂土。
開發區四中本著“面向全體”的原則出發,積極開展高效課堂建設,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適應新的學情。學校構建了 “雙有”課堂“二五七”教學模式。

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有效的課堂要求教師引領下的學生積極參與,而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必定會呈現出趣味性。真正有效的課堂有利于學科興趣與學習興趣的激發與維持;真正有趣的課堂有利于有效課堂的實現;有趣是有效的前提,有效是有趣的結果。

其中師生互動環節以“導學案”為載體,把教學的立足點、課堂的支撐點由教師“教”轉向學生“學”,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教給學生。依托學案,學生至少有這樣幾種學習形式: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師生對話中的引領學習等。

學校對“雙有”課堂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如下七個維度上的要求。
①課堂氛圍:課堂氛圍輕松愉快,融洽,活躍,尊重和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性能充分體現,讓學生表現課堂、體驗課堂、感悟課堂、享受課堂。
②教學目標:目標科學簡明,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切合教材要 切合學生實際,體現三維目標要求,表達準確,具體,恰當。
③教學策略:靈活適用,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能恰當運用各種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學設備。
④教學過程:理得清楚、講得精準,練得合宜,預設與生成和諧,準確預測學情、學法,對學生目標與學習內容有準確的定位;課堂充滿”動(互動,活動,感動)感”,把握課堂游刃有余、耐心扣問、靜靜傾聽,徐徐展開、步步深入,教學過程呈現設計美、動態美和生成美。
⑤教學容量:教學內容適量適度;難易符合學情,各層次學生都能參與活動且學習興趣濃厚。
⑥教學時間:課堂調控張弛有度,時間安排控制合理。
⑦教學評價:課堂上運用教師的表情、眼神、言語及學生互評等多種評價策略,對學生進行及時正面的評價;作業練習評價要重在基礎、突出重點,有方法歸納;難易度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目標。
非畢業年級書法課。學校積極創造條件,從課時中每周拿出一節上書法課,弘揚和傳承中國的傳統藝術,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育基礎訓練與特長課。針對我校小班化教學的優勢,我校在體育課中采取雙班合上的模式。將學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以體育中考項目為主進行基礎訓練,另一部分以體育特長為主進行競技訓練。
在開足開齊國家、地方課程的同時,學校根據我校學生年齡、心理和認知水平特點,組建了關愛學生個性發展的社團,提升學生差異化成功指數。
學校結合學生學情,目前開發了適應我校學生認知水平的《數學教輔》和《化學導學案》。
構建關愛學生成長的全員育人德育模式
開發區四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通過構建全員育人工作體系,建立健全學校統一領導、教師全員參與、學生自我教育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育人工作由校長親自抓、政教具體抓、班主任直接抓、任課教師協同抓的“五抓”育人工作局面。
學校把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參與全員育人情況、所負責學生的學習思想情況等聯系起來,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考核評價機制??己嗽u價結果納入績效目標管理。不斷修訂和完善了涉及教師切實利益的評價制度和方案。
在學校對關愛教育這一理念的不斷認知、探索和實踐中,學校對辦學理念更加清晰,“創造師生共同成長的環境”成為了全校師生的共同愿景和行動綱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獨具特色、極具底蘊的校園文化讓教師、學生和家長們連連稱贊,關愛教育已見成效。
“雙有”課堂257教學模式被評為開發區優秀教學模式;學校的愛心幫扶活動、服務社區活動及訪萬家活動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