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鵑
(德陽市東汽小學,四川德陽 618000)
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也是孩子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在課堂上開展適當的小游戲,能夠創造出歡快活躍的氣氛,促使孩子們學習、探索、創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队⒄Z課程標準》也提倡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引入課堂游戲:“倡導游戲活動,達成全體體驗,讓學生積極投入英語課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如果游戲設置不當,則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那么,如何設置課堂游戲才能使之有趣有效呢?通過長期開展課堂游戲教學實踐并觀察反饋,有趣有效的英語課堂游戲,應在游戲設計、游戲準備、游戲進行、游戲評估四個方面有充分的設計和考慮。
為了保證游戲的有效性,在游戲的設計理念中要滿足以下原則:
(1)科學合理性
游戲要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其難易程度應使學生能夠勝任。
(2)知識目標性
在設計游戲時其目標應明確描述,所運用的游戲應與涉及的知識密切相連,可以是引入新知,鞏固所學,也可以是對知識的全面運用,拓展練習等等。
(3)體驗參與性
游戲應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讓全班同學投入游戲活動,融入英語課堂。
(4)可控效率性
游戲活動的設置應該是教師可以控制的,并且所采用的游戲應具有效率性與可檢驗性。
(5)趣味與公平
沒有趣味的游戲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不到教學目的。同時,在設計游戲時應顧及學生的心理,兼具公平,得到學生的擁護。
英語課堂所采用的游戲應該靈活開放、形式多樣、具有創新特色,這樣才能長期吸引學生的興趣,達到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目的。游戲活動的類型主要包括[1]:

圖1 任務型游戲的架構
(1)任務型:“任務型”游戲是最常見的英語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完成某項語言運用任務。任務型游戲的設計可以參考圖1。在設計任務型的游戲活動時,應該綜合考慮這六個方面的因素:以任務(目標語言)為中心,教師角色,學生角色,設計不同的活動,促使學生在有輸入的前提下,完成不同的語言任務。比如,在學習購物(shopping)這一主題時,制定任務為熟練運用目標語句“How much is it?”,可以設計不同的游戲活動以達到這一學習目的。在活動開展中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觀察者;學生的角色是參與者、傾聽者和思考者,設計購物游戲,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部分學生扮演購物者,進行購物的語言實踐。
(2)競賽型:激烈的比賽更容易激起孩子們參與的熱情,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運用語言。
(3)情景型:語言的運用離不開情景,這樣類型的游戲可以給學生們真實的情景感,如圖2所示“多能力登山員”[1]。圖中,根據英語句子的不同,爬山小人有相對應的動作變化,而整個語句又具有內在連貫性和圖形趣味性。

圖2 “登山員”圖示
(4)記憶型:記憶單詞是很容易設置為游戲,比如老師們經常采用的 “拼花瓣”游戲(圖3)。游戲需要兩個以上的人參與,可以在黑板上進行,流程如下:
選出一個出題者,在心中想好一個單詞,根據組成單詞的字母數在黑板上畫出橫線讓猜詞者填空,比如app_ _表示要猜apple這個詞。
另外的參與者開始猜測單詞中的字母。猜到了就在預留的空位處把字母填上,并畫出一朵花的花瓣。
如果在規定的次數內沒有猜對單詞,花朵就不能完整呈現,則猜詞者輸;相反,如果猜詞者在規定次數內拼對單詞就獲勝,并能畫出一朵完整的花瓣。

圖3 單詞“拼花瓣”圖示
(5)認讀型:比如用于單詞認讀操練的炸彈游戲,這類游戲主要考察學生對單詞或句子的認讀。
(6)聽力型:基于聽力任務設計的特色游戲,比如給學生單詞圖片,請他們聽音勾選等。
(7)肢體反應型:通過調動學生的全身運動,得到運用知識或考察記憶的目的。TPR是英語教學的常用方式,比如學生聽到動詞應起立,聽到形容詞應鼓掌等形式。
(8)猜謎型:可以通過圖片、單詞、手勢等提示讓學生進行猜謎游戲。
(9)接續型:以小組接龍或開火車的形式進行知識操練,可以用于單詞、句子或課文的練習。
(10)綜合型:同一游戲融合幾種考察因素或學習技能,比如邊聽單詞邊進行小組傳遞,邊猜圖片說出單詞后,在圖表中進行勾選等。
在實踐中可以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和學習目的,具體設計多樣的游戲,使課堂游戲新、活、廣、趣。
在游戲的進行中,可以采用多變的參與形式,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以靈活的方式參與語言活動中。教師可以和學生競賽,小組之間進行比賽,大組與大組間進行比賽,男、女生之間進行比賽,每個組內的獲勝者之間又可以展開比賽,最后全班可以接受某種挑戰共同完成任務。分組參加的方式可以參考圖4:

圖4 游戲參與的各種方式
分析全班各層次學生的特點與愛好,了解學生既有知識結構,整體把握全班學生的差異性。從學生知識儲備設計游戲所需知識構成,以舊知為依托,巧妙引入新知的學習。
成功的游戲離不開必要的道具、生動的圖片,道具和圖片有利于設置游戲情境和調動游戲氣氛。
形象的板書設計能第一時間吸引學生進入情境,獲得相應的角色感,積極參與游戲。例如在男、女生進行分組比賽時,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圖5所示的計分圖,根據每組表現情況,看看哪只青蛙跳得最高,率先到達頂點者勝利。

