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伏君+劉皓+李長玲
【摘 要】動物生物學課程野外實習是生物學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核心內容。針對目前部分高校動物生物學野外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教學改革的應對措施及建議,主要著力于實習基地、實習指導書、實習與科研結合等方面。旨在為提高高校動物生物學課程野外實習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動物生物學;課程實習;教學改革
【Abstract】The course of animal biology field practice is the core content of biology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of animal biology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problems, we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main focus in the practice base, practice instruction, practi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tc. 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to improve animal biology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Animal biology; 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 Reform in education
動物生物學課程野外實習是動物學課程教學的重要部分[1-2],是培養學生動物學實驗技能的重要形式,能強化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鞏固知識與開拓學生視野,同時還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可以很好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3]。但部分高校動物學野外實習存在的問題仍很突出,其獨特教學效果難以充分發揮,所以新形勢迫切需要探索野外實習改革,提高實習效果。本文針對目前動物學野外實習的教學現狀,根據多年的野外實習經驗,提出相應措施及建議,加強學生野外實踐技能的培養,切實保證野外實習教學質量[4],同時為高校進行實踐教學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提供理論參考。
1 實習基地建設,實習遠近點相結合
實習基地是動物學野外實習的主要活動場所,是野外實習的先決條件之一。建立野外實習基地,是保證實習質量的首要條件[5],建立一個高質量的實習基地對于保證野外實習的效果非常重要[6]。
實習基地建設應充分考慮到實習候選地的典型性、持續性與經濟高效原則。首先,具有典型性原則,候選地的自然生態系統是生態系和生物種的儲源地,具備豐富動物資源和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復雜多樣的生態環境,學生對于海濱動物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對環境的適應及采集、鑒定和保護動物標本的方法等都能得到實習[7]。能滿足動物生物學課程野外實習的需要[8]。其次要具備持續性原則,使實習可隨時進行,實現常態化,實習基地建成后便于長期合作。同時,共建動物學野外實習基地時還要兼顧節約成本的原則,如交通便捷、食宿及醫療條件便利。使動物學野外實習符合質量高、規模大、成本低、經濟高效的原則。
我校自2009年起與廣東湛江雷州國家級白碟貝保護區簽訂了動物學野外實習基地共建協議。此地離學校較遠,往返也只需要2天時間,并且提供住宿。另一實習點在湛江南三島陳村(學院的養殖基地),距學校1小時車程,當天可以返回。近處實習,花費少,學生的吃、住、行等管理方便。這兩個實習基地是動物學野外實習的理想地方。我校的學生2009年自后都到此進行野外實習,并已與其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基地的關系,取得良好的實習效果。
2 編制實習指導書和培訓指導老師
動物學野外實習教材要求針對性強、地域性強和實用性強。良好的實習指導書和專業的指導教師是動物學野外實習效果實現的根本保障。余勉余編著的《廣東省潮間帶生物調查報告》偏重于廣東珠三角一帶[9],王友松編著的《南鹿列島海濱生物實習指導》偏重于浙江地區[10],這兩本書對于動物野外實習參考價值較大,但實用性不強。目前沒有一本現成的、普遍適用湛江的動物學野外實習指導,這對實習帶來不便。因此,根據當地動物地理分布類群的實際情況,編寫適合于本地區使用的動物學野外實習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建設內容。所以,指導教師應結合當地實際,把自然地理概況、動物棲息地的觀察、實習的基本方法,把歷年采集的動物標本分類整理,把常見的動物的名稱及簡要識別特征編入實習指導,編寫出適合自己的動物生物學野外實習指導書,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實習任務。
同時,要選派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對實習指導教師進行專業培訓[11],以提高他們的指導技能。通過培訓,使指導教師明確實習目的、實習任務和實習過程,了解實習基地的地貌等基本情況,熟悉實習基地動物種類及分布情況,掌握各類動物標本采集、制作和分類鑒定的方法等。通過這樣的培訓節約了師資,解決了野外實習教師資源緊張的問題,提高了實習效果。
3 改進實習方法與科研項目相結合
參觀實習是理論和實驗課教學的延伸,是集中野外實習的良好補充,有利于學生了解動物的生活環境[12]。我校的水生生物博物館建筑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陳列面積3000多平方米。內有九間陳列室,共陳列珍貴的水生生物標本近3000種。
在動物學野外實習中,從科研的角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申報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撰寫畢業論文等后續工作奠定基礎,對動物學野外實習進行了改革。即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將野外實習和部分同學的畢業論文、老師的科研項目、本科生的創新實踐、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等方面結合起來,以科研項目帶動野外實習教學的方式,即指導教師設計小課題,學生圍繞小課題進行調查研究。
對于動物學野外實習來說,數據庫具有特殊作用[13]。動物學野外實習課程具有連續性,每一屆學生實習完成后,對攝像資料、圖片、標本、動物名錄和分布、實習報告、經驗總結、實習論文、考核依據和結果等進行整理,能夠不斷積累資料,可以建立專門的數據庫。實習時首先明確采集任務和數量,要求全面采集,并對相關數據和信息做好記錄,使實習內容由標本采集和物種識別為主轉變為數據采集和定量研究為主。將動物學野外實習所取得的各項數據、各項成果進行信息化建設,可以為后來的教學和研究提供強大的支持。
動物生物學課程野外實習是教學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環節,形式多樣,內容廣泛,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科研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的重要途徑,學校要加強動物生物學野外實習教學,積極改革動物生物學野外實習的教學模式,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就一定會達到預期的實習目的,有力地促進動物學野外實習質量的提高,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史海濤,熊燕,梁偉,等.動物學野外實習的改革與實踐[J].四川動物,2007,26(3):712-714.
[2]王加連.提高動物學野外實習質量的思考和實踐[J].林區教學,2007(2):108-109.
[3]劉生杰,崔亞東,姬云濤,等.轉變思想,推進師范院校動物學實踐教學改革[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32(6):65-67.
[4]鄧紅蓮,劉宗南.論課程資源與教學內容的整合[J].咸寧學院學報,2012,32(8):108-109,114.
[5]胡建業,洪軍. 淺談“動物學”野外實習的問題與對策[J].科教文匯,2012,09:52-54.
[6]趙連澤,蔡元峰.野外實習與學生能力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0(2):140-141.
[7]向玉勇,諸立新,張元昶.新建本科院校動物學野外實習現狀分析及對策[J]. 滁州學院學報,2012,14(5):113-115.
[8]齊龍.動物學野外實習教學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08,54(4):135-137.
[9]余勉余.廣東省潮間帶生物調查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10]王友松.南鹿列島海濱生物實習指導[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11]鄧道貴,章振華.動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的探討[J].淮北煤炭師范學報,2002,23(4):86-88.
[12]唐鑫生.動物學野外實習管理模式探討[J].生物學雜志,2006,23(3):56-58.
[13]熊洪林,陳嶙,吳衛東.動物學野外實習課程建設及教學探討[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8):164-168.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