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鵬
摘 要:促進大學生思想入黨是提高黨員發展質量的關鍵因素,也是保持黨組織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思想基礎。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下,如何破解大學生思想入黨問題,已經成為高校加強黨建工作的重要命題之一。本文從組織認同視角出發,分析了影響大學生思想入黨的具體原因,提出了加強思想入黨的相關對策,為解決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進行了有益的理論分析和實踐探索。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入黨;價值認同;情感認同
影響大學生思想入黨的原因分析
思想入黨問題是黨員發展的生命線,是引導學生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動態過程。從組織認同的視角來說,思想入黨是大學生對黨的性質、宗旨和目標的認知與內化過程,是在思想和行動上與黨組織保持一致的積極心理體驗,是提高黨性修養、改造主觀世界的思想提升過程。大學生的思想入黨過程受到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和網絡輿論影響,是對大學生價值判斷力的考驗,我們可以從外部環境、組織內部環境和個體認知層面來分析影響大學生思想入黨的具體原因。
1. 現實環境與虛擬環境交織疊加,共同構建思想入黨的外部環境
當前,我國正處在矛盾疊加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現實環境下從嚴治黨新要求蔚然成風,網絡環境下的各種社會思潮暗流涌動,現實社會與虛擬環境的相互疊加,正能量與負能量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價值多元、行為多樣、標準多變的社會環境,既影響著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影響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性和自覺性。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落實從嚴治黨新要求,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樹立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從整體上看,大學生群體對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大政方針高度認可,對我國的發展前景和實現中國夢的信心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堅定。但是,由于大學生尚處于價值觀養成的關鍵時期,思想波動性較大,容易受到網絡中錯誤思潮的影響。當前,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交流思想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采取更多元、更新穎的方式和更獨立、更平等的地位進行思想交流,海量的網絡信息背后蘊含著不同的價值判斷。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認為,在信息社會里,“所有信息與權力息息相關,并進而與政治息息相關,隨著我們逐步進入信息政治時代,這種關系會越來越深”。[1]近幾年來,互聯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不斷凸顯,斷章取義、真假難辨的情況層出不窮,價值取向的多元化趨勢、政治訴求的差異化傾向,無時無刻不干擾和妨礙著學生黨員核心價值觀的養成,對大學生思想入黨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受到現實環境和虛擬環境的雙重壓力,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力和影響力受到嚴峻挑戰,也考驗著大學生黨員的政治堅定性和思想鑒別力。
2.組織效能和組織氛圍相互作用,共同影響思想入黨的提升過程
思想入黨與組織入黨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組織入黨是外在形式,思想入黨是內在要求。黨組織作為促進黨員思想提升的有效載體,其組織特征將影響黨員思想入黨的進程。大學生加入黨組織以后,就會以一個局內人的視角來審視黨組織的整體效能,評價黨組織的聲譽是否名副其實、運行機制是否公平公正、支部活動是否有吸引力、黨員主體地位是否受到尊重等。如果這些評價是積極的,將會促進黨員提升對黨組織的忠誠度,牢固樹立其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黨員的黨性修養水平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果這些評價是消極的,黨員就很容易產生思想背離現象,雖然可能會繼續留在組織內,但對黨組織的認同度會降低,進而影響黨組織的純潔性和戰斗力。組織溝通氛圍對于黨員的思想交流和提升也會產生重要影響。有的黨支部組織生活流于形式,組織生活質量不高、溝通氛圍不真實,批評與自我批評避重就輕、不疼不癢,弱化了組織生活的教育提醒作用,也會影響黨員光榮感和責任感的形成,思想提升就更無從談起。另外,高校學生流動性大,黨支部人員變動頻繁,客觀上會影響黨支部工作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也會影響黨員思想交流的深度和思想入黨的進程。
