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青+舒潔
【摘 要】《企業研發人員創新方法培訓和行業創新服務支撐體系構建》項目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咨詢服務中心承擔創新方法工作專項項目,充分發揮科協組織人才智力優勢和組織網絡的優勢,組織動員全國學會、地方科協、企業科協和中介服務機構參與到創新方法工作中去,并從企業研發人員創新方法培訓和行業創新服務支撐體系構建的構建措施、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以后工作設想與想法三個方面對本文進行探討。
【關鍵詞】創新方法培訓;行業創新服務;支撐體系;構建
自實施《企業研發人員創新方法培訓和行業創新服務支撐體系構建》項目以來,項目承擔單位積極推動了企業應用技術創新方法相關基礎性工作,實施企業研發人員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取得實質成效,企業技術創新方法應用試點工程取得經驗,通過支持培育行業培訓基地、師資培養和建立網絡平臺,初步構建行業創新服務支撐體系。
1 企業研發人員創新方法培訓和行業創新服務支撐體系構建措施
1.1 廣泛調研,了解需求
對多個企業和培訓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較為全面準確地掌握了儀器儀表、鋼鐵、機械制造、紡織、石化等行業企業的科技創新現狀、趨勢和特點,逐步形成了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企業開展研發人員創新方法培訓等活動的基本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大量的培訓及推廣工作。同時,對如何構建行業創新支撐體系積累了經驗,形成工作思路,探索了有效途徑,使后期制定的培訓方案、教材編排和課堂案例選用體現出了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1.2 選好試點,取得經驗
根據“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綜合考慮了東、中、西部不同地域,國企、民企不同特點,產業相對集中的高新園區,選擇在國內有影響、對創新方法有一定認識、創新意愿強并有基礎的行業、企業、園區及中介機構作為工作試點,先行取得經驗,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對試點地區及企業,我們堅持以項目合作的方式,明確工作任務指標,在經費、基礎建設、師資培養、企業創新工程師培訓等多方面優先配置創新方法工作資源,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注重編寫教材及課件、征集案例,協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申請專利等。
1.3 結合實際,分類施訓
從企業的需求出發,在培訓前把企業的情況摸透,把技術問題搞準,聯合不同的師資力量等,發揮各自所長,提前有針對性的研究企業科技人員提出的工程案例,力求在培訓過程中增加交流互動,提升培訓效果,還在培訓模式上根據企業實際進行個性化安排,堅持分類施訓,收到較好效果。
1.4 發揮科協組織網絡優勢,積極推進創新方法工作
依靠地方科協和行業學會,明確中國科協“三服務”工作定位,使科協組織網絡優勢成為在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方法推廣應用的重要基礎。項目承擔單位按照科協“大聯合、大協作”的工作思路,積極聯合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通過開展創新方法工作,所做工作成效顯著,也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益。
2 企業研發人員創新方法培訓和行業創新服務支撐體系構過程中仍然存在的問題
通過系統梳理和總結在企業中推廣應用技術創新方法的實踐和規律,發現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問題:
2.1 大型企業生產任務繁重,科技人員抽出更多的時間集中進行深度培訓學習存在難度,開展深度培訓將涉及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支持,還有大量協調溝通工作要做。
2.2 技術創新方法的轉化和推廣能力較為欠缺,多數試點企業具有一定的技術創新方法轉化的能力和推廣的素質,仍需要不斷提高,創新能力的薄弱,尤其是企業核心技術方面創新能力不強,加劇了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
2.3 自主創新、人才培養需要長期持續進行,為企業的發展能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保障深入培訓工作必要的經費投入,很多企業在沒有見到實際效果之前還處于觀望和猶豫狀態。
2.4 民營企業對創新方法的渴望度較高,企業的技術研發人員創新意愿強,在經濟發達地區的民企中推廣創新方法能很快見到成效,但大多數企業普遍沒有足夠的能力支持這項工作,希望能夠得到更多投入和指導。
2.5 大學院校有專門從事技術創新理論與方法的教學研究優勢,集中大量高級師資力量,如何將學院教學研究與不同培養對象、不同學習階段、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特點的培訓需求相結合,是今后深入推廣創新方法工作中需要認真分析的問題。
3 對今后本領域工作的設想和建議
3.1 繼續加大創新方法推廣工作的宣傳力度,不斷提高企業對創新方法工作的認識
企業對技術創新方法的需求是緊迫的,但也存在部分企業對創新方法工作的重要意義不了解,沒有將創新方法推廣應用當作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對創新方法的有效性有顧慮。針對以上情況,建議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創新方法的宣傳工作,繼續在有科協組織的企業開展創新方法推廣和應用工作,不斷擴大覆蓋面,提高企業創新意識。
3.2 加強承擔創新方法工作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
中國科協自2007年底全面開展企業技術創新方法應用推廣工作以來,工已經從早期的宣講向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破解企業技術難題的縱深方向轉變。工作中我們發現,項目各推進部門分別有優勢資源和一定工作基礎,但協調溝通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建議進一步加強包括中國科協在內的有關部委的溝通協調工作,動員和整合更多的政府和社會資源投入這項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礎性工作當中來,更好服務企業創新。
3.3 加大對行業師資的培育力度
在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方法應用推廣,師資力量主要是聘請全國各地有關創新方法、行業專家,其中大部分專家都來自高校。目前存在師資的總量偏少、實現解題的行業專家型師資匱乏、企業內部師資培養緩慢等問題。建議加強對專家型師資的培養并使之持續化,適當增加科協系統創新師資培訓力度;抓緊研究創新工程師認證等工作,進一步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3.4 增加深度培訓經費支持
各企業對深入推廣創新方法工作需求強烈,但企業掌握創新方法和相應的工具需要一個持續的、不間斷的過程,其周期至少3-4個月,才能使企業研發人員較好的理解和掌握創新理論體系,逐步具備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目前我們受限于現有經費,培訓推廣只能做到“蜻蜓點水”和“初級入門”,效果與我們的工作預期有一定距離,建議加大深度培訓經費的支持力度。
3.5 創新方法培訓項目保持一定的連續性
創新方法理論實操性強、針對性強的方法學和創新工具的學習、消化和使用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行業和企業形成良好的效應至少需要5年左右時間。我國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基礎薄弱,創新文化和環境氛圍尚未形成,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難度。依靠包括中國科協在內的創新方法推廣部門長期、持續和不懈的努力,逐漸形成政府主管部門、科技人員、企業和社會機構共振的創新氛圍和大局面,全面提升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總之,必須要充分發揮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和企業科協在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中的組織協調作用,逐步構建行業創新服務支撐體系,提升企業在新形勢下的持續創新能力,在當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琴.基于創新導向型心智模式的企業研發人員培訓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3(02):75-77.
[2]常琳.加強科技人員培訓,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智力支持[J].港口科技,2011(09):38-41.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