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與會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表示,一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深刻把握新形勢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地位與任務,努力把研究、思想、水準提升到新的水平,做到不負時代、不負使命。
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部長助理鐘君說,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總結了哲學社會科學的地位作用,并在講話中提出要到世界和我國發展大歷史中去觀察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這提升了我們思考問題的高度,開闊了我們觀察世界的視野。很慶幸自己身處這樣波瀾壯闊、變革創新的時代。自己生逢其時,決不能辜負時代,一定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要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朱安東說,“歷史和現實都已經證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本質、聯系及規律,我們用它不僅可以科學地解釋現實,更能有效地改造世界”,“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不堅持則會失去靈魂、失去方向”。
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教授張維為認為,中國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迅速發展,震撼了世界,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發展優勢和綜合實力提升還沒有轉化為話語優勢,實現這個轉化,關鍵在于理論創新和話語建構,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理論的創新是建構中國話語的關鍵。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認為,發展中國家有較為相同的條件、挑戰和機遇,來自中國的理論創新不僅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作出貢獻,也將有助于其他發展中國家擺脫低收入、中等收入陷阱。
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是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要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政治領導和工作指導,一手抓繁榮發展、一手抓引導管理。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既要有比較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又要有比較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以不斷提高決策和領導水平。
“黨的領導保證了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前行的正確方向。只有通過黨的領導,才能有力調動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聰明才智。”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顏曉峰說。
(本文摘編自新華社《牢記使命 不負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談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題目為編者所加)
責任編輯:田旭東endprint