3.思想認知水平等個體特征因素,影響思想入黨的發展進程
思想覺悟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主動學習、主動改造主觀世界的漸進過程,與黨員個體的認知能力和政治態度有直接的關系。有的黨員對政治充滿熱情、關心國家大事和社會熱點,通過認真學習與反思,在思想上很快達到了合格黨員的標準;有的黨員政治意識淡薄,功利化傾向嚴重,雖然在組織上入黨了,卻很難達到思想上入黨的要求;還有的黨員被動接受思想教育,缺少價值判斷的主心骨,在思想入黨狀態上表現出時好時壞的波動性和反復性。當前,大學生的學業、就業等壓力都比較大,對理論學習的關注度不高、投入精力不足,他們往往會用更多的精力來解決學習任務和職業發展問題,而忽視了理論學習和思想提升,往往止步于組織入黨,從而導致黨員思想素質停滯不前的現象出現。另外,黨員個體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也會影響其思想入黨的轉變過程。有的黨員積極參與黨內活動,在活動的組織與策劃過程中,體驗到了強烈的組織歸屬感和成就感,其思想提升的速度就會快一些;而那些在支部活動中處于從屬地位的黨員,對組織的依附性較弱,組織認同感和歸屬感較低,其思想入黨的進程也會相對慢一些。
促進大學生思想入黨的路徑分析
1.加強理論武裝,提高黨員的價值認同水平
思想入黨是個體價值觀與黨組織價值觀逐步趨同的過程,也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黨員頭腦的過程。學生黨員正處于立學、立德、立志的重要階段,其價值觀的養成容易受到錯誤理論和思潮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高校需要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黨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當前,高校政治理論學習內容抽象、形式單一、實效性不強,要提高黨員的價值認同水平,就要增強理論武裝的親和力和融合度,在實踐中培養一批真學、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的優秀學生黨員。
一是培養一批真學、真懂馬克思主義的學生黨員。剛入黨的大學生思想活躍、學習意識強,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十分關注,渴望接受系統的教育和權威的解讀。黨組織要積極回應新黨員的學習熱情,利用假期組織黨員集中學習,聘請權威專家解疑釋惑,為每個黨支部配好理論學習導師,通過自主學習、課堂講授、個別輔導、實踐鍛煉相結合的方式,激發黨員學理論的熱情,引導黨員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系統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不斷培植學生黨員的精神家園。
二是培養一批信念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價值觀的養成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而是一件一件事情、一點一點修為積累起來的,需要黨組織的積極引導和黨員的自我構建。價值觀教育不是單向度的灌輸過程,而是多元對話交流、不斷凝聚共識的過程。高校黨組織要進一步完善理論學習制度,建立黨員思想交流機制,增強支部學習的互動性,發揮理論學習導師的引導幫扶作用,讓黨員的思想在交流中豐富,在探究中提升,讓學生黨員在組織的關懷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既體現個體的價值追求,又能服務于黨組織的發展目標,不斷增強學生黨員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是培養一批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優秀黨員。馬克思主義不是僵化的理論知識,而是解決現實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高校黨組織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幫助大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引導他們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讀社會問題,讓學生黨員在發現問題中深化國情認知,在分析問題中明確價值追求,在解決問題中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在黨員隊伍中的影響力和主導性。
2.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黨員的情感認同
黨員的情感認同是在與黨組織良性互動的過程中產生的,是對組織內部環境的積極體驗和評價,主要表現為黨員感覺自己對黨組織既有理性的責任感,也有非理性的依賴感,在此基礎上,黨員個體忠誠度更高、責任心更強、與組織成員的交流更暢通,也愿意為組織目標的實現積極奉獻、恪盡職守。高校可以從優化黨組織的人文環境入手,加強黨員的情感認同程度。