圖5 男女生競賽板書圖示
根據小學生注意力特征,以及一堂英語課的完整實施,建議游戲時間為3~5分鐘。如有必要,還可以設計游戲后學生心得體會,了解學生的學習感受。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是主導,學生占主體地位。在游戲的進程中,必須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進行分析和把控,力求以點知面,追求課堂游戲有效有趣。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依據可策劃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示范和滲透學習策略,適時滲透學法,有意揭示學習策略,能使學生對所學策略有深刻的理解。
在游戲中,英語教師擁有多種角色:控制者、組織者、參與者、鼓勵者、資源員、教練員、評估者[2]。
(1)在游戲進行中,英語教師要做到示范在先、指令清楚、手勢到位、積極引導;
(2)融入游戲中個人的角色,投入參與;
(3)關注學生與團隊的不同需求,及時調整;
(4)適時給予學生獎勵與鼓勵;
(5)控制課堂,強調紀律與規則,糾正犯規行為;
(6)給予適當的評價,總結游戲的結果與意義。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倡導的學習方式為:“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這是基于對學生的尊重。尊重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需要。學生有探究的需要、獲取新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要、承擔責任的需要。關注和尊重學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訣。在課堂游戲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興趣、動機、意志、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這要求賦予學生參與者、合作者、承擔者、交流者、體驗者、監督員、評價員、紀錄員、團隊一員、合格觀眾的課堂角色[2]。
(1)在游戲的進程中,每個學生都是參與者,應該投入到游戲角色中,積極完成個人使命;
(2)在團隊的比賽中,提倡合作精神,培養團隊意識,承擔團隊的比賽結果;
(3)注重個人的游戲體驗,樂在游戲,享受過程;
(4)正確評價他人的表現,大方贊揚其他同學;
(5)監督他人,共同維護課堂紀律;
(6)合理評價個人表現,對自我有認同感,總結收獲與感想。
這里以外研社新標準英語一起四冊第二模塊第一單元單詞認讀的游戲活動為例子,該游戲活動形式為男、女生競賽,目標是檢測單詞的認讀,鼓勵全班積極參與,課堂具體流程參看以下教學案例:
游戲案例:“鯊魚作戰”
準備道具:黑板簡筆畫(見圖6),磁塊
參與形式:男生對女生
游戲目的:操練單詞
培養技能:指正讀音,反應能力
適用年級:中、低段

圖6 鯊魚作戰

表1 教師評估表格
知識點:新標準英語一起四冊,U1,M2單詞:radio, photo, newspaper, camera, smile, draw,picture, letter.
游戲方法:輪流讓男生女生讀不同的單詞,讀錯或發音不準的一組就要降一格,哪組先掉到鯊魚嘴里就算失敗。
游戲進程:老師畫出簡筆畫后,給予游戲說明與指令,并作為裁判負責糾音和升降磁塊。作為男女生比賽,分組的學生們非常興奮,躍躍欲試。每個學生都期盼自己來讀單詞,成功過關的開心不已,有小錯誤的學生認真聽老師的糾正。并且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監督著老師,生怕老師給本組降錯了磁塊。
效果反饋:孩子們很喜歡這樣有挑戰有視覺的游戲,讀單詞非常認真。該游戲起到了在短時間內全員性高效率地操練新單詞的作用!
《英語課程標準》提倡建立新的評價體系:評價與教學協調統一;強調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強化評價的內在激勵作用。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強調建立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強調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根據這些要求,在游戲活動中應從以下幾方面設計對游戲的評估:
通過對于整個游戲設計及開展過程的參與,觀察孩子們在游戲中的表現,測定有效的使用時間,檢驗游戲的效果達成,從而綜合評價該游戲。如發現游戲有欠缺之處應及時調整,也可以聽取學生的意見適當增添難度或拓展環節。
(1)學生評價
請親身參與游戲的孩子們評價游戲??梢杂谜{查、表格、訪談、展示(包括收集家長意見)等方式,及時客觀地了解孩子們的想法、心情、感受與收獲。
(2)教師評估
教師可以制定簡單的評價模式,及時有效地評估游戲,并對直觀的評價結果進行梳理比較,從而使有效的游戲與方法促進以后的教學活動,教學研究與經驗積累。比如,可以運用這樣的評估表格(如表1)。
有效的課堂游戲對于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提高英語課堂游戲的有效性,在思想上要以《英語課程標準》為指導,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與情感態度;在游戲設計上要做到目的明確,符合邏輯與認知規律,場面易控,形式簡單,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在游戲評估上教師要用心觀察,全面評價,給予學生較大的交流空間,及時合理處理學生的反饋信息。
[參考文獻]
[1] 凌應強.語言教學中的四種圖示[J].中小學外語教學研究,2012(4):11-14.
[2] 朱亦磊.關注學生的課堂體驗[J].中小學外語教學研究,2011(8):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