一是選好配強支部書記隊伍。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一個好的書記,可以帶好一支隊伍、干出一番事業、影響一批學生。高校要加強學生支部書記建設,選拔政治素質好、群眾威信高、工作能力強的教師或學生黨員擔任支部書記。根據黨支部的整體狀況,既可以選拔親和力強的支部書記凝聚群智,也可以選拔業務水平高的支部書記引導大家共同發展,充分發揮支部書記的感召力和示范性,促進支部書記與普通黨員之間的情感交流,讓支部書記成為全體黨員的貼心人和引路者,進一步強化黨員個體對黨組織的情感歸屬。
二是加大組織支持力度,發揮黨組織的團隊優勢。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又能使團隊力量倍增。黨組織要發揮團隊的協同作用,建立健全黨組織的激勵、關懷、幫扶機制,不僅要關心黨員的學業成績,而且還要關注黨員的心理健康,通過談心談話、結對幫扶、重點支持等形式,全方位了解黨員的思想狀況,把組織關懷送到黨員心中。在重大事件及敏感時期,黨組織還要特別關注黨員的思想波動情況,及時答疑解惑,發揮黨組織的思想引導作用,強化組織意識、嚴明黨的紀律,確保黨員在任何時候都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特別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和判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三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高校要健全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具體制度,發揚黨內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碰撞和爭論,營造民主決策的良好氛圍。黨組織要建立健全黨員利益訴求表達機制,鼓勵黨員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暢通黨員意見反饋渠道,及時回應黨員合理訴求,尊重黨員主體地位,黨員對黨組織的情感認同程度就會越來越強。
3.發揮黨組織的制度優勢,確保黨組織的先進性與純潔性
黨組織的先進性、純潔性與黨員個體是分不開的。黨員個體越優秀,黨組織越先進;黨員的身份認同感越強烈,黨組織越純潔。我們要用好的制度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黨組織的純潔性,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執行沒有例外。
一是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形成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的組織氛圍。嚴肅的黨內生活是保持黨組織先進性的重要渠道。高校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制度優勢,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完善黨員學習交流機制,增強組織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和戰斗性,形成思想上的真交流、觀點上的真碰撞,在交流互動中增強黨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凸顯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另外,黨組織的制度優勢還體現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密切聯系群眾等方面,高校黨組織要健全黨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評議制度,鼓勵黨員立根固本、挺起精神的脊梁,促進黨員在深刻反思中提高黨員的身份感、在相互批評中提高黨員的責任感,多積尺寸之功、經常防微杜漸,盡快完成從組織入黨到思想入黨的轉變。
二是搭建廣泛的黨員服務示范平臺,增強黨組織的整體服務效能。先進的組織需要務實高效的作風。高校黨組織要服務學生發展需求,建立健全黨員示范崗、黨員志愿服務基地等實習實踐項目,打造一批貼近學生生活、服務學生成長的先鋒示范平臺,引領學生黨員當先鋒、做表率,加強黨性修養、強化黨性意識,把先鋒模范要求轉化為黨員的習慣養成,提高黨員勇當先鋒、爭做表率的內生動力。只有每個黨員都真正認同黨組織,才能保證全體黨員在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從而實現黨組織整體效能的最大化。
三是健全黨員能進能出制度,提升黨組織的純潔性。思想統一是組織純潔的基礎。高校黨組織要嚴把發展黨員入口關,重視黨員思想教育和思想審查,通過談心談話、查閱檔案、征求意見、函調外調等方式,對學生政治表現、思想狀況、社會關系進行全面了解,嚴格審查程序、突出政治標準,保證新發展的黨員質量。另外,思想入黨是一個動態反復的過程。高校黨組織要堅持思想建黨的優良傳統,嚴格黨員日常教育管理監督,將每一名黨員都納入黨組織的有效管理,教育引導黨員補足精神之“鈣”、筑牢思想之“魂”。對于少數理想信念不堅定的黨員要及時發現、及時提醒,幫助他們重塑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而對于那些喪失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沒有改過自新意愿的黨員,黨組織也要及時啟動組織處理程序,確保黨組織的純潔性。
參考文獻:
[1]阿爾溫·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黃明堅